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封闭管理的第20天,大家是怎么度过的呢? 在这20天里,一群上社志愿者散落在各个角落,串联起上社学生身边的每一盏灯火,社区、白玉路宿舍、分部都亮起了上社人的微光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信息统计、物资配送,宣传引导、楼层签到……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20天! 社区志愿者 一波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座城市的原本节奏,城市里各个街道社区也面临着第一次封控,居民们都夹杂着焦虑与不安。作为上社青年学子,也在特殊时期为社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袁亦豪-2021级 
根据居委会的统一部署,我们志愿者被安排在本小区协助布置现场、秩序维护和信息登记。因为小区内老年人多,对智能手机的运用相对不熟练,所以对我们志愿者来说,要更加细心地指导居民填写“健康云”小程序信息,更加耐心地纾解居民因较长时间排队导致的负面情绪。“请大家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请大家排好队,保持1米距离,检测完迅速离开。”“请大家手机打开二维码,手机亮度调到最亮。”这样的提醒,志愿者们要重复上百遍。尤其是对于一些独居老人,我只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替他们注册,不知不觉中我已收集了十余位老人的信息,每每听到他们对我的感谢,便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 白玉路志愿者 面对上海复杂的疫情形势,暂住华师大白玉路宿舍区的研一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华师大做好核酸检测、配餐送饭等工作。 @陈颖诗-2021级 
华东师范大学白玉路研究生公寓进入封闭化管理后,需要每层志愿者配送一日三餐到同学宿舍门口。早餐是在早上7点,午餐是11点,晚餐是下午5点。一开始,我们楼层配送餐饭的工作是由楼层长林芳羽同学一人负责,但一人承担任务繁重,有时甚至和课程时间冲突,层长于是在群里招募志愿者,于是我们36层配送饭盒的志愿者变成四个人。我们四个人轮流在群里安排一天三餐的配送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而且减缓了层长的负担。疫情当前,我们前线志愿者为保障我们的生活付出了太多,我也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可以让这些奔赴前线,为我们生活操心的志愿者同学们没那么辛苦。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大家的配合和支持,一些温暖的小小鼓励,都是为战胜疫情作出的小小贡献。静心等待,春暖花开。 @王奇文-2021级 
大家好,我是王奇文,目前是白玉路学生公寓三楼层长和志愿者,负责将每日的早中晚饭按时发放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上。为了让每一位同学能够按时吃上早饭,志愿者们早上七点就得起来分发早餐,中午和晚上分发完各寝室同学的盒饭后,才能回到自己寝室,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用餐时间,志愿者们必须时刻关注盒饭的配送情况。作为老师和各位同学之间的联系人,必须及时转达学校的通知和传递同学们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和学校驻守公寓的各位老师一起努力给各位同学创造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帮助各位同学解决因为疫情封闭管理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给各位同学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们的生活一定能够重回正轨。 @林芳羽-2021级 
由于近期上海疫情情势十分严峻,华师大开始逐渐加强校内外的封闭管理。我住在白玉路公寓36层,一开始只是报名成为了协助层长工作的志愿者,后来随着白玉路公寓楼层之间的封闭管理变得严格,原来的36楼层长住在31楼,为了避免不同楼层的过多接触,我“临危受命”从志愿者成为了新的层长,在楼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共同保障同学们的三餐配送和其他生活需求。在我看来,特殊时期能主动站出来为同学们服务,为大家做点事,为防疫工作做些奉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轮疫情来势汹汹,学校紧急封闭,学生公寓实行网格化管理,同学们不能离开寝室,每日餐食和物资等需要配送上门,我作为班长以及一名退伍军人,担负起楼层长的职责义不容辞。 ——@张迅涤-2021级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疫情一定会被战胜,生活也会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期待我们能够在这个和煦的春风里重新相聚。 ——@吕佳阳-2021级 
在志愿活动中感触很多,不仅体会到了特殊时期的担当与责任,同时也知道了老师、医疗工作人员、后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艰辛和不易,因而也呼吁大家遵守学校的防控措施,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缪秋凤-2021级 华师大和上社给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提供了帮助,我相信,在所有同学不懈的努力下,上海的疫情终将结束,我们终会回归正常的生活中。 ——@高静宜-2021级 分部志愿者 3月13日下午17:00,分部启动封闭管理。根据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和有关通知要求,学校进一步严格校园管理,为切实保障全院师生安全与正常生活,在研究生院的组织下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自启动封闭管理起,协助研究生院老师进行防疫相关的信息整理、预案准备、工作记录、应急管理。当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特殊时期,与同学一起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吴桂全-2020级 身为中共党员,也是研会成员,在特殊时期更要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扛起相机记录上社人在疫情期间的贡献与生活。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陈峻杰-2020级 @李莉艳-2019级 
研究生在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与另一位小伙伴成为了楼层志愿者。为了更好的互通消息,我们拥有了一个各寝负责人组成的楼层群。当核酸检测有结果,群中常会自动闪现结果接龙,忘记带卡、下雨收衣、询问菜单等等,也会有人回应。在这段时间里,感谢九楼各寝室负责人和各成员的配合,感谢搭档晶晶的支持,大家共同守护,一起创造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曾庆椰-2019级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作为青年党员及研会的一份子,为同学们服务是初心所在,因此我义不容辞地担起志愿者骨干的职责。在上海社科院分部的几次全员核酸检测中,我作为志愿者保障组的一员,始终坚守在抗疫志愿服务前线。在核酸检测现场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秩序井然的背后是全体楼层长、老师、志愿者、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为了守护我们上社美好的“家”;所有的坚持,都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而偏安一隅。齐心抗疫,我们同在,让我们静待春来,以阳光之姿,昂扬绽放。 @季思雨-2020级 
抗疫期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看到了大家背靠背相互支撑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是老师们统筹全局的定力,也是对每一位同学状态的关心;是后勤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不分昼夜的忙碌工作,也是他们和家人通话时的温柔背影;是同学们落实、配合防疫各项具体工作,也是“我们再一起坚持坚持”的相互打气。星光微弱,聚却也成星河。 @刘浩东-2020级 
在这段疫情严峻的时光里,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在分部的大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具体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也就核酸检测扫扫码、筹备物资操操心、领饭时候签签到、出了问题应应急这种。至于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原因其实主要有两个,一是自己是名共产党员,感觉有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是应该站在前面的,二是感觉防护目镜很好看很酷炫,如果成为志愿者应该是有机会戴上的,总之这两点都是已经心想事成啦。其实守住抗疫的防线依赖于我们大家的努力,每个在分部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我们抗疫长城的坚固一环!我们都相信,疫情总会过去,那时必将东海春潮涌,沪上万木青。 
封闭了校园,却敞开了心扉。当校园这个更大的空间封闭时,他却从小空间里走了出来,“他”汇入成“我们”。我们踢毽子,我们跳长绳。我们对着本是无边无际却视域有界的天空歌唱,活成了幻想中快乐的模样。 ——@池龙威-2019级 
部分志愿者合影 全院师生、职工、志愿者们,每个上社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疫情再早一些过去,出门抓住春天的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