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这是一张92年前的试卷,答卷人是……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1-12 点击量:


近年来

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人

热爱光顾的地方

就比如上海

各大博物馆的预约席位

总是刚放出就被早早一抢而空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34.jpg

比起各大公共博物馆

在上海

还有那么一批博物馆

不那么引人注目

然而倘若我们静下心来

细细探寻

便会惊喜地发现

它们同样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就是高校博物馆

今天,青年报·青春上海开启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栏目

带大家探寻这些校园宝藏

一同聆听

来自校园一线的热情推荐

探寻那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37.jpg

第一期

让我们一起前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去看一看吧


复旦大学

一口见证波澜壮阔历史的“老校钟”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39.jpg

在宁静肃穆的复旦大学校史馆里

安放着一口形制古朴的老校钟

老校钟由锡铜合金铸造而成

钟体阴文刻有

“复旦大学校钟 民国五年冬置”字样

老校钟日常“负责”上下课打铃

召集学生集会

1919年

它还见证了一段

波澜壮阔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42.jpg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5月6日早晨,复旦国文部主任、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来校向复旦学生报告了“五四”运动的详细情形。随着校钟的敲响,复旦学子奔走相告,闻声而聚,号召同学行动起来走在斗争前列,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复旦学生联系上海各大学校,迅速发出电报,强烈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44.jpg

钟声召集复旦青年一齐前进,而电报的拍发,也成为上海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联合斗争的开始。之后,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以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工商界的支持,最终促成上海全市“三罢”斗争,将这场运动推向高潮,力促学生的正义要求得到落实。


复旦大学2023级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孙辰玥

对校史馆深有感情

她从2019至2024年都在校史馆讲解

这口钟一直是她

十分推荐给各位参观者的

每当讲解这段藏品故事

孙辰玥总会感到

穿越光阴重回历史现场

听见了那深沉有力的钟声回响

感受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在每个年轻的心灵中燃烧


上海交通大学

传承求真精神的老试卷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47.jpg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

是一张老试卷

这份试卷

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

钱学森的水力学期末考卷原件

1980年

钱学森的水力学老师金悫

将这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

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

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

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

这份试卷的答卷人就是钱学森。那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49.jpg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目,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的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53.jpg

当年钱学森在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


来自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

2022级本科生吴嘉怡

是校史馆的志愿讲解员

每次,她都能感受到同学们

以及参观的观众

对这份试卷的情有独钟

钱学森学长一直都让我们感到高山仰止,能透过试卷看到科学家求学阶段的风范,对大家都很有鞭策意义。卷面字迹这么工整,论述如此周密,虽然6道大题全都作答正确,但还是被老师扣去4分,足见老交大要求严的特点,这样也勉励我们求真敏学。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55.jpg


同济大学

古代著名建筑模型

同济大学博物馆三楼

收藏着一大批精致的

从汉代到清代

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

古代著名建筑模型

陈列着中国各个朝代的

15个典型建筑模型和2座桥模型

都是不可多得的模型精品

在其他地方也难得一见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558.jpg

这些建筑模型是

最受同济学生青睐的

博物馆藏品之一

如唐代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整个模型按照1:20还原。另一座独乐寺观音阁,作为自唐存世至今的木头阁楼,共用功能不同的24种斗拱,建筑手法高超。还有应县木塔的模型,与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齐名,人称“世界三大奇塔”。木制模型除实体外,还配有剖面图,展示其精湛的内部构造,常被结合现场教学使用。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03.jpg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06.jpg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11.jpg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09.jpg

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徐同学表示

作为建筑规划专业的学生

这些都跟我们专业息息相关

可以很直观地感受

中国历史建筑的精妙结构

是看不厌的


华东师范大学

以建窑兔毫盏瞥见千年前的风雅之道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

现已形成

1个总馆+7个专业分馆的

“博物馆群”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16.jpg

提及学生最喜爱的藏品

要数上海博物馆赠给学校的

一件珍贵建窑兔毫盏

这只建窑兔毫盏口沿直径12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高6.6厘米,是宋代黑釉瓷器中的精品。唐宋时期正是粗放式饮茶法向精致式饮茶法的过渡时期。盏茶冲点越来越讲究,开始出现通过“斗试”来检验点茶效果的情况,茶具由此也更加受到重视。宋代,黑茶盏的需求量大增,黑瓷跃升为最引人注目的瓷器品种。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19.jpg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黑瓷产地,早在唐代就已建立,窑址在今天的福建。这里烧的瓷盏釉色黑亮,之所以呈现这种特别的釉色,是因为在瓷器的烧造过程中加入了铁元素,且当釉中的主要呈色剂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6%时,黑釉面上会出现兔毫状斑纹,这是铁在釉层表面由于过饱和而析晶所生成。

微信图片_20250114130622.jpg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022级中国史方向研究生汪涵说

建窑兔毫盏总会

一下就抓住参观者的眼球

色彩典雅、釉面清润、毫纹秀美

使无数参观者驻足欣赏

背后所折射的茶文化和斗茶风俗

都如展品本身一样

值得我们细品回味

今天的云参馆

到这里就结束啦

大家还想参观

哪些学校的博物馆呢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刘晶晶

制图:小琼

部分来源:各高校官微、上海发布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