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基层动态 > 高中高校
【上海师范大学】SHNUer不停学 | 只争朝夕的师大学子 你们勤奋的身影真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团委 时间:2020-03-18 点击量:

在留校学习和宅家日子里,虽然有些许清冷寂寞,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和成就感,同学们用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迎接春天的到来。

    人文学院2018级博士生张茈文在寒假留校期间给自己布置了论文任务,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坚持每天七点多钟起床,八点去食堂吃饭后就回到书桌前开始学习。她说:“博士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所以除了必要的活动也很少出门。如今疫情当前,学校实行封校管理,但是食堂和校园超市正常开放,保证留校学生衣食无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清静的时光,专心于学业。”天道酬勤,她在留校期间,已经写完了三万字的学术论文。据她介绍,学校图书馆开设“SHNU图书馆参考服务咨询群”,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提供远程协助。她感恩道,很感谢学校对我们留校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校院领导、辅导员、到宿管阿姨、食堂师傅,再到保安大叔,快递大哥,每一个关怀和细节都给人有一种家的温暖,这正是师大的可爱可亲。

    教育学院2018级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郑同京同学寒假选择留校撰写论文,随着疫情的发展,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主动制定每日计划和作息表,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上午,简单活动一下身体便开始文献阅读,完善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下午,看看收藏的公开课或是名人演讲;晚上回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分享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停课不停学”,时不时导师还要来个线上组会;还有小伙伴顺利完成了线上开题答辩……虽没有如期与亲爱的同学们碰面,郑同京觉得这段时间还是很有收获:完成了一篇论文并投了期刊,完成了毕业论文开题和毕业设计,自己的公众号上更新了八篇学习收获。在这个难得的加长版寒假,他收获满满,内心也怀着“相信春天一定会回来,师大校园还会响起往日的欢声笑语”的美好期许。

    对外汉语学院李晓琴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平时喜欢在图书馆学习。但是这个寒假注定是不平凡的,李晓琴只能在家学习,夫妻俩合用一张书桌,有天李晓琴不好意思的跟她老公说:“你只有去别的地方办公,我才能静心学习这样子。”说完这句话,她突然一个机灵,为什么要在句末加“这样子”?这个“这样子”是什么功能?是她一个人这样说还是很多人会这样说?她立刻跟导师陈昌来教授沟通,收集语料,分析例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写成了一篇小文章,目前已经投到研讨会,准备修改再投期刊。在这个极不平凡的假期中,“不停学、不停研”成为李晓琴的目标,不仅15万字左右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完毕,还新写了2篇论文,更可喜的是新年之后1篇C刊论文已正式发表,另有2篇C刊即将见刊。她一直牢记导师的教导,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该忘记学习和科研,“不忘记”就会有收获。

    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吕明磊在导师朱敏副教授的指导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解释了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宅在家里的意义。“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十分想念奶茶和我的小伙伴们,为了疫情的有效控制,还是继续宅在家里默默为社会做贡献,不过宅可以,但有趣的灵魂是不会被困的,好学的热情也是不能被浇灭的!”吕明磊表示,作为金专建模方向的研究生,用模型去分析问题是自己的长项,而在这段时期,网络上出现大量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数学模型,于是想借鉴这些经典数学模型,将流行病学与金融理论相结合,对新冠疫情进行沙盘模拟,在数模角度上展示流行病的一般传播原理与宅在家里的意义。

    影视传媒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朱雅文,利用假期,通过自主阅读专业书籍来提升专业素养。从疫情发生至今,她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开放平台,查阅了诸多资料,撰写多篇与疫情相关的数据新闻报道,并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客户端上发表。这些报道所聚焦的都是疫情期间基层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其中包括:病毒分类、肺炎易感染人群界定、蔬菜供应、政策解读、抗“疫”神药、红十字会善款使用情况等。她依托良好的官媒平台,并在学校图书馆不断开放各类线上优质学术资源和VPN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上海,向基层群众普及了不少疫情常识,解读了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她也参与到部分科普漫画设计、舆情搜集、远程采访和信息辟谣等方面的工作,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媒体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未来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数理学院物理系邱智宇同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有限的时间投身于数学建模和物理创新研究之中,积极地解决学业中的“疑难杂症”,并从中受益匪浅。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MCM),难免遇到诸多困难,对她来说,甚至有许多数学名词都是陌生的。可在正式比赛之前,由于网购的书籍无法按时送达,所以她每天都坐在电脑面前,对着MATLAB和LINGO编程软件进行摸索,并时不时地询问队员有关于最优化模型的相关知识。2月14日,邱智宇和同组的参赛成员准时在美赛官网下载了题目,深思熟虑以后选择了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于苏格兰渔场影响这题。由于选题涉及到有关于北海温度、历年捕鱼量等资料都需要从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CES)的官网获得,她利用学校网络资源进行坚持不懈地搜索与筛选,最终找到了充分的数据和相关知识与信息,在比赛中不断成长。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卫梦琪与大创小组的成员们在得知由于疫情推迟开学后,该小组对于做好大创项目依然充满信心,坚持用足网络条件,深入发掘各类网络资源,坚持线上讨论线下自研相结合,争取按照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任务。她们利用师大图书馆的官网链接中国知网检索寻找相关文献,去哔哩哔哩网站搜寻吴恩达讲授机器学习的视频、中国大学MOOC上搜索Android开发的课程。另外,CSDN、GitHub、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等等也是她们常用的学习网站。小组成员搜集到资料之后便在群里分享,共同学习,相互督促。小组安排了一周两次固定的线上讨论,固定的讨论时间,不固定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督促,更是一种激励,让同学更加独立地思考,更加主动地去自主学习。截至目前,该小组已经如期完成了项目计划书里规划的阶段性任务,真心地期待疫情过后在图书馆的研讨室里再次畅谈项目计划,分享学习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美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师范)专业黄丽红利用VPN在家访问校内应用系统、图书馆及其它资源,收集论文中相关信息、数据。并利用网络电子问卷,做到足不出户,在线邀请同学填写,从而使自己的论文更加具有学术性。作为一名美术师范生,除了完成毕业论文,还需要进行毕业创作。她不忘手上功夫,通过手机和电脑来不断了解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并寻找图片资源,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并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请老师进行分析与指导。她个人很喜欢西班牙插画师Beatrice Blue的创作风格,就在网络上寻找画家的作品尝试借鉴临摹,让自己可以更加成熟地设计、绘制插画。她说:“停课不停学”,只有有效地安排、利用好时间,学习时刻不松懈,才能为当好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这个寒假,对于已经成功保研的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园艺(中荷合作)专业的张博珺来说,是她本科阶段充电学习的最繁忙假期。因为热爱风景园林,张博珺直研时选择的专业是城乡规划学,超长待家的寒假让她有大量时间学习手绘、软件作图等设计技能。不仅为完成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更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篇题为《基于流动人口社区融入视角的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的学术论文,投稿至《城乡规划》杂志,目前已经通过初审、专家审回,处于复审修回阶段。此次论文撰写和投稿经历,不仅提高了阅读文献和论文撰写能力,更帮助她拓宽了知识面。此外,她还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助教,协助导师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工作,提前接触了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知识,锻炼了沟通交流、协调组织等各方面能力,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