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一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
飞机上如果有医生或护士 请示意机组人员……” 正在万米高空飞行的航班广播中 传来了急促的声音 紧急时刻 一位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医生 站了出来
高空中的意外
在飞机上,一旦有旅客突发疾病,如果有医生,那就是救命的火种。 4月10日下午,从贵阳飞往上海浦东的FM9458航班,刚刚起飞升至万米高空,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杨建民正准备眯眼休息会。突然,机舱内传来一阵骚动,随即广播开始紧急呼叫:“有乘客需要帮助,请问飞机上有没有医护人员?” 原来,机舱内有一位女性旅客昏迷了,陪同家属告知赶到的乘务长,这位昏迷的旅客患有高血压。危急时刻,乘务组开始第一时间广播寻找医生。 
出示相关证件后,杨建民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只见这位患者脸色苍白,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非常不好,小便失禁,呼叫基本无应答。杨建民一边指导乘务员为这位患者进行吸氧,一边拿出电子血压计为其测量血压。 “旅客情况一度较为危重,曾有2至3分钟处于无意识状态,但是血压、心率还算正常。”回忆起救人的那一刻,杨建民说自己当时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把人抢救回来”。 在乘务人员的帮助下,杨建民等人迅速将这位患者放平,并将其侧卧。但由于无法判断患者昏迷的具体原因,加上飞机上的药物有限,当时无法给予具体药物治疗。 经过7至8分钟的吸氧,这位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开始有了简单的反应。杨建民对她的症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并对其进行安慰,消除心中的不安。“乘坐飞机时突发疾病,患者心里会惶恐不安,在进行紧急救治的同时,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杨建民说。
继续飞还是先降落? 患者虽渐渐恢复了意识。但是仍然极度虚弱,甚至无法坐立。这时候,飞机距目的地上海浦东还有一小时40分钟的航程。继续飞,还是先就近降落?这时,杨建民根据患者的状态以及后续需要飞行的航程时间,给出一个建议:尽快送医救治。 根据杨建民的建议,机组立刻调整飞行方案,决定于最近的长沙黄花机场备降,同时联系长沙当地,请地面相关单位随时待命,并提供医疗救助。 让人暖心的是,尽管备降会影响全机旅客的行程,但为了拯救一条生命,客舱内的旅客均表示谅解,并配合做好备降。 在等待飞机降落的那段时间里,杨建民一直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时的患者,生命体征渐渐平稳起来。 18时10分,航班滑行至停机位,18时16分开客舱门,早已等在机舱外的机场医救工作人员立刻上机给旅客做检查。杨建民一直将患者送到了飞机外的平台上,看着赶来急救人员将患者抬上救护车,才稍稍松了口气。 
经诊断,这位患者已经恢复意识,但完全无法行走,下机后被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在得知旅客顺利就医并无大碍后,上航机组又立刻投入到了飞行准备工作中。 19时24分,航班再次从长沙起飞,并带着剩余旅客顺利落地浦东。而等待杨建民的,还有更多患者。
“我是医生,救人是本职” 4月12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挺身而出的上海医生。谈及万米高空救人一命,杨建民很淡然:“不要把我说得太伟大,我是医生,本职工作。”在他看来,当天只是做了件医务人员能做且应该做的事情而已。换了任何一位医者,都会这么做。 万米高空救人,毕竟风险不小。当记者问他救人时是否有过担心?杨建民说,根本没时间去想风险这个问题,当时情况很危险,但救人的本能战胜了一切。 
生活中的杨建民是个“工作狂”,他上门诊、做手术、搞科研,每晚都要很晚才能回到家里。“他深深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治病救人,乐在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 杨建民高空救人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后,引众多网友点赞。不少网友表示非常感动:“满满正能量,为这位挺身而出的好医生点赞,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图片:东方航空 视频:实习生 魏一鸣 责任编辑:朱雨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