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基层动态 > 高中高校
青春实践|找苦吃,练本领,SUIBE师生在暑期实践中有这些收获!
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 时间:2024-08-28 点击量:


奔赴祖国各地 共同感受社会的“发展脉搏”

今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耿庆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前往西藏拉萨、日喀则地区展开实地调研。团队师生通过对当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交通方面的实地考察,倾听当地居民口述,深入了解普通西藏居民的生活状态,感受西藏地区居民在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真切体验。“我们通过藏文书法在教育领域的兴起探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同时,我们对藏香厂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从而了解西藏特色产业的活力与前景。这些实地走访让我们对西藏地区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2023级国际经贸学院本科生徐嘉欣说道。

地方旅游业发展如何带动当地经济的跨越呢?带着这个疑问,会展与传播学院黄辉老师指导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了解江头村的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探寻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交流等方式,在桂林江头村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详细了解了江头村的扶持政策,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制定了更适合桂林江头村的旅游方案。2023级会展与旅游学院本科生蒋佳伶表示,“在江头村的实地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村民对于江头村旅游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期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为探索江头村旅游业新风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非遗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让非遗之花在大学校园中绽放,会计学院茆慧桥老师带领实践团队深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调研学习扎染技艺。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访谈,参与扎染的制作过程,实践团队全面了解扎染技艺,明晰了扎染产业的发展现状。2022级会计学院本科生居文静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以劳健心,以美育人’的理念推出‘我们的社区——扎染篇’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进校园、进课程、进社区,助力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jpg


运用专业所学 提出可行对策服务社会基层治理

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中,金融管理学院徐同飞老师与实践团队成员一起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探索曾经“荒茂田”的落后村落如何转变为如今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总结归纳党建引领下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花繁叶茂”模式。团队前往花茂村党群服务中心、遵义农商银行等访谈调研。目前,调研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媒体公众号、贵州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关注与报道。2023级金融管理学院本科生蒋熹岳表示,“花茂村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关注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普及与进步,并提出相关完善举措。”

4.jpg

国际经贸学院傅豪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团队聚焦新发展格局下上海中小微企业的出口贸易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实践团队将识别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探索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合作框架下中小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目前,实践团队已针对不同类别的多家公司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将形成调研报告。2022级国际经贸学院本科生陈彦君说,“团队将在上海贸促会的指导下形成调研报告,并开发移动调研应用程序,实施政策模拟分析等举措。”

5.png

对于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法学院钟欣老师、闵时涛老师指导同学们在假期里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并根据调研资料和现状研究等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2022级法学院本科生杨学礼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专业分析和实地调研,为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在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面提供更多可参考的建议。”

6.png


发挥团队优势 同心协力提升多维度的“育人能效”

为不断丰富沪藏两地互学互进的育人载体,工商管理学院崔延顺老师继续带领实践团队连续两年开展“情暖西藏·点亮梦想”实践活动。假期里,团队成员和志愿者们根据培训内容围绕“五育”及藏区学生需求设计课程,采用“直播授课”“一对一家教”等多种形式对藏区学生进行全方位家教帮学。长期以来,实践团队以“‘五育并举’赋能沪藏两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为核心思想,以“悦读经典”为活动载体,聚焦红色班会,打造“悦读+领航、助学、包裹”思政育人体系,累计开展系列红色活动21场,援藏物资金额达8万余元,辐射4500余人次。

7.png

“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是2024年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游晓航老师带领实践团队结合该项目,深入上海13区20余家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开展了为期12天的走访调研和基层志愿宣讲服务,在行走的课堂中实地探寻了上海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的创新举措、服务特色与重要进展,感受上海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团队将最新调研成果与已立项的多个2024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相结合,开展了多场景进空间、进社区、进暑托班课程等志愿宣讲服务,体现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以及“强国有我,青年有为”的青年担当。“下一阶段,实践团队将在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相关经验、示范案例等并提出创新建议,发挥外语专业特色通过多样实践成果讲好儿童友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2023级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本科生张乐说道。

8.png

让科普小课堂成为育人大课堂的重要推动力,统计与信息学院周大鹏老师、彭鹏老师指导的实践团队坚持“大手牵小手 科普暖童心”的服务宗旨,深入走进中小学校园、基层社区、爱心暑托班等开展数字科普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讲解、实验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拓展科学知识,开阔数学思维,提升孩子们对数学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实践活动期间,团队累计授课20余次,授课学生共达400余人,获得中小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2023级统计与信息学院本科生沈诣豪表示,“我们希望用数字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9.png


为推进大中小学社会实践一体化教育,广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校团委司徒力云老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严润杰老师、会展与传播学院张艺伟老师带领实践团队走进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不断挖掘上海作为光荣之城、红色之都的育人资源,聚焦大中小学红色育人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以及资源、优势,多方问计、多元求需。2023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本科生刘陶陶表示,“下一阶段,项目团队将依托‘大学生-红色场馆-基层单位’的‘1+3+X’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面向暑托班、社区、学校等单位推出一系列多样化、多层次、特色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知行合一打造沪上大中小学社会实践一体化范式。”

10.jpg

以青春之名,与时代同向同行
   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社会实践,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