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舍不得睡?年轻人开始花钱买“哄睡”服务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8-10 点击量:


640.jpg

半夜睡不着

舍不得睡觉怎么办

社交平台上

关于睡眠方方面面的讨论

经久不衰


今年7月

人社部公布的第7批新职业中

“睡眠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工种

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群体注意

花钱哄睡可行吗?

跟着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花钱哄睡

睡眠健康管理师真的管用吗

当下年轻群体的睡眠问题不容忽视

《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人群睡眠不足6小时

零点后入睡的人群超过半数

近四成人群存在夜间易醒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8-11_085143_237.jpg

在整体睡眠状况不佳的大背景下

“睡眠健康管理师”

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这一新职业能否

为改善大众的睡眠状况

带来新的转机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

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

一间睡眠健康管理工作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瑛

带记者体验了一次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微信图片_2025-08-11_085146_337.jpg

体验开始,高瑛引导记者站进大型颂钵内,循序敲击。闭眼感受振动,如海浪中心涌起酥麻感,心境随之平静放松。随后记者在垫上静坐,将佛手柑精油涂抹手心揉搓,拢手嗅吸,配合呼吸引导,闭目专注其他感官,渐渐引发睡意。

记者戴眼罩平躺后,高瑛操作颂钵、溪水鼓等多种音疗乐器。听着自然之声,意识仿佛置身溪畔,进入半梦半醒的恍惚状态。最后,风铃如一阵微风轻拂,温柔地将记者唤醒。

微信图片_2025-08-11_085149_206.jpg

这些睡眠引导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高瑛介绍,这种流程设计源于NLP神经语言学,利用次感元进行个案干预,同时也含有催眠的成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多通道刺激,帮助来访者置身更加放松的环境,从而实现深度放松。“每个人喜好的感官通道不同,从多个感官入手,总会找到适合的那个。”


睡眠疗愈

熬夜也有积极面

作为国内首批持证睡眠健康管理师

高瑛接待过不少

有睡眠焦虑的年轻人

“我曾遇到一位来访者

每天都睡得很晚

因为他觉得只有深夜的时间

才真正属于自己”

高瑛指出,当代青年的晚睡习惯

本质上是对自由时间的

补偿性占有

高瑛表示

晚睡背后其实有正向积极意义

她建议来访者

先看到熬夜的“积极面”(如享受自由)

再建立平衡

例如允许自己每周特定几天晚睡

其他时间早睡

微信图片_2025-08-11_085152_233.jpg

身为睡眠健康管理师

高瑛也有自己独特的睡前仪式感

她的枕头旁边放了很多精油

午休时会循环听不同主题的音频

她强调:“睡不着是身体信号

提示有情绪需关注

不要与之对抗”

建议听无歌词的舒缓音乐或白噪音放松

避免大脑兴奋


睡眠门诊

接受失眠,放弃执念

同仁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睡眠障碍门诊专家高存友指出,门诊中碰到的焦虑性失眠的年轻患者较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IT从业者睡眠问题尤为突出。

他表示,通常3个月以内视为短期失眠,超过3个月则是慢性失眠。为防止恶化,需要转变对睡眠的认知,接受失眠,不强迫入睡。

同时,要及时调整压力、焦虑、不良睡眠习惯与睡眠环境等诱因。其次,要保持睡眠卫生,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最后,必要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专业人员帮助制定科学的睡眠拯救方案,必要时接受短期药物干预。

最后,高存友提醒年轻朋友们,短期失眠不必过度恐慌,但长期忽视可能诱发抑郁或免疫力下降。建议从小事做起,如睡前温水泡脚10分钟或听白噪音助眠。如果偶尔睡不着,别焦虑,顺其自然。越担心睡不着,反而越难入睡。这时候安静躺着闭目养神,也是一种休息。只要保持放松,躺够7小时,身体也能得到部分恢复。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常鑫/图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