*新冠疫苗,你接种了吗?* * * *如果你去过疫苗接种点,有没有留意过在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现场咨询、人员引流、外语翻译、留观时间查验等等岗位的志愿者们,他们一天的志愿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呢?* * * *今天,小研带你跟随团市委的调研,去探访一下2021版青年志愿者们的抗疫故事↓* 这份“苦差”,是我们自找的! “这几天我几乎摸遍了所有牌子的手机,把这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于木文琪笑着说。 于木文琪是华东理工大学2020级的新生,最近她正在三江路疫苗接种点参加志愿服务。 穿着闷热的隔离服,她在接种点入口处,对前来接种的市民进行身份核验,解释接种疫苗需要携带的证件,劝离不具备接种资格的人员,帮助部分对智能信息系统无能为力的市民完成接种预约和健康码的申领。 入口引导志愿者*每天一站就是8小时,引导6000多人进入接种点*,除了吃午饭,几乎无休。 “像于木文琪这样的志愿者,我们有140多位。”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梦雪说。 该校疫苗接种点服务保障志愿者主要分布在徐汇区、奉贤区,目前该校承包了徐汇区两个疫苗接种点全年的周五、周六、周日的志愿服务,奉贤区一个点周一至周日的疫苗接种点志愿服务。该校还向打浦桥街道派出小语种志愿者,服务外籍人员疫苗接种。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负责接种点包括入口引导、登记取号、预检分流、接种引导、留观引导等在内的全流程志愿服务。高峰时期,志愿者一天的服务人次会超过1万人,可这却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们“自找的苦差事”。 原来,今年寒假前,华理学生李冰卿关注到上海开启新冠疫苗接种消息,于是在放寒假后第一时间报名参与了徐汇区疫苗接种点志愿服务,和10名华理志愿者一同开启繁忙的寒假。 面对如潮的接种市民,她还是感到需要援军,于是回校后主动联系学校,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徐汇区服务保障疫苗接种点的华理志愿者从25人到60人,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穿戴隔离服、口罩和隔离帽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往往全身湿透,但他们说:“*穿在身上的不止是防护服,更是一份重重的责任*。”他们阳光的笑容、专业的服务赢得了疫苗接种点医务人员、接种市民的认可。 日行2万步,给大家“跑腿”不累 在接种点开展志愿服务的不仅仅是大学生。 最近,闵行羽毛球馆从晨曦初露到夕阳西下,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作为闵行区第二轮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第二个集中接种点,闵行羽毛球馆设立了*50个接种单元,每日可接种1万人次*。3月16日,闵行团员青年志愿者正式上岗。 每天早晨7:30,身穿上海青年志愿者马甲的钱震敏和30多位小伙伴已经准时到岗,此时,偌大的羽毛球馆已经被划分等候区、预检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医疗救治保障区等区域。 志愿者们主要负责现场秩序引导、人员引流、留观区管理等工作,*每天服务到下午17时,周末**和节假日都要全天上岗*。 
钱震敏是闵行团区委基层工作部的一名“90”后,也是闵行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 “我*每天2万多步*,就为了保证志愿岗位时刻有人,中午大家轮班吃午饭,下午接着干,我们年轻,都能保持最佳状态。”小钱说她不是最忙的人,*有些住得较远的志愿者,都是乘最早的一班地铁来上岗*的。 “*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志愿者们真诚向公众发出倡议: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共筑防疫安全屏障! 
团市委调研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中旬,全市参与相关工作的市属团组织共招募9036名疫苗接种点服务保障青年志愿者,累计上岗19040人次,服务137194余小时。 全市16个区中,嘉定、徐汇、宝山、杨浦、松江、闵行、长宁、静安、虹口、金山、黄浦、浦东等12个团区委先后承接了相关工作。 青年志愿者主要集中在医院、体育馆、公园等疫苗接种点,服务于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现场咨询、人员引流、外语翻译、留观时间查验等岗位。 根据前期调研反馈,团市委将进一步从社会发动、保障激励等方面积极做好关心指导与资源支持。
综合自:团市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