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请互联网家人放心,你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这届年轻人最近流行签订一份“赛博合约”……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8-27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12.jpg

“我妈就托付给大家了!”


前段时间

社交平台上有篇帖子火了

网友楠楠发帖说

由于一家三口

只抢到一张凤凰传奇演唱会的票

她希望坐在A2区28排28号附近的姐妹

能够多多照顾

自己第一次看演唱会的妈妈爱珍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20.jpg

楠楠的需求

得到了一万多名网友的呼应

让人意外的是

这条帖子还真被当天坐在附近的人刷到了

他们纷纷留言承诺

“你放心,我紧盯着她!”

“有啥问题都可以来找我们!”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29.jpg

那天,爱珍阿姨进场后刚一坐下

就有人来找她打招呼

问她需不需要帮忙、找她合影

这让爱珍很纳闷

一问才知道女儿在网上发帖的事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33.jpg

演唱会开始前

有网友说自己坐在爱珍附近

可以随时提供帮助

楠楠向她表示感谢

她却说

“大家不是约定好了嘛,出门在外

帮助各自的父母

儿行千里母担忧,换过来也一样

当父母独自出门时

他们能依靠谁呢?

好在

这届在互联网下长大的年轻人

正在用他们的方法

为这个问题“出谋划策”

↓↓↓


签订互助父母条约

向网友托管爸妈

“我承诺,我自愿签订在外互助父母条约,奉行互帮互助原则,尽我所能提供应有的帮助和便利。”

没有签署人和发起人

没有条款约束

更没有监督管理

网友们却争先签订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条约”

这份“赛博合约”

 “互联网姐妹,我54岁的老母亲交给你们了!”

“你妈妈就是我妈妈!”

“我也帮助别人的父母啦!”

……

一个个助人视频,一条条帖子

或向网友托付父母

或主动伸出援手帮助陌生长辈

越来越多年轻人

在网络上与陌生网友约定

出门在外

碰到遇到困难的陌生长辈

会提供自己的帮助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39.jpg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43.jpg

小红书网友@大风飒飒


数月以来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行动的热度愈发走高

在抖音

在外互助父母条约标签话题

至今已有1.1亿播放量

而在小红书

官方更是于7月发起了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

至今已有4228.6万次的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49.jpg

“你帮了他,下个路口他怎么办?

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不少网友都在各大社交平台评论区

留下了这一互助行动的口号


换位思考伸出援手

年轻人善意正温暖

·“我希望,有一天我帮助别人的爸爸妈妈,别人也能帮助我的爸爸妈妈。”

24岁的梨西西告诉记者。她在抖音发布了相关视频,她和朋友在公园一起散步,遇到大暴雨,却发现另一个阿姨没有带伞,于是她主动将伞分给阿姨,一起避雨,并把阿姨送到了赶来的家人的车上,自己裤脚都打湿了。阿姨不太好意思,对她连声感谢。但对自己的帮忙,梨西西却只是说:“我妈妈也不是那么有文化,出门也比较少,生活范围就在小县城里,如果我妈出远门在外面遇到了困难,有人肯帮助她,我一定很感激这个人。”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258.jpg

梨西西帮忙阿姨


·“科技方便了年轻人,但对于很多年龄大一些的老年人来说是障碍。”

97年的网友小点觉得,对年老的长辈而言,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下,出门在外,他们遇到小困难在所难免,作为后辈,伸出援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他们的孩子可能不在身边,但是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身边。她自己试着伸出援手,帮过走失的老人,联系家人、进行认证,从小事做起。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302.jpg

小点发帖表示“自愿签订互助父母计划”


·“我觉得这些计划和条约,能给那些愿意提供帮助,但是可能有点社恐的小伙伴提供更大的契机和勇气。”

在互联网发起“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时,25岁的博士昌山西率先加入到活动中。帮在地铁站无助的阿姨抗帆布兜子,给有些坐不明白地铁的叔叔阿姨指路,他也关注着因年龄渐长和科技变化太快无措的长辈们。出门时,他会戴上“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找我”的公益小牌子,每次回家,他都会把牌子挂在包上,他自嘲“看上去有点呆傻”,不过,这些“呆傻”的事总需要人做。他觉得,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的意义不仅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长辈而言的,还是那些渴望帮助别人的年轻人的,帮助他们迈出助人的第一步。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306.jpg

