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海中医药大学227位白衣战士毅然加入援鄂医疗队,英勇逆行共抗疫情,体现了上中医人的力量与担当,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也深深鼓舞了广大的中医学子。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走进援鄂的医务人员代表,开展《传承与实践:听援鄂青年讲讲战疫故事》系列访谈,了解他们的战疫故事,激励一位位中医青年传承使命初心,力行实践报国。
陈佳,主管护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灾害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一直奋战在急诊一线,带领急诊护理团队,守好曙光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身为曙光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陈佳拥有一线科室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武汉疫情需要支援的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加入了其中。2020年的庚子伊始,让中国都心系的地方叫“武汉”;全国医护人员抗“疫”的主战场,那是“雷神山”、“火神山”。全国人民万众齐心,只为在那“无烟的战场”,打个成功战!
现在,让我们听听战“疫”里的白衣天使:陈佳老师的抗疫故事吧!
为生命撑起“保护伞”
在工作中严谨认真,苦中作乐
您作为抗疫一线的人员,在雷神山那边,您在(雷神山)那个时候,您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嗯,在“雷神山”的日常生活可能和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我们是国家的第四批中医医疗队,整个队伍是123个人,我们曙光是30个人,然后这些人呢,我们都是住在驻地的酒店里面的,我们驻地酒店离医院有20公里,每天是有班车上下班的接送,班车也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小车、大客车,而是公交车。我们是全封闭式管理。所以,毕业十年以后,又感受一下半军事化管理吧。我们刚到了病房以后,什么也没有,查看病房设施是否已经完工,有没有电线漏在外面,有没有锁不能用的、有没有钉子漏在外面的......所有的这些验收工作,是需要我们医生和护士一起做的。
在抗议的这整个过程氛围下,大家当时肯定是特别担心害怕的,您在那边一线,就有感觉到,哎呀,特别严重,自己心里有焦虑的这种状态,这种心情产生过吗?
焦虑肯定是有,因为我原先就是在急诊工作,相对来说,抗压能力要稍微好一点。但是我觉得不适应和压力一定存在的。其实白天我觉得没有什么焦虑的地方,好像还可以。但实际上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不仅仅是我,我们队里面很多人都是的。这种无形的压力其实还是存在的吧。紧张焦虑的心情一定有。说到排解吧,那休息的时间,就像张文宏医生说的那样,看点不用动脑子的剧,挺好的。因为我平时一直坚持健身的嘛,所以我每天也会抽出时间来锻炼一下。
在雷神山的工作期间,医护人员面临着我们不能想象的困难和问题,但看着照片中双眼透着抗疫必胜的自信目光,我相信,一切的困难似乎也不再是问题。
在心中永存善念,感谢他人
在谈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时,陈佳老师却为别人的大公无私所感动。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她才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可她在工作中还仍然不停的记得感谢别人。
在疫情中有没有什么想分享给我们的内容,或者在您周围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吗?
在医院里的保洁人员,他们才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他们没有学过任何的医学知识,在国家面临危难时,仍能挺身而出;还有后勤人员也是我应该感谢的,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会马上提供什么,真的很给力!
那您最想对家人和同事说些什么呢?
仍然是感激吧,如果不是老公和婆婆在家中的鼎力支持和细心管理,我不可能如此放心的去往前线;还有同事们在工作中的一丝不苟,没让我分担任何的事情,我才能专心的在一线工作。还要感谢周围的小伙伴,因为我走了,部长走了,但是科室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所以他们都得承担起来,他们也很辛苦的,但是却毫无怨言。还要感谢我们医院的后勤部,真的是需要什么,他们就能够提供什么,真的是马上就解决了,因为你生活上无忧才能够安心的工作嘛,感谢武汉当地的这些志愿者,他们也真的是很辛苦的,还要感谢武汉的民众们。
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学子
您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对于中医的应用,有什么切身体会呢?
总体来讲,中医药的运用是100%,除了最后我们有11个病人是转科,没有完全治疗,就是没有到出院的状态,其他的这些病人都是在中医药的结合治疗之下康复的,那些病人在我们撤离隔离点的时候,他们也都出院了。
在新冠这些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会用到康复的这些知识吗?你们会帮他们做一些吗?
我们有教他们做康复操,帮助他们肺部炎症的吸收,我们护士会教他们做康复操,他们没有治疗的时候就可以做做这个康复操,我觉得还蛮有用的,像中医这个艾条灸也是很有用的。因为,新冠肺炎是没有特效药的,所以提高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最后,陈佳老师还鼓励了中医学子,我们中医学子一定可以的,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陈佳老师为医护人员乃至病人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是他们保证了抗疫的顺利进行,是他们保证了我们的安全。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更需要向他们学习!
相关附件:
8 (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