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青春上海”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世纪出版集团、久事体育、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影股份、Bilibili网站、沪江网、美团点评网和喜马拉雅FM等首批8家企业与“青春上海”结成合作伙伴,将在用户推广、资源、活动等领域深入合作,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的同时,服务青少年,送出更多“组合礼包”。 【合作原因】 打造最健康、靠谱的青年网络社交平台 随着团市委十大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的“网上共青团”建设步伐不断推进,“青春上海”粉丝达到120万人,电子团员证申领接近90万人,青春上海“ACT+”注册用户也超过了72万人。 “年轻人需要参与、社交,需要有组织,我们所构建的网上共青团平台除了可以让共青团的组织形象更‘触手可及’,怎样才能提供更多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更多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多‘颜值’高人气旺的服务福利,让一线青年真正团聚成长在共青团周围、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团市委副书记刘伟在现场提出的问题正是“青春上海”找寻合作伙伴的原因。 对于合作伙伴选择上,“青春上海”站在青少年角度思考,选取他们会关注、有需求的领域。首批8家合作伙伴为:世纪出版集团、久事体育、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影股份、Bilibili网站、沪江网、美团点评网和喜马拉雅FM,涉及阅读、文化、动漫、旅游、运动、互联网等领域。 “青春上海”期待能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进一步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和品质活动福利提供能力,从过去单一优质内容与福利分享模式转向未来长期合作模式,从更高层面整合优质内容和活动福利,提升“网上共青团”在线上和线下的吸引力、影响力,实现多方共赢。 首批签约的8家合作伙伴,都是文化影视、体育活动、网络学习、生活休闲等各领域的行业翘楚,早已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结成合作伙伴后,能对接ACT+平台“找活动”、“找福利”、“找资源”、“找朋友”各板块,“这样的合作将打造最健康、最靠谱的上海青年网络社交平台。” 【合作方式】 共享用户资源开拓多元化合作形式 签约后,“青春上海”将与合作伙伴就内容合作、用户推广、资源互换、活动共办、青年公益等领域达成共识。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利用共同生产的图文、音频、影像视频等联合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彼此可共享用户资源,增进各自品牌的快速传播,开拓多元化的合作形式,提升社会认知度。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正考虑在大数据基础上,就青少年学习生活习惯、活动方式、消费行为、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趋势性研判和适时发布,进一步调动和鼓励青少年参与线上活动和线下体验。 古北市民中心青年中心主任秦怡雯觉得,“网上共青团”项目推进,“青春上海”平台升级,能为各个青年中心的宣传展示以及福利分享提供良好平台。 签署合作伙伴框架性协议,是共青团进一步敞开大门的起点,共青团事业需要汇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才能拧成一股力量,为城市、国家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未来也欢迎更多关心共青团的企事业加入合作伙伴的队伍,共同构建合作双赢的新平台。” 团市委挂职副书记丁波与8家企业签署合作伙伴框架性协议,来自地区、宣传、大口和高校的基层团组织代表,青年中心代表、青年社会组织代表,共青团新媒体小编等120余人见证了签约。 【伙伴感受】 期待在文化创作领域培养更多人才 手握“魔都”7项国际顶级赛事,被业内誉为上海体育产业“航空母舰”,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建林十分看好这次签约,愿意携手上海共青团,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上海团员青年服务,为打造网上平台作出应有的贡献。 
Bilibili网站董事长陈睿说,B站25岁以下的青年用户占比90%,与共青团一样关注青年群体。在陈睿眼中,青年有青春,也不缺创意,95后、00后从小见多识广,有高度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对内容的理解、审美和视野并不比父母差。上海又是一个有生活质量的城市,有人文、生活氛围,青少年从小有文化熏陶,有较高的审美力,“相信与青春上海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后,能在文化内容领域激发青少年的创意,未来上海在文化创作领域能培育更多的人才。” 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与共青团有很深的渊源,此次沪江网能成为“青春上海”首批合作伙伴之一,让他很有感触,沪江网成立以来积累了1.5亿的学习者,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一人群是共青团的受众,他觉得将来在内容、用户、资源、活动方面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希望进行共建。 提起公益,伏彩瑞说沪江做了很多公益教育的尝试,比如网络支教。他期待,这一支持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互+”计划也能与“青春上海”共建,有更多青年捐献时间,通过网络为山区等地的孩子讲述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