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基层动态 > 高中高校
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推进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来源:团市委学校工作部 时间:2022-08-26 点击量:

2022年暑期,上海师范大学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围绕知行·奋进新征程、知行·青春战、知行·长三角、知行·乡村振兴等10个社会热点主题开展社会调研334项。同时,在2022年上海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申报中有3个项目入围全国重点团队。

“乡村振兴促进团”

冀豫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振兴助力团

教育学院的调研项目聚焦冀豫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证调查与深度访谈,详细了解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留守儿童的群体特点及其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清晰认知儿童监护人所实施的教育方法与其对教育的价值判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需求,探索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可推广性建议,为实现留守儿童的成才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助力。

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通过对河南省开封市、周口市、濮阳市以及河北省邯郸市这四个地区的实地考察,把握了冀豫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真实情况,摸清了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同时,项目团队通过对教师的深度访谈获取了留守儿童在校成绩、在校行为表现、与他人互动等详细信息,掌握了农村学校对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情况,并建构起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学校表现与其家庭教育的关联,将实践数据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探寻改善此类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这群被“卡”在城乡差距之间的孩子,让“乡村留守儿童”不再是千万打工人内心的痛点,并希望以提供关爱、陪伴与指导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健康茁壮成长,为其教育进步与终身发展提供积极正向引导作用。

“党史学习教育团”

以青春之名传播红色薪火

——主旋律数字媒体内容赋能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影视传媒学院的调研项目聚焦传承红色文化,播种红色基因,通过实地寻访、实践调研,分析判断青少年群体对以数字媒体形式为载体的主旋律主题内容的认知和态度,从而提升青少年参与主旋律活动的积极性,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截至目前,团队已对上海、江苏、江西、吉林等省市的部分社区中的青少年开展了访谈调研。

项目成员将调研对象锁定为青少年、教师和家长三大群体,围绕青少年群体在主旋律文化的接触内容、接触渠道和反响效果等方面进行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从多个视角和立场分析问题,以提高调查结果数据的客观性。同时开展相关文献调研,其中包括“主旋律主题的核心内涵、具体范围、传播现状、政策支持、传播意义及重要性”、“影响主旋律文化在青少年群体间传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当代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偏好”等内容,并对文献调研所得资料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为后续调研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展成就观察团”

走百年水岸,阅文旅画卷

——探寻黄浦江文旅功能建设成就与品质提升路径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调研项目聚焦百年水岸新时代文旅发展成就,关注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黄浦江文旅功能品质建设,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行业咨询、专家研讨等多元实践,深入挖掘文旅功能品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以数字化引领“线上线下”双向赋能为方向,探寻以水岸联动为核心的文旅功能品质提升路径。

1661502256814.jpg

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通过对黄浦江各大滨江板块实地考察,全方位摸清了黄浦江滨江文旅功能发展现状,掌握了黄浦江文旅发展的空间脉络以及支撑黄浦江文旅消费核心的七大业态的信息。同时,项目团队通过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市民游客对公共空间和水岸文旅建设的意见和想法。此外,为挖掘黄浦江文旅功能品质提升的瓶颈难点,项目团队还深入调研黄浦江代表文旅企业,并参与政府部门人员及专家座谈,吸纳政府部门咨询意见,从细节切入,深化品质提升路径的可操作性。

最终,分析总结出黄浦江水岸文旅功能品质在数字化文旅产品体系、服务及设施配套、水岸空间复合性利用程度、多主体运营管理协调联动四个方面面临着挑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提升策略,为促进浦江两岸文旅资源联动、充分满足市民游客多元需求、增进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了经验借鉴。

“知行·人民城市建设”

“吞噬”的时间与“放逐”的身体:城市老年人网络成瘾的表征与机制研究

哲学与法政学院的调研项目从“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络成瘾现象”这一问题出发,以我国城市网瘾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民族志研究、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法的质性研究设计,描述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网络实践及成瘾表征,尝试从技术控制、情感需求和社会环境等多重视角探究其网络成瘾的深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社区和社会层面提出对策。

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查阅资料十万余字,整理参阅资料六万余字,并借助QCA对微信公众号、知乎话题评论、新闻报道等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同时,团队实地走访了上海市徐汇区老年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居委会等地,并于暑期在指导老师邢海燕教授带领下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开展历时十天的城市老年人网络成瘾的表征与机制研究养老服务现状与智慧养老模式探索调研,共走访4家幸福爱老食堂、2家日间照料中心、城区与农村各1家养老机构,并对40多位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

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为农村科技适老化的推进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同时项目团队将于2022年8月27日参与中国社会学年会老年社会学论坛:中国老龄社会新阶段与老年社会新使命分论坛,促进项目进一步发展。

“知行·助力双减”

助力双减:“减负”不停步,“提质”加速度

商学院的调研项目着眼于通过调查“双减政策的推行对于学生生活的改变”的情况,了解“双减”政策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影响,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和期望,并在调研中寻求可以助力“双减”政策的方法。实践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在贵州省遵义市、山东省临沂市以及上海市地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实地探究,开展了解学生现状以及寻求助力“双减”政策方法的相关活动。

1661502339387.jpg

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收集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采访结果,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社会各界持有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持肯定态度,认为“双减”政策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部分家长则表示,随着辅导班的取消,他们会更加担忧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提升了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也能处理得更加从容。未来该项目团队将持续关注“双减”政策下学生们、家长们以及教育者们的变化,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找相关对策,为大力宣扬政策举措、改善教育环境、聆听社会所需尽绵薄之力。

“知行·乡村振兴”

万涓成水,托起农村学子求学筑梦之舟

——乡村教育振兴探访与助力行动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调研项目以地处农村深处的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五里小学为重点实验点,全国各地其他中小学为侧重点,辐射人数1000余人,展开母校宣讲、政策下乡以及线上云支教三项活动,致力于推动农村教育建设,帮助农村学子求学追梦。项目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形成切合实际的调研报告,为完善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落地建言献策。同时,团队结合爱心学校形式开设丰富的课程,充实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以宣传资助政策为初心,开办线上云支教为方式,不断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家资助政策宣传队伍,根植农村教育发展痛点,全力做好教育精准扶贫,以多点结合的形式推进乡村振兴。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项目团队对当地农村学校学生就人口学特征、家庭财政收支以及资助政策了解程度等内容进行基线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经济困难学生,实地考察各资助管理中心,多方面调研资助政策宣传与落实情况,为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提供实地理论支撑。同时,团队立足实际情况开展多项探访措施,形成科学可行的调研方案,以青年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温暖陪伴成长,以青春助兴伟业。师大学子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在调研中增长才干。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师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