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开学季焕新指南:如何让文具成为学习的“梦想合伙人”?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9-01 点击量:


九月,开学季悄然拉开帷幕

文具采购清单再次成为焦点

如今的文具市场

早已不是简单的

铅笔、橡皮、笔记本的天下

而是一个充满创意与情感的多元世界

文具不仅是学习的工具

更成为学生表达个性

获取情绪价值的重要载体


联名当道

文具掀起跨界浪潮

最近有不少家长表示

自己孩子对文具的要求变高了

“暑假里我们一起看了《浪浪山小妖怪》

孩子特别喜欢影片中的四个小妖怪

闹着要把文具都换成小妖怪的”

前一阵上海书展

钱女士特地带着儿子

去书展的文具展区

买了晨光文具和

《浪浪山小妖怪》的联名套装

如今

结合影视IP、二次元IP推出的

联名文具已成为市场新宠

众多热门IP纷纷与文具品牌携手

在市场上掀起一波又一波消费热潮

131113_533.jpg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文具展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以文具行业巨头晨光与得力为例

在联名领域的动作不断

浪浪山小妖怪、哪吒之魔童闹海

蛋仔派对、宝可梦、守护甜心

……

众多联名文具精准击中孩子们的心

市场反馈良好

131122_430.jpg

131127_294.jpg

联名文具不仅在外观上融入IP角色的形象

更在设计上注入角色的性格与故事

主打让孩子在使用过程中

获得情感共鸣

仿佛与自己喜爱的角色“并肩作战”

为学习增添了一份乐趣

对今天的学生来说

文具不再只是工具

更是一种情感寄托

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带来片刻的愉悦与放松


功能进化

打造全场景“学习搭子”

再好看的文具

终究要回归“好用”的本质

如今的文具设计者很懂学生的需求

“好看”和“好用”全都要

131137_737.jpg

“我每天要记好几科笔记,以前笔记本写满了就没法补充知识点,这套活页本可以按科目插页,特别方便。”正在读初二的周同学指着配套的活页纸说,“纸很厚实,用荧光笔画重点也不会透墨;笔袋是分层的,铅笔、尺子、橡皮各有各的位置,再也不用翻半天找东西了。”现在,周同学的笔记被老师当成了范本,她笑着说:“是文具帮我把思路理清楚了。”

针对不同场景,文具的专属“技能”也分得越来越细。

·硅胶笔握久写不累,考试季时特别受学生欢迎;

·马克笔画手抄报时色彩鲜亮,还防水速干,不小心蹭到也不怕;

·笔记本采用米黄色的内页,长时间写作业眼睛也不酸;

·手账本里印着月度计划和每日清单,帮助孩子安排学习节奏;

……

131144_632.jpg

在细节上,不少文具也藏着“小心思”。

比如一款热门的转转笔,笔杆设计了符合手指弧度的软胶凹槽,握笔时能自然矫正姿势。还有一款修正带,壳身采用动态光栅工艺,轻轻转动就能看到不同图案变换,趣味十足,而且内部齿轮咬合紧密,抽拉时膜带平整不易断,修正后的卷面干净整洁,深受学生喜欢。

随着科技浪潮席卷,电子文具、数字化文具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崭露头角。点读笔堪称外语学习“小导师”,哪里不会点哪里;学习平板更是集成海量学习资源,在线课程涵盖各学科,让学习更加高效便捷。

131149_549.jpg


回归学习

文具不是“差生”的标签

过去人们常常调侃“差生文具多”

仿佛文具的丰富多样

与学习效果欠佳正相关

但时过境迁

当下,文具早已摆脱了这一刻板印象

如今,品类繁多、设计精妙的文具

正切实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

不过,文具市场热闹的背后

也藏着“文具变玩具”的隐忧

最近几年

媒体常报道类似的新闻

有些文具店售卖的“转转本”

封面能旋转

内页还夹着小机关

孩子上课时总忍不住玩

注意力都飘走了

还有些带弹射功能的文具

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同学

131155_805.jpg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认为:“文具过度玩具化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容易让孩子养成攀比的消费习惯,有的还有安全隐患。”像一些带有尖锐部件或弹射功能的文具,学生玩耍过程中极易引发意外伤害。此前就有新闻报道,一名小学生在课间玩一款带有弹射功能的文具时,不慎将零件弹出,打伤了同学的眼睛,造成了严重后果。

部分文具还存在低俗化倾向,如将圆珠笔制作成骷髅头形状,卷笔刀设计成鲜血淋漓的丧尸模样,这类隐含暴力、血腥元素的文具,披着个性化的外衣,实则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131200_800.jpg

或许我们都该记得:一支笔最动人的时刻,是孩子用它写下第一个正确的公式;一本笔记本最珍贵的价值,是承载了课堂上一闪而过的灵感;一个笔袋最温暖的意义,是陪伴孩子度过无数个认真学习的夜晚。

让文具回归辅助学习的初心,不是要剥夺它的趣味,而是要让这份趣味与学习的需求相辅相成。家长挑选文具时多一份理性,是帮孩子建立“适合自己的才最好”的认知;学校引导文具使用规范,是为了守护课堂上那份纯粹的专注;企业在设计时多考量学习需求,是让产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文具既能带着可爱的图案、贴心的设计,给孩子带来片刻的愉悦,又能在书写、记录、学习中发挥实在作用,那么,这支小小的笔,这本薄薄的本子,就能真正成为陪伴孩子走过求学时光的温暖伙伴,见证他们笔下每一次的进步,守护他们心中每一份对知识的热爱。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唐骋华/文 唐骋华 常鑫/图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