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感觉课都上不过来了。”网球热爆棚!“网球王子”不远了?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10-13 点击量:


今晚

郑钦文正在主场

争夺武网女单冠军

比赛火热进行中

一起为郑钦文加油!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852.jpg

自从巴黎奥运会

郑钦文力克克罗地亚名将维基奇

摘得奥运会金牌

紧接着,张之臻与王欣瑜携手

挺进奥运网球混双决赛

斩获银牌,再创佳绩

可以明显感觉到

中国网球运动热潮持续高涨

早在2021年

据国际网联的报告显示

当时中国网球人口已达1992万

位居全球第二

此番借奥运之势

网球热更是席卷全国

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

室内网球馆和俱乐部中

众多青少年已挥拍上阵

沉醉于网球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858.jpg


网球火热

开学季打球不停歇

夏末季节,穿过黄昏过后凉爽的街道

来到凉风习习的室外网球场

在浦东新区的HBC网球俱乐部

不少小网球手忘却了暮色降临

与教练一同挥汗如雨

该网球俱乐部的张教练笑着说

这个夏天,他真切感受到了

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取得的佳绩

给网球运动带来的热浪

“感觉课都上不过来了。以前夏天的周末,由于天热,差不多从下午三点钟开始上课。现在一两点钟都有孩子们来。即使到了九月,开学季来临,孩子们学习网球的热度也丝毫没有打折扣,每日课后便匆匆赶来,相较暑假,反而更为忙碌。”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04.jpg

据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透露

今年暑假期间

前来训练的青少年数量

同比增长了30%左右

郑钦文夺冠消息传开以后

俱乐部来了许多咨询的人

既有带着孩子的家长

也有从没接触过网球运动的白领

他们想来试一试

感受一下这门运动

一位在场边等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

女儿从三岁就开始打网球

已经学了一年半

之前练习时,网球场上成年人居多

但最近她再带着女儿过来上课

发现多了许多同龄小朋友

“以前在球场几乎没看到过这么多小孩。”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09.jpg


练习不断,青训迈入体系化

目前许多俱乐部青少年网球训练越发专业化

张教练在练习间隙和记者讲解起来

“我们一个动作要练很多次

通过练习,把这些动作更规范化

在规范之后,才会去练习下一个动作”

上海众多网球馆纷纷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了专门的网球课程服务。丁教练表示,今年夏天报名网球课程的青少年很多:“家长们通过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了解到网球的魅力,纷纷表示有意让孩子尝试,这无疑为网球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据俱乐部介绍,其网球课程根据学员年龄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定期为学员进行评估”,确保“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都能精准对接学员的实际需求”。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13.jpg

实际上,上海多家网球俱乐部都表现出专业训练的趋势。如PTR中国推出10-16岁青少年网球课程,根据青少年运动特征、男女性别等来进行不同训练。而上海久事网球队也在2024年初就推出了暑假训练计划,通过青少年冠军挑战赛、训练营、联办人才等,挑出闵行区体育局选送的一批U10-U1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提供为期两周的专业暑假跟训。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16.jpg


商业潜力强劲,短板仍存在

伴随着网球热的兴起

上海的网球商业设施数量显著增加

昔日,丁教练所住的张江附近几公里内

仅有一家网球馆

但现在有三到四家

这股繁荣同样映射在网球用品市场

天猫数据显示

郑钦文夺冠后的48小时内

威尔胜品牌的

“郑钦文同款”V14专业网球拍

跃居天猫网球类目成交榜首

至9月仍稳居千元以上网球拍热销榜次席

线下网球品牌店内同样人头攒动

记者探访期间

便遇到一位女顾客毫不犹豫地购入了千元球拍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20.jpg

然而,对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的专业程度

是否因人数激增而提升

教练们却持保留态度

张教练指出,家长们的期望各异,有的只想让孩子锻炼身体,有的则希望让孩子打出一定成绩,训练程度因此参差不齐,两者几乎各占一半。

“有的小朋友一周一次课,有的则两三次。训练虽系统,但频次不足,效果自然打折。”他强调,系统训练的效果因人而异。

微信图片_20241015130924.jpg

“我觉得网球热会继续下去,现在专业化程度并不算特别高。”丁教练坦言,无论是训练体系还是观念,均如此。谈及网球商业化,他以俱乐部青少年赛事为例,指出比赛虽是检验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但上海能成功举办赛事的俱乐部并不多。“办赛事需要一定体量、赛事安排能力及老板支持。”他直言,报名人数、成本控制及赞助商支持,均对比赛产生影响。“若比赛无法盈利,还不如专注教学。”

丁教练表示。这些都凸显了网球市场的不成熟。而比赛能否“破圈”,获得大众关注,还是仅限于青少年网球圈,则是更为复杂的问题。


专业声音:

蓬勃发展依赖多元化培训

多举措提升网球运动水平

“在青少年网球领域

我们上海还是做得不错的”

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薛磊如此评价

在社会培训上,上海已涌现众多优质俱乐部。在专业培养上,上海目前已建立起顺畅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输送体系,16个区均设有区少体校或合作俱乐部,为小运动员提供进入一线队伍实训的机会。此外,还有青少年精英系列赛、网球锦标赛等多项面向青少年的专业赛事。


这种全面培养

在青少年网球比赛中得到了回报

上海10-14岁的青少年

在全国CTJ系列积分赛中

屡获前八佳绩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

上海网球运动员的席位却逐渐减少

薛磊遗憾地表示

这与家长的培养观念有关

许多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专注学业

导致后续乏力

奥运会带来的网球热或许是改变家长看法的契机。市网协数据显示,网球场地使用量和青少年运动员注册量均在逐年增加。奥运后,上海市网球协会调研发现,周中定场率有所提高,家长咨询和成人体验课也络绎不绝。多家俱乐部推出成人夜校课程和社交活动,网球正进一步走向大众。

对于俱乐部关于举办比赛的困难,薛磊坦言问题确实存在。大多数网球俱乐部靠情怀办赛事,最终报名费、场地费能和收入抹平已算不错。上海市网球协会也关注到这一点,打算助俱乐部一臂之力。今年,上海市网球协会便牵头推出了上海网协超级联赛,为众多俱乐部统一包装、设计形象,提供比赛渠道,打造属于上海的网球品牌赛事。

同时,协会还在尝试提升网球赛水平,如推出网球升级赛,模仿围棋升段模式,根据球手水平分级比赛,使比赛更加规范、高效、有序。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部分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