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马龙和张继科谁更厉害”,竟是一道数学题?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1-11-26 点击量: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

带领团队拿到了全国第一名的他

是个乒乓迷

与众不同的是

他通过研究“马龙张继科”学数学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21.jpg

他就是同济大学2021年

“追求卓越学生奖(本科生)”获得者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刘佳琦

他五个学期平均绩点4.91

全年级专业第一

他曾获国家奖学金

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本科组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

全国绿色供应链与逆向物流设计大赛

特等奖等奖项14项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26.jpg

近日

在同济大学2021年

第十届优秀大学生报告会上

刘佳琦讲述了自己

如何靠研究“马龙张继科”学数学

然后彻底“上头”的故事


如何能对学习上瘾

另辟蹊径,研究“马龙张继科”

在刚学《数学建模》这门课程时

还没听几节课,刘佳琦便傻了眼

满屏的公式推导犹如天书

那些习题

上课一听全会、下课一做就废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30.jpg

“直到有一次,

我看到了一道乒乓球战术分析问题。

马龙和张继科的接球习惯有什么区别?

近台快攻是不是

中国球员傲立世界乒坛的秘密?

想要用科学解释这些问题,

就要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

想要更系统的分析,

还要建立一棵决策树,

但这些我当时都不会,

怎么办?那就立刻学!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33.jpg

于是

作为一个乒乓迷的他

动力被调动了起来

他说:

“研究完马龙,

研究张继科,

我是彻底‘上头’了,

我又将自己作为研究的“小白鼠”,

让自己比赛中使用更多侧身抢攻和台内侧拉,

果然成功提升了自己的胜率。

一道题目

让他学了概率论

提升了球技

更让他发现了书上的公式

原来是那么有趣、有用

后来每学一个模型公式

他就琢磨生活中哪里能用到它

上课、跑步、吃饭时都在想

建模成了他的条件反射

如何能对学习上瘾

他总结了秘诀:

动动脑筋

从另一个角度邂逅知识

找到点燃自己的兴趣点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37.jpg


“工作量变成了浩瀚的海”

他也一路坚持

刘佳琦还“沉迷”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研究

获得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面对现有自动驾驶感知算法

在复杂道路中仍然存在感知失效的情况

刘佳琦作为学生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了

“基于代理模型的复杂道路环境

自动驾驶感知能力与运行安全评估

项目研究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40.jpg

11万帧视频数据的手工标定

900多个小时

复杂枯燥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和失败

技术路线的数次调整

“工作量变成了浩瀚的海”

他带着他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团队

从标定新手进化成熟练工

无数个昼夜、一路坚持

终有成果


学霸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签

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是班长

“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真的优秀,

一群人的优秀才是真正的强大

他线下一对一帮扶

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

帮助同学答疑解惑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43.jpg

他们班级同学共计获得

66人次奖学金

49次学术竞赛奖项

还拿下了同济大学优良学风标兵班

他说:

个人的成长

集体的成长

“让我愈发感到同舟共济的力量”

向榜样学习

一起加油!



1637997768725.gif

各位小伙伴们

本期的青年大学习,你打卡了吗?

↓↓↓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跳转学习页面

快来一起学习吧!

微信图片_20211127151549.jpg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