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书桌,新铺设的地板,柔软整洁的床铺,还有五彩缤纷的画框,小小的房间到处洋溢着温馨。最近在上海,不少困境青少年都收到了一份名为“追光小屋”的礼物,它们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困境青少年的心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探索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组织团各区委、各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联合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开展“萤火虫点亮计划”——困境未成年人居室微改造公益活动,拟在全市16个区,分批打造100间“追光小屋”,改善一批困境未成年人的居住环境。 
第一批“追光小屋”交付暨第二批启动仪式在闵行莘庄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闵行区委副书记唐劲松,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主任周建军,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杨彤等出席仪式并向受助小朋友及家长交付钥匙。首批36家“追光小屋”在闵行、青浦、松江三区落地。其中,首家“追光小屋”在闵行诞生,如今“追光小屋”已成为闵行区实事项目。 “毛坯房”变成“公主屋” 点亮困境未成年人成长的道路 “变化太大了,空间变多了,连采光也变好了。”上海茸城社区平安服务社的社工小潘的内心充满感慨。这原本是一间只配备了水电的毛坯房,房间没有大门,就连卫生间也只靠一层布来遮挡。而帮扶对象星星和月月两姐妹就住在这个小房间内生活了多年。 随着姐妹二人不断长大,生活中的一些不便之处和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空间太过狭小,卧室的床总是顶着门,要想进门必须先从床上爬进去。姐妹俩没有单独的学习空间:姐姐在客厅饭桌上学习,妹妹在房间狭窄的角落里做作业。“小姐妹没有衣柜,衣服全放在飘窗上,导致房间的光线很暗,想和她们聊聊天都没有地方站。”小潘回忆道。 经过两天勘探、测量、选型、定设计方案,再到集中3天的改造提升,姐妹俩房间有了地板、房门、叠床,衣物也被收入了新添置的衣柜中,不再叠在飘窗上阻碍光线。两个人都有了独立的书桌,学习环境也明亮安静了很多。 小屋改造好后,星星和月月欣喜地搬进了改造后的房间。相比于初见时的腼腆内向,星星这次活泼开朗了许多。“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些个人空间,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看到崭新的家具和焕然一新的房间,姐妹俩和家人开心地向社工道谢。 在上海,像这样的“追光小屋”还有很多,它们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困境青少年的心灵。“追光小屋”是“萤火虫点亮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陪伴式关爱,点亮一批困境未成年人成长的道路。 有时,“追光小屋”还会接受“二次返工”。来自青浦区的社工朱文就在改造完成后,遇到了新的麻烦:原本不在改造范围内的卫生间有着严重的排水问题。 原来,在与爱心企业商讨方案初期,帮扶对象的爷爷奶奶并没有提及卫生间会出现严重的反水问题。后来社工及时反馈站里,与爱心企业多次协商。再由爱心企业安排人员上门测量和制定方案,最终解决了一家人的“心病”。 “环境的改造提升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能直观地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朱文说到。 3天内最短时间完工 困境青少年改造“一人一案例” 对于改造团队而言,“追光小屋”最大的困难在“一人一案例”的设计上。 2022年初,来自中建科工集团的李可军团队就已经开始参与“萤火虫计划”。“我们团队大概有十三人,前期进行大量的联访,包括与小朋友沟通意愿与偏好。”李可军告诉记者,比如有孩子喜欢打篮球,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布置篮球框和篮球海报,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在做家居时,则会放上画板和绘画展示。 李可军表示,在测量上,团队通过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开展房间基础信息测量。风格选择方面,受助对象通过“DIY云平台”对房间布局、家具样式、色彩配置等进行沉浸式体验设计。“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设计小屋,再由专业的设计师进行优化。” 有些困难家庭不好挪开位置,又担心改造时间太长影响生活,怎么办?面对监护人的担忧,李可军解释道,在施工方面,改造团队采用装配式施工模式,选用工厂化生产、集成度高的模块化部品部件。“每间小屋硬装可于2-3天内完工,最大程度减少生活影响。定制家具提前一个月晾晒,确保居住环境安全。” 追光小屋的建设圆了很多孩子们的独立空间梦。家住农村的佳佳性格内向,但喜欢画画,内心深处希望有朋友过来玩。“为此,我们特意给小朋友划分出一块‘交流区’,设计了一块地毯,放了小桌椅,一打开门就会觉得很温馨。同时对学习区和休息区作了区分,让她更能沉下心来学习。” “我也是一个父亲,将心比心,那些孩子的喜悦能传递到自己身上,” 李可军说,为困境青少年改造房间像是一种“使命”。“‘追光小屋’虽然不是大项目,但是它能让小朋友知道自己是被人关心着的,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其他项目比不了的。” 空间整理师首次参与帮扶 改变生活习惯的“精准关爱” 困境青少年中,有的人亟待物质救助,有的人呼唤心理疏导。因此,困境儿童需要因人施策、精准关爱。在第一批“追光小屋”交付暨第二批启动仪式上,空间整理师雅淇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养成空间整理的习惯。这也是困境青少年帮扶活动中首次出现空间整理师的身影。 从改造房间,到培养习惯,空间整理师雅淇告诉记者,空间整理是非常“接地气”的改造方式。“整体环境的改造在困境家庭往往比较难实现,但是空间整理提高了可操作性,这是一种‘微改变’:你可以在半个小时内让桌面发生改变,半天能让整个房间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你的生活,关键是可以随时操作。” 
“空间整理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唯有习惯发生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才能发生改变。”空间整理师雅淇说,一旦养成习惯,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随着“追光小屋”的进一步铺开,越来越多的困境青少年能从物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帮扶,我对此很期待。” “‘萤火虫点亮计划’项目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实事性举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计划拟于6月底前,完成第二批32间居室微改造工作。9月底前,完成第三批32间居室微改造工作。 近年来,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通过筹集物资发放“爱心上海”大礼包、发动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陪伴式成长关爱等形式为本市困境青少年开展常态化帮扶。“同时,我们也将做好跟踪关爱的‘下半篇’文章,发动属地团组织、青少年社工机构和12355等多家组织,为受助困境青少年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帮助和服务。”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相关负责同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