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涨三成!高考毕业做医美成热潮,还有家长催着做?注意这些坑→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7-06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50708141615.jpg

进入暑假

不少医院皮肤科、整形美容门诊里

多了很多准大学生的身影


相关数据显示

6月以来

“刷酸祛痘”“黄金微针”等项目订单量

环比增长近30%

学生暑期订单

在7月至8月底迎来高峰

微信图片_20250708141620.jpg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在采访中发现

趁着暑期

许多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

走进医美机构

受欢迎的项目中

手术类以双眼皮、隆鼻为主

注射类包含肉毒素、玻尿酸填充

皮肤美容类则有光子嫩肤、超皮秒

点阵激光、刷酸焕肤等

“一直觉得自己脸型不够流畅,太阳穴凹陷显得老气,身边不少同学尝试医美后效果不错,我也想试试。”

“变美也是投资自己,大学社交活动多了,希望以更好的形象面对新生活。”

“从小牙齿不齐,笑起来没自信。现在高考结束有空了,希望通过矫正,在大学迎来全新的自己。”


“医美是高考奖励。”

社交平台上

关于“高中毕业生如何微整形”的话题

引发关注

并且得到不少家长的支持

有家长认为

在外貌上建立优势有利于

孩子社交、求职

甚至还有家长催促孩子来做微整形

微信图片_20250708141622.jpg

在医学专家们看来,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年轻人更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美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独特魅力,不应被单一标准束缚。过度追求外在美、盲目跟风医美,可能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与困境。真正的美不仅是外表漂亮,更在于内心的自信、善良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家庭、学校、社会应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共同树立正确审美观。”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莉提醒说,家长避免过度强调外貌,鼓励孩子关注能力与内在价值;学校将美育纳入课程,倡导“单眼皮也很美”等多元审美;社交媒体减少“颜值即正义”等宣传,推广真实多样的形象。


微整形没有风险?

可能有诸多并发症!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高考后出现的“医美”热潮,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微整形没有风险”的说法是错误的。

微信图片_20250708141625.jpg

王永前介绍,“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非手术类两大类:

·手术类主要包括双眼皮、隆鼻、吸脂、面部轮廓整形等;

·非手术类主要包括光电疗法、注射以及线技术(也称“线雕”)等,俗称“微整形”。

“微整形”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点,但并非没有风险,须在医疗机构内接受相关治疗。

·激光、射频、等离子体等光电治疗手段,短期并发症有皮肤红斑和结痂、烧灼感、局部皮肤干燥、局部肿胀等。虽多数可逐步缓解,但有时可能出现长期的色素沉着、瘢痕、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注射填充的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不平整、皮下结节、肉芽肿形成等。比较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血管栓塞导致的皮肤坏死、失明甚至脑梗。

·线技术的并发症包括术后线头外露,血肿、神经或腮腺导管损伤,皮肤拉痕、凹凸不平或左右不对称等。

微信图片_20250708141628.jpg


Tips:

医美术后别“翻车”

医美项目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

术后护理的精细程度

直接影响最终成效与恢复速度

医学专家提醒

术后护理同样重要

千万别在医美术后“翻了车”

·严防感染

双眼皮、隆鼻等创伤性手术结束后,伤口护理是重中之重。术后48小时内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遵医嘱按时涂抹抗生素软膏或贴无菌敷料,防止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规避外力

肉毒素、玻尿酸注射属于微创操作,但术后24小时内仍需避免触碰注射点,以防药物扩散或污染针孔。3天内不做热敷、按摩或剧烈运动,高温环境和过度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玻尿酸代谢加快或肉毒素弥散范围扩大,影响精准塑形效果。

·有时“防晒”须放在首位

光子嫩肤、皮秒激光等项目通过光热作用刺激皮肤深层修复,术后2-3天皮肤可能出现微红、干燥甚至轻微脱屑,这是屏障功能暂时减弱的表现。此时需把“防晒”放在首位,外出时戴宽檐帽、防晒口罩,选择SPF30+、PA+++以上的医用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避免紫外线诱发色素沉着。


专家提醒:

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王永前还表示,未成年人生理结构尚未发育成熟,审美观处于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也较容易受外界宣传等因素影响而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医美效果。

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最后提醒

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行为

务必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治疗

切勿因贪图便宜或心存侥幸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

严重会威胁生命安全

无论选择何种医美项目

术后都应严格遵循医嘱复诊

恢复期内若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切忌轻信网络“偏方”

及时联系主诊医生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部分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