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的肩头便是一座山,这群90后青年和千千万万的基层战疫者一样,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平凡的工作。
票台、社区一起战斗
上官雯怡,浦东旅客服务中心服务支持部的一名“零零后”地服人,这是她的第3个春运。
受疫情影响大量航班取消,这场特殊的春运让票台成了“最热门”的咨询处,上官雯怡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旅客进行改签或退票。 “细心能干,敏而好学”的她,在疫情期间时刻提醒同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同时也不放过整理丝巾、制服、仪容仪表这点小事。
工作之余,上官雯怡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社区青年战疫志愿者行列,与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们并肩战疫……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虹桥旅客服务中心离港二分部团支部书记谷金斗,作为一名“90后”团干部,在疫情航班保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自1月24日除夕至今,他多次参与援鄂医疗团队的包机保障工作,甚至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进场保障。作为一名“资深”值机员,他能对医疗团队和运输物资的情况做好提前预判,主动帮助安检分流行李,协助协助登记信息,快速清空行李传送通道。

对于所需检查的包机行李,不论大小,他都会耐心的一遍遍确认分类,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将最美逆行者和医疗物资顺利送达一线,“不漏一处、不留死角”是他对待保障工作的自我要求。
主动请缨支援南宁航站
全球行李控制中心,李宏翊,一名刚入职2年的90后。2020年的春运对于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运前他就主动请缨前往广西南宁航站支援春运保障1个月,在支援期间,又突遇新冠肺炎疫情,和当地航站的同事们一起战斗在抗疫的一线战场。
在一次保障航班的任务中,遇到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妇,他们是年前从武汉去北海度假,但因遇到疫情,只能中断行程前往上海女儿家中暂住。由于防疫工作的要求,几经周折终于办妥值机手续,但当老夫妇得知其座位被与其他湖北籍旅客集中安排在一起时,出现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李宏翊不厌其烦得为其详细解释、耐心劝导,老夫妇最终接受了安排。
由于这次疫情,使得本就繁忙的春运支援保障变得更加复杂,形势异常严峻。李宏翊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彼此互相打气,坚守岗位,因为他们相信即使隔着口罩这一冷漠的屏障,也依然能够让旅客感受到他们的心在微笑。
95后大学生变身装卸员
2月9日,来自上海华山医院和瑞金医院的346名医护人员集结虹桥机场,东航派出一架777、一架330为“最美逆行者”驰援送行。机坪上,虹桥装卸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徐启阳早已在现场准备装机工作,指挥升降平台车和行李传送车靠机待命,等待第一车医疗物资送达机下。
作为2017年的新进大学生,徐启阳在完成日常的办公室工作之外,也经常赴现场学习装卸业务,请教现场员工的工作经验,在春运、暑运等高峰期积极支援现场,缓解一线的生产压力。他说过:“办公室的行政工作离不开现场业务,只有对业务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让日常工作更得心应手。”
“我住的近,换我来值班”
杨晨,载重平衡中心上配分部的一名95后平衡员,面对疫情期间出门上班的风险,她说服家人,主动提出:“自己住得近,要减少轮休次数,让其他路程远、交通不便的同时多休息”主动充当先锋,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转工作。
作为载重平衡中心团总支副书记,除了更细致周到地完成疫情期间航班平衡配载工作外,她还每日电话连线支部的团员青年们,关心大家的健康状况,了解生活困难和返沪情况。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分享自拍的街舞视频,分享给团员青年们,缓解大家的无聊与苦闷,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在家的小伙伴。用她的话来说“我们虽然不是一线的抗疫战士,但是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也是为这次战疫行动出一份力。”
“紧绷一根弦”
“朱超,辛苦你进去,作为防疫物资发放组成员,协助当日值班做好防护物资发放”。“好的,我早已在办公室了”。
来自后保部的90后朱超,在得知防疫应急物资发放需要人手时,主动请缨,即刻前往公司投入工作。疫情之下,只要一个电话,一身呼唤,不管再苦再累,群众的声音就是他冲出去的动力。因为疫情防护级别的提升,一线生产岗位急需1000件防护服,他放弃休息赶回单位及时派发1000件。不管是居家上班还是单位轮值,只要有需要,他定会奋勇向前。经常一车车、一箱箱防护物资从“战疫车”搬下,再运送到楼上应急仓库。浦东地区8家使用部门不同防疫物资需求,20多项不同物资品项,每次的入库、出库防疫物资数据都整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思想上始终紧绷一根弦,就是不能短缺一线员工的防疫物资,让他们不能有感染病毒的危险,有时已到饭点仍在忙着收货、配货、分发,并在微信群细心地提醒着各中心物资尽快领用,转身忙完,饭已经凉了。
正是这样一群甘于平凡、坚守岗位的基层90后逆行者,才换来更多人安心、舒心。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他们也是最勇敢、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