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时尚真是个圈?被智能手机淘汰的“笨手机”又回来了?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7-03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640.jpg

你能多久不看智能手机?

你每天花在刷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

你习惯的是和朋友面对面聊天

还是不断弹出的聊天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不少人“沉浸”在

手机里的世界越来越长

不少网友表示

刷手机在不知不觉中

已成为了“习惯”

占据了自己大部分空闲时间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其每天睡前和醒来都会玩手机,整天都在手机的各软件之间来回切换,甚至在等红绿灯和上厕所的短暂时间里也要玩手机,找不到一个视频都吃不下饭......

111.jpg

相关话题

#发现一直玩手机真的很恐怖#

登上微博热搜掀起热议

一下子收获了上亿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652.jpg

在话题底下的评论区

很多网友表示深有同感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724.jpg

也有网友表示没什么不适

用手机来消耗时间

很舒适、很有趣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743.jpg


“笨手机”成新宠

年轻人掀起“复古”潮流

“笨手机”这种曾经被视作

“老年人专属”的通讯工具

如今却成了年轻人手中的新宠

所谓“笨手机”

手机功能单一

几乎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和查地图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748.jpg

在社交平台上

不少年轻人纷纷展示他们

“新鲜购买”的“笨手机”

这些“笨手机”外观简约、功能单一

与传统智能手机相比

拥有更长的待机时间

和更简洁的操作界面

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健康、实用的追求

一些年轻人将使用“笨手机”

视为时尚潮流

以展现个性与品位

但更多是希望为自己节省时间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756.jpg

为满足市场需求

不少手机厂商纷纷推出

针对年轻人的“笨手机”产品

某知名手机品牌推出

经典机型的复刻版

上架后快速售罄

在其他平台还出现了溢价现象

在购物平台和二手网站上

诺基亚等老牌功能机成了热卖机型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800.jpg


换回“笨手机”

不少年轻人渴望真实社交

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人们使用社交媒体时

大脑响应区域

与摄入致瘾物质的反应一致

显示社交媒体会令人上瘾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损害心理健康

令人患上“错失恐惧症”

事实上,“手机焦虑”不是新鲜话题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等

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

有近五成受访者表示

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803.jpg

网友花花表示

使用“笨手机”为自己节省了很多时间

可以用来看书、健身

网友yoyo则对智能手机“又爱又恨”

她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

醒来和睡前都玩手机

电量少于30%就会焦虑

在没信号时会有强烈无力感

为摆脱“手机病”危害

有的网友通过使用自律应用软件等

来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但效果并不好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806.jpg

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

选择“笨手机”不仅是对高科技的反抗

更是对真实社交的渴望

此外,记者还发现

除了年轻人外

家长群体同样偏爱为孩子购置“笨手机”

有事一样能联系

还可以通过限制数字设备的使用

培养起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社交技巧

“对于孩子来说

‘笨手机’的功能绝对够了。”

市民周先生说

微信图片_20240704110809.jpg


心理专家:

“笨手机”走红的背后

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笨手机”怎么就在年轻人群中火了起来?

上海市同济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刘飞认为,“笨手机”走红的背后,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节奏飞快,智能手机虽方便生活,但也成为压力来源,侵蚀着年轻人的注意力和休息时间。过多使用手机会导致焦虑情绪,进而逃避任务。年轻人开始意识到,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幸福感。倡导“远离手机”,不是彻底摆脱,而是要意识到设备对生活的影响,通过设置使用时间、增加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顾晓鸣教授看来

恢复使用“笨手机”

意味着使用者回到了

自己的生活和需求

掌控了实际的生活世界

这也是当代年轻人觉悟和主体性

不断提高的征兆

不过们也有业内人士分析

年轻人选择“笨手机”是理性消费的表现

提醒手机商家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

要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

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部分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新闻坊、网友评论等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