昌山西背着挂件出门


共享儿女来助力

父母长辈倍感暖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老年人来说,年轻人们的好意也令他们倍感温暖。

老年博主“北京大妈”就在网络平台上发帖,向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平时她的儿子出门在外工作,许多需要手机软件操作的事就落在她自己头上,要她自行进行操作,而许多老年人都面临和她一样的处境:“网约车,外出旅游乘地铁、公交出行手机刷卡,都需要年轻人的指导帮助。”年轻人能搭把手,她觉得“很暖心”。

“应该谢谢他们。可能对年轻人他们自己来说觉得就是搭把手。但是对老年人来说的话,他能得到很大的帮助。”李女士真诚地说。她告诉记者,她目睹过同龄人的窘境,比如在儿女帮他买了车票的情况下,自己一人来高铁站坐车,但因为很少坐车,上车后根本不知道坐哪里,随便选座位坐下,经别人提醒后才明白高铁并不像公交车。像这种年轻人觉得稀疏平常的事,老年人却因为很少接触,看不懂信息,需要提醒和帮助。在这时候,他们与需要学习的小孩子无异。如果有年轻人站出来帮了一把,那对老人来说是好事。


持之以恒是问题

种下助人的种子

帮助陌生长辈

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挫败

“有一次一个老爷爷说好几天没吃饭了,让我给他五块钱,当时兜里没零钱给了二十,后来才知道这个老爷爷是个骗子。”小点无奈地笑说。20岁的大二学生李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地铁里有阿姨说要他帮个忙,结果最后是打广告扫码,他又气又好笑:“想要帮忙,结果成了工具人。”

不过,关于被骗与否,24岁的陈元元有不一样的想法。之前她在街上碰到了两位叔叔,他们都是从外地人来打工的人,表示没有手机,联系不上家人,于是她帮两位点了早饭,请他们吃,而关于他们说的信息是否为真,陈元元认为反而居于其次:“不管真假,如果一顿饭能帮到他俩,那真是太好了。反而我一直在担心那天早饭他们有没有吃饱,当时看得出来他俩也不好意思要太多吃的,我有点后悔没给他们多来两个烧饼。”

微信图片_20240828140311.jpg

陈元元帮助不认识的长辈


除了被骗的问题

更值得深究的是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

到底能持续多久?

它只是年轻人的心血来潮

还是真的能持之以恒?

查看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相关话题可以看到,尽管抖音播放量数据很高,但参与人数却只有千人左右,很多人是观看欣赏,而非参与。

而小红书网友的表现相对来说更积极,这也和小红书官方推广相关活动有关,参与其中可以送免费公益牌,不少网友为此发帖积极带话题。然而等活动在7月底结束,相比之前,网友发帖就没有像之前那么活跃了,话题约一两天才有一个新帖。对这种现象,昌山西说:“互联网更新的速度是很快,但是我觉得这种风气会更像个种子吧。存在的过程帮助到了很多人,就已经算体现这个活动的价值了,至于维持多久,总会有人再坚持,不过多少而已。”


助人亦是助己

帮人需保护自己

互联网上大规模自发签订的互助父母行动,12355心理咨询师蔡海超以“蝴蝶效应”来形容。“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希望它能够传播开来。”她赞赏道。许多年轻人自愿、没有回报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展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新面貌。而通过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她还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出发点是非常可取的。”对计划的参与,反映了年轻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这些年轻人具有回报之心,也具有善心。

同时,她也分析了年轻人帮忙背后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不在父母身边,而通过对陌生长辈的帮助,能完成他们自己因远离父母,无法帮忙而产生的心理缺憾。而年轻人自己也可以从这种公益行动中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金钱所达不到的。是一种心理需求。心理学上来说是助人自助,好像在帮助别人,其实在帮助自己。”

但她也建议年轻人,一方面,在助人过程中,不要存有太高的心理预期,奢望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抱有感激心理,因为面对帮助,也会有人选择不接受。另一方面,参与无监督、无条款约束的社会公益活动,也需注意自身安全。帮人虽好,要先保护自己。她表示,如若有公益组织或平台能为年轻人出一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年轻人的互助父母行动会延续更长时间,真正成为一种常态。


你有参与过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行动吗?

是否有暖心故事可以讲讲呢?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部分来源:央广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霸天萌、实习生 红小豆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