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幕前的你 喜欢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喜欢一个人静静阅读 还是和小伙伴们相约图书馆? 对于喜爱读书的年轻人而言 “交互型读书分享会” 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 春日读书会相关话题 播放量达13.3亿次 你可以选择参与 也可以主动发起一场读书分享会 通过开放讨论 不仅能在知识共享中打破信息茧房 形成多元互补的知识体系 还能收获社交互动 与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建立链接 打造一种温馨的“交互型”阅读体验 
参与者 “交互型”阅读 收获读书的乐趣和动力 “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我们依次交流一下自己对于《圆圈正义》这本书的理解,最后是我们的自由交流环节......”7月的一场线上读书分享会上,10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书友,因为对阅读共同的热爱,因为书而“遇见”了彼此。 从事IT行业的90后小婷告诉记者,读书分享会要求参加的成员读过这本书,在分享会上围绕3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以这场线上读书分享会为例,成员围绕阅读这本书的契机、阅读时最大的感受、这本书对于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展开。 让小婷印象深刻的是,这场读书分享会她遇到了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程序员和互联网运营等不同行业的人。“同样一本书,不同行业的书友会有不同的阅读视角。” 比如律师会结合自己做社会援助类法律咨询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如何兼顾法理和人情; 心理咨询师则将这本书作为自己了解人内心的辅助书,如何正确面对人性的善与欲望; 教师会结合自己的工作,从哲理思辨的角度分析书中缜密的逻辑; 互联网行业书友则将阅读这本书作为丰富自己日常生活的调剂,从书中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角度,获得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勇气。 2个小时的时间里,10位已经阅读过原著的书友结合个人经历,交流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对于入门级选手小婷而言,因为参加读书分享会,她培养了边阅读边写随笔的习惯,也促使她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中国读书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提出读书会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颇具活力的部分。记者了解到,目前读书分享会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类型,相较于传统的由出版社或者专业机构发起的读书分享会,如今还流行由年轻人自己在读书分享会平台、书友微信群内或社交平台发起的读书分享会。每场读书分享会通常最多10位书友,通过分享会结合自身感悟的形式,让每位参与的书友都参与表达和讨论。 
对于00后广告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冯同学而言,由于专业本身需要阅读大量的书,参加读书分享会能督促他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在读书分享会,我会遇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在分享交流中,我能收获多角度的阅读思考,受益匪浅。”
发起者 在轮流发言和自由讨论中 深化理解 从读书分享会参与者成为发起者 是什么体验? 读书分享会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书友之间的讨论,也体现在身份的转变。在药企工作的95后姝涵今年参与过3场读书分享会,随着她对读书分享会的讨论流程逐渐熟悉,近期她发起了2场读书分享会,一场活动地点在黄浦区的一家咖啡店,一场是线上读书分享会。 “我发起的线下读书分享会的书是《自我关怀的力量》,这本书陪伴我度过最难过的时刻,这也是我为何想要发起这场读书分享会的原因。”让姝涵深受感触的是,随着她先主动自我剖析,书友们很快都敞开心扉,彼此围绕考研考公、职场困惑、婚姻育儿等方面展开。
如何解决读书分享会的 线下场地问题? 姝涵告诉记者,她会先和线下咖啡店店主确认活动举办时间和人次。线下读书分享会本身不会收取活动费,不过因为用了咖啡店的场地,会在书友报名前提前说明,每人需要在咖啡店内点一杯饮品或者小食。 “上海不少咖啡店本身就有书吧,调性和读书分享会也很搭。对于咖啡店而言,这也是增加咖啡店社区性以及用户黏性的方式之一,助力小店经济。”一位咖啡店主理人告诉记者,如今不少咖啡店对读书分享会保持拥抱态度,甚至在特定的日期比如周年庆的时候,咖啡店自己也会组织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读书分享会上 年轻人主要喜欢哪些类型的书? 一位读书分享会微信群群主陆小姐告诉记者,根据过往的读书分享会来看,心理类书约占40%,文学类约占30%,社科类占30%左右。尽管每次读书分享会大家讨论交流的书不同,但是每场读书会的收获就像被风吹落的种子,在日复一日中,在每位书友心中慢慢开出花朵。
专家 读书分享会既有书的魅力 也有社交互动的魅力 为何“交互型”读书分享 会在年轻人中流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莉娜 由年轻人自己发起的读书分享会既有书的魅力,也有社交互动的魅力。读书分享会提供了一个深度阅读的环境,通过共同讨论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引导参与者进行有深度的阅读,共同剖析书中的观点、情节和意义,让每个人都能在对话和碰撞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共同交流书中的故事和道理,也能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受访者供图 部分来源:网络截图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