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热辣滚烫》 发布宣传曲《一切都来得及》MV 主演贾玲以蜕变前后 两个造型深情献唱 贾玲大波浪、晚礼服造型引发热议


贾玲与过去的自己对望 图片源自MV《一切都来得及》截图
对此 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 发文谈到了自己的感想 她在贴文中写道: 今年春节还没看任何一部电影 刚刚看了一个MV《一切都来得及》 我下面要说的话估计会被喷了 “我因为很少看综艺,所以是在近几年才因为电影知道贾玲,她真的好有亲和力,是一个很自然就会让人喜欢的人。并且,我从来都不觉得体重是任何问题,只要健康就好。也因此,当这个MV的弹幕里很多评论都为大波浪晚礼服的贾玲惊艳的时候,我却暗暗叹气:这不就又陷入了刻板的审美么?从最近的各种报道里了解一些,我喜欢的是贾玲的意志,为她的成功喝彩。但之前的她真的就很美,何必用世俗的审美去同化一个有趣的人? 虽然我也经常会喊两句要控制体重,那纯粹是因为小气,不想那么多件衣服没法穿了。事实上,我反而不想体重掉到某条线,否则就会头晕,根本没法支撑我高强度的工作。任何时候,身心健康都更重要。争取最近去看看电影。” 
在帖文评论区 不少网友认同颜宁的观点 @heartbreaking-land:太同意颜老师的观点了,贾玲可以瘦,但没必要瘦了以后要迎合传统审美,她完全可以展示健康强壮的美。 @朴实微风PN:我十分支持颜宁的观点!健康与否不取决于胖瘦。客观看待才是常态!但个人真为“圆玲”的逝去惋惜!一个时代结束了! @少年败北:是的,她很美,不必要大波浪晚礼服站在那里就很美。 @走昭:我也觉得大波浪晚礼服没有西装好看,而且是真的有些迎和传统美女的刻板印象啊。不过,就像电影里的“看心情”,只要健康就行,电影真的很棒!
但也有人表示质疑 “刻板印象这个词本身就在限制人” @魔法小红花:以前确实很美,但是美的定义有很多种,贾玲认为自己瘦的时候最美,她认为自己穿上晚礼服,梳大波浪就很美,那她就减,就去努力,这不是刻板审美,这叫追求。 @花花和潘潘:如果贾玲为了和刻板审美不一样,而忽略自己想要穿一次大波浪晚礼服的心愿,才是真的刻板。我们喜欢的不是贾玲的胖,而是贾玲本人,只要她依然是贾玲,是那个喜欢自己善待他人、真诚幽默努力强大的贾玲,无所谓胖瘦咧~ @苏苏安娜TH:重要的是有选择权,而不是一定要与众不同。 @C笑笑的夏天:她穿礼服,大波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为了迎合谁的审美,没必要上升到刻板印象。难道女的穿西装就逃开了刻板印象吗?女性的力量与美在于做自己喜欢的,穿自己喜欢的,就像我减肥只是为了更健康更好看更自信。

贾玲的“暴瘦奇观” 不是为“白瘦幼”背书的筹码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由贾玲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以强劲姿态领衔春节档票房。与此同时,本片的主要卖点,“贾玲暴瘦”也频频冲上热搜,引起一波又一波热议,已然成为春节期间最为火爆的现象级话题。 应该说,一位长期以“女胖子”形象收获观众缘的喜剧演员,能在短时间内减重100斤,确实将喜剧效果拉满,从而创造出一道“奇观”。而奇观,正是吸引现代观众走进剧场的驱动力。 作为奇观的“贾玲暴瘦”又如同一面镜子,呈现出双重的社会意义。首先是正面意义。 此次贾玲大幅度减重靠的不是“科技与狠活”,而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强韧的个人意志。众所周知,科学方法具有可验证、可重复的特点,而个人意志也可以磨练和培养。这意味着普通人有望像贾玲那样,通过身材管理,获得美好的体态和健康的身体。在这里,“贾玲暴瘦”从奇观变成榜样。特别对于和贾玲年纪相仿的人来说,向她学习,拥有属于自己的腹肌,无疑比使用摧残身体的所谓减肥神药快速瘦下去好得多。这是对畸形减肥的纠偏。 不过,也有人一面为贾玲的暴瘦奇观赞叹,一面感慨肥胖人士的代言人又少了一位。这样的感叹,不无道理。 当年贾玲之所以一“胖”而红,固然离不开其表演天赋,但毋庸讳言,也和观众对“白瘦幼”霸屏产生审美疲劳有关。此时的贾玲,不仅给千人一面的演艺圈吹来新风,更重要的是,她的表演并不靠取笑自身体型来取悦观众。相反,从贾玲饰演的众多角色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智慧幽默、多才多艺且心地善良的“女胖纸”。此外,贾玲在一些公共事件中的高情商应对,也常常令人刮目相看。 凡此种种,都打破了公众对肥胖人士的刻板偏见。人们意识到,肥胖不等于贪吃、懒惰、愚蠢,肥胖人士也可以充满阳光与自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不少肥胖人士依托贾玲这棵大树庇荫避雨。贾玲给了他们很大支撑。贾玲则凭借“灵活的胖子”“可爱的胖子”等形象,丰富了当代中国的舞台和银幕形象,使其免于单一化。可以说,贾玲和她的受众属于相互成全。 随着贾玲暴瘦奇观的出现,这种相互成全的场景或将成为往事。而银幕上也从此少了一道风景。鉴于与贾玲类似的演员极为稀少,这一缺憾也许是长久的。 这会不会助长演艺圈乃至社会上“以瘦为美”的风气呢?要知道已经有声音在说:“连贾玲都减肥成功了,何况你呢?”这种不顾个人具体情况,强行要在审美上保持一律的价值取向,无论对于艺术的多元性还是对于生活的丰富性,都将构成伤害。这也违背了暴瘦奇观的本意——它应该是鼓励人们为心中的美好而努力,而不是衡量美丑的独断标尺。因此,千万不要把贾玲的暴瘦奇观,当作为“白瘦幼”审美背书的筹码。
来源:文汇报、九派新闻、当事人社交媒体、网友评论 部分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