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爸妈发帖称 抱着身体滚烫的孩子 急急忙忙来到医院 才知道是“疱疹性咽峡炎” 更有家庭,大宝二宝都被传染了


在评论区 不少家长表示 自己孩子最近中招了 



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病? 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吃冰淇淋能改善咽喉肿痛吗? 发烧了要赶紧挂水来缓解病情吗? 
图源:浙大儿院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多发生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病程一般4-6天,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
哪些是高发人群? 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 岁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在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 (1)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 2-4 天; (2)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有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3)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4)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 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5)个别重症患儿(多为 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2) 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到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勤清洁。孩子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孩子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4)多锻炼。日常带孩子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 (5)少聚集。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到病原菌的几率也相对的增加,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如何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处理方法如下: 注意隔离,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青年大学习”新一期来啦! 本期学习记录截止时间为 2023年7月20日22:00 快点击大图扫描二维码 一起学习吧!   

来源:湖北发布、潇湘晨报、钱江晚报、浙大儿院、四川疾控、河南共青团、网友评论等
见习编辑:赫兹 校审:林桂人 终审:扬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