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书展火热进行中 为了给自己的图书展台吸引客流 各出版社的青年编辑们也是拼了 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 纷纷“开出大招”
奋笔疾书 为新书写了上百张宣传标签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品牌的展台前 范晶奋笔疾书 为每本书量身定制宣传标签 书展期间,她要写上百张! 这对范晶无疑是一个挑战 首先她必须对每一本书都了如指掌 另外,她还必须有超强的提炼能力 “get”读者的点在哪里 而且要根据读者的反馈 随时对标签进行调整 
昨天她给《难免痛苦,“待”着就好》写的标签是“轻松治愈”,后来觉得不对,因为这样的描述会让读者担心这是“鸡汤类”读物,所以今天她赶紧把标签换成了“荣获日本书业多项人文大奖,非鸡汤的疗愈、照护”,还特意把“人文大奖”和“非鸡汤”画上圈,以示醒目。 她参与的“也人”品牌以“理解他者,理解自己”为理念出了一批优秀的图书。为了覆盖更广阔的人文社科领域,她逼着自己跨界学习,从罗马史到中国史,从哲学论著到人类学研究再到文学小说,只为在编辑不同领域书籍时都能精准把握其传达的核心价值。 
“明后年图书品种会持续增加,今年刚起步的文创产品也要跟上行业节奏,上海书展的营销肯定还要发生变化。”范晶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坦言,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也人”品牌的初心不会变,她会想尽办法,让更多有价值的人文社科作品走进读者视野。
敲章不止 4天敲出200多张套印穆夏名作 学油画的李一佳 把敲章变成了艺术 今年她负责技术含量极高的 穆夏名作套印章 这款套印章由6枚印章组成 呈现8种颜色 
“每张作品都需要用6个章敲6次,不仅敲章的位置要对,力度更要精准,尤其是最后一枚章,力度一定要对,重了边框就会模糊,轻了边框就看不清楚。”书展之前的4天时间里,李一佳已经敲了200多张套印穆夏名作,每张作品6个印,她等于敲了1200个印。这都是“合格品”。对于稍不满意的,李一佳就会销毁,平均10张里就有两三张作废。“专业读者对线条、色彩的要求很高,我们不能辜负这份‘较真’。” 李一佳2021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入职上海书画出版社。她对艺术有一种执念,尤其是源于中国书画“钤印”传统的这件事有一种敬畏之心。她坚信小小的印章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传播传统艺术的重任。谈及明年,李一佳眼中闪着期待。上海书画出版社计划尝试墨色渐变效果,让印章更具水墨韵味。
直播不停 对出版社1000多本书了如指掌 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青年编辑吴琰婕 在书展期间每天需要和同事 一起进行三四个小时的线上直播 
吴琰婕表示,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类音乐图书,从乐理著作到名家曲谱,出版社参展的1000余种书籍都要信手拈来。为了抓住观众兴趣点,吴琰婕已总结出独特的判断方法:若讲解某类内容时观众进出频繁,就及时切换话题;若观众稳定且持续增加,就深入展开。这种敏锐的观察力,让她的直播总能精准触达听众需求。 面对实体书市场的挑战,吴琰婕表示上海音乐出版社规划清晰而务实:“未来会深耕内容直播,把音乐书籍的价值讲得更透彻;同时发力文创,让音乐元素以更多元的形式走进生活。”
奋笔疾书、敲章不止、直播不停 这就是上海书展上 青年编辑的拼搏群像 他们用专业、热情和创新 为书香盛会注入澎湃活力 书展进行中 快来现场感受这份“拼”劲吧!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 记者 常鑫/图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