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 上海报告1例本地新冠病例 相关小区、医院封闭 浦东机场连夜核酸检测

截至8月3日9时 全市已排查到该病例的 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 首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昨天下午又通报 67名密接,377名密接的密接 68517名筛查对象 585件物品和环境样本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并查明确诊病例 感染源、感染毒株种类 是否与近期国内多地本土疫情相关 等关键问题 
对此,不少网友 为上海的快速、公开点赞 
更有人直言: 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速度! 
那么,上海速度从而来? 其实,都是这些人熬夜熬出来的 记者以普陀区“疾控人”为缩影 一窥全市“疾控人”不眠的十二时辰 ↓↓↓ 群公告一响,1分钟响应 自南京疫情暴发后,随时随地等通知,就基本处于常态化应急状态,普陀疾控队员们没日没夜地被“艾特”持续2周了,但响应速度丝毫没有下降。接到市里转发的协查通知后,1分钟内完成第一轮流调队员和现场处置队员的响应,10分钟内完成第二批流调队员的响应。40分钟内,相关队员和保障组在单位集结完毕,等待出发。 
初步流调,2小时内完成 流调是精准防控中最重要的一环,一篇合格的流调报告必须做到时间、空间和人物上的准确。新冠相关的流调报告还会涉及到个人防护落实情况等等。整个调查过程漫长且艰难,流调队员必须帮助调查对象一点点回忆,一环环扣上。流调队员们久经考验,收集齐必要信息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当然,随着后期现场排查的开展,还会不断拾遗补缺。 
场所排查,45分钟完成 回忆会有偏差,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现场排查队员就需要拿着流调队员收集的信息,想尽一切办法去核实调查对象自述的行程轨迹。车辆出入信息、视频监控信息都成为了参考依据,一点点将调查对象在需要调查期间的轨迹精准到分钟地拼凑起来,确保时间闭环不留盲区。这次普陀涉及的场所相对不复杂,队员以平均45分钟一个的速度完成场所排查,当然,如果遇到商场等体量巨大的场所,那看监控需要的时间可要长得多得多。
次密核实,10分钟一名 密接或密接的密接判定,主要依据的是调查对象的回忆,以及现场排查组的佐证线索。“你好,这里是普陀疾控。”“您XX月X日XX时XX分到过XXX/见过XXX吗?”确认接触时间和方式,核实个人信息,告知准备转运及注意事项,填写相应的表单并发送给急传科,一次密接的密接核实就完成了,顺利的时候只需要10分钟,但大部分情况下,还需要加上解释、安抚和证明自己真的是疾控部门的环节。 
核酸检测,3小时一轮 前方排查出的人员,无论是密接、密接的密接或高危筛查人员,都会有样品送达疾控的实验室。从送达的那一刻起,实验室就进入到了争分夺秒的检测阶段。现在中心检测组加急样品的检测时间已缩短到了3小时以内。 除此之外,一夜隔离300多人,采样6万多人,检测2万多人的上海速度,除了疾控、定点医院、社卫中心等卫健部门的努力外,也离不开民政、公安、街道镇,以及社区志愿者的大力支持。 记者获悉,相关排查仍在继续,疾控专家也呼吁各位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被疾控部门通知到,请积极配合协查,关爱自己,保护家人。
除了上海速度,疫情发生后 令许多人感慨的还有上海的温度 以往实施封闭管理小区的经验告诉人们 越是在特殊时期 越要肩并肩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 由于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月3日起心圆西苑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实施只进不出的封闭管理措施。疫情来得突然,在册居民达到5000多人的大型小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就进入了紧急状态。 
8月3日晚上 一则“招募志愿者”信息 开始在心圆西苑小区的居民群里流转 “招募令”里写道:现在招募小区内部志愿者,每栋楼需要招募志愿者至少5-7名。希望符合条件的小区居民积极报名,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心圆西苑需要您的一臂之力! 仅仅一个晚上过去 全小区就有近200人报名加入志愿团队 
在“名镇川沙”微信公众号下的评论里 居民们整齐划一地排队回复: 已经报名志愿者 还有人留言: “电话打不通,已发送短信报名!” “虽然超龄了,但阻挡不住我作志愿者的心” 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小区内8位意外滞留者 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有人挺身而出守护家园,也有人不顾风险“逆行而上”。与革命先驱同名同姓的叶挺,是一名80后干部,平日里负责川沙新镇平安办工作,这次他主动要求支援小区,加强小区里的保障力量。进入心圆西苑后,叶挺成为小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忙着处理各类事务。晚上累了,他就在居委会会议室里的一把躺椅上睡一会儿,饿了就扒两口盒饭,整个人都进入了“战斗”状态。 心圆西苑小区由于突然实施封闭管理,“封门”时,整个小区有8位意外滞留者。他们有的是网约车司机,有的是外卖小哥,有的是家电维修人员,封闭管理实施后,他们暂时不能回家,要和小区居民一起进行隔离观察。“第一个晚上,我们在会议室准备了行军床,供他们休息。昨天,在和新区有关部门沟通后,决定把他们转运到集中隔离点,因为那里住宿、餐饮各方面条件更好。” 
连独居小猫也有了新的铲屎官 “我的猫还在小区里,已经两天没有人喂了,我自己想了所有的办法还是不能解决,所以只能来问问看了。” 昨天中午11点,一位用防晒衣将自己全身包裹、严严实实戴着口罩和塑料手套的女子出现在小区门口,她拖着行李,眼神里都是焦急。原来,董女士家中饲养者两只宠物猫,其中一只5个多月的小猫上周末感冒了,为了防止感染另一只猫咪,上周日董女士将小猫安置在了位于心圆西苑小区的房子内,进行单独喂养,谁知随着周一小区封闭管理,这只小猫成了“独居小猫”。 得知董女士的需求,一位居委干部赶来,“你的猫养在几号楼几零几了,不要着急,我们在业主群里先询问一下,看一下哪位业主愿意伸出援手,或者我们的志愿者也可以和你进行对接。”得到安抚后,董女士静下心来在门外等候回音。 一刻钟后,居委干部前来告诉她,那幢楼里的一位业主愿意帮忙,进行上门投喂,居委会也可以为他准备好防护服,董女士终于舒了口气,拿出钥匙递给了居委干部,并打电话联系“志愿铲屎官”告知猫粮放置地点并致谢。 
在昨天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 张文宏也提到了防疫部队的努力 ↓↓↓ 他同时强调 “市民们如果出现发热症状 哪怕你提早一天,甚至一小时 来到医疗机构就诊 都是对我们莫大的帮助” “感谢广大市民的配合 千万不要自行前往药店买药 应尽快前往 发热哨点诊室、发热门诊寻求帮助 平时要做好个人健康情况监测与管理”
上海速度+上海温度
再加上上海市民的配合 一定能让上海成为一座 令人放心的城市! 
来源: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新闻晨报、网友评论等 责任编辑:黄奕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