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官宣!官宣!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0-10-16 点击量:

 

56年前的今天,官宣。



10月1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
56年前的今天
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举起的拳头
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
也是一位物理学家51岁的生日
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
他的父亲钱玄同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16岁,钱三强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
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
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
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做研究


1946年钱三强在巴黎居里实验室


1947年,只有34岁的钱三强
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
而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一直是他的心愿和志向
正处于科研研究巅峰的他
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
离开居里实验室
回到中国!

1948年夏天
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
抱着半岁的女儿乘船回国
此时,距离钱三强离开国土
已经整整11年……

 


正如钱三强的老师
约里奥·居里先生所说
“中国要反对原子弹,
就必须先掌握原子弹。”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
钱三强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6年11月
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
钱三强任副部长
1960年,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
钱三强担任了
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
在钱三强的谋划和组织下开始起步
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
如赵忠尧、邓稼先、汪德昭、杨承宗等
短短几年
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
就从建所初期的十几个人
增加到了150多人
他们日后都成为
新中国核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
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邓稼先、彭桓武 、赵忠尧、钱三强 、何泽慧、肖健、王素铭。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
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准备就绪
大家都在紧张等待着
原子弹启爆的那一刻


那个上午
一道道充满密语的电波
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穿梭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
“10点30分,梳完辫子。”
“11点30分
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常。”

“老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
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巨大的球
装原子弹的容器代号“梳妆台”
连接引爆雷管的
密密麻麻的电缆线代号“辫子”
大家都在为最后的时刻忙碌着


然而这一天
钱三强并没有去现场
而是如往常一样
去二机部的办公室上班

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回忆说
16日上午,钱三强去了他的办公室
他对钱三强说,
今天爆炸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
这时候
钱三强眼里一下子涌上了泪
他说:一定会成功的!

9、8、7、6、5、4、3、2、1——
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背后,是许许多多
为核事业而奉献一生的英雄们
他们中,有号召全体留美同学
“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人民”的朱光亚
还有以身许国
化名“王京”20年的王淦昌
还有飞机失事时
用身体保护核试验绝密文件的郭永怀
……
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
才有了新中国的一步步强大

56年过去
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
但10月16日
这个沁入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却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每一件“大国重器”的背后
都是令人动容的奋斗故事
时间走到了今天
有更多的“大国重器”给我们带来惊喜
10月19日22:00《这就是中国》
和张维为谈谈中国北斗如何创新前行


今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到今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历经26年的不懈努力,“北斗”终于以完美的姿态闪耀在浩瀚星空。

10月19日晚22:00,东方卫视电视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即将播出第七十六期,本期节目的主题是“中国北斗 创新前行”。主讲人张维为教授将携手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先生,分享中国北斗创新前行的道路,并探讨北斗的成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千万记得收看哦!

 

 

 

 

 

 

 

来源: 央视新闻、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河北共青团
责任编辑:唐昱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