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刷屏朋友圈!请对他们给予理解和支持→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1-16 点击量:


作者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范彦萍 陈泳均

“原谅我忍不住发脾气

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

1月15日,一名普通疾控人员

在上海发布的留言刷屏朋友圈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13.jpg


疾控人员:

争分夺秒、不漏掉一个细节

据这名工作人员透露,自己遇到了一位次密接者,反复要求查看自己是次密接者的影像资料证明,否则不愿意去隔离。

然而找信息需要时间,他(她)需要让连续工作40小时的工作人员从记忆中确定“是否见过这个人”并回头找出判定证据。

这名工作人员呼吁,希望大家能在找到信息前配合转运,不要耽误转运其他人的时间。“毕竟我们是在和病毒比速度。”

许多市民在看到疾控人员的留言时,被他们的默默付出感动,并纷纷表达敬意。

“疾控人员辛苦了,大家一定要支持和配合才能共同做好防疫工作,这样上海才能更安全。”

“应该让市民都知道防疫人员的辛苦,让大家更为配合。”

“真的很难,要和病毒赛跑,拿命在比赛,向你们致敬!”

……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17.jpg

2020年年初开始,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乔鹏的手机就再也没有设置过静音,因为随时有可能接到新的紧急任务。

“你别紧张再好好想想,其间还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接触过有类似症状的人?”面对患者,这是乔鹏说得最多的话。   

“在调查期间,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争分夺秒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乔鹏及现场流调组成员分工协作,近半个月已经完成120多个轨迹现场的调查。

乔鹏坦言:“这一次的流调工作特别难,因为这次上海新增的中风险地区是一家奶茶店,出入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流动性相对比较大。”

“就像这位疾控人的留言那样,有很多人都在熬通宵,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得到市民的配合和支持。”乔鹏说,每一位市民被判定为密接或次密接的背后,都是专业人员在研判、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作出的专业判断,还请市民积极配合。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21.jpg


疫苗接种点护士:

为筑起免疫屏障而坚守

除了流调人员,还有无数人坚守在一线。

接种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构筑免疫屏障的重要环节。最近,接种加强针的市民较多,各大疫苗接种点的工作要比往常更忙碌。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24.jpg

清晨五点半,闹钟响起,安琳琳简单洗漱后,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孩子,急忙赶往杨浦区集中接种点。

安琳琳是杨浦区市东医院的病房护士长。2021年3月,杨浦区开设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后,她被调到了这里。作为这个疫苗集中接种点的现场负责人,大到上百人集体单位预约接种的对接,小到饮水杯的准备,事无巨细,都在她的工作日程里。

“我们接种点是全周无休,工作时间从早8点开始到晚8点送走最后一个留观者,日复一日,大家都尽心尽力的工作。”

安琳琳说,和她并肩作战的是一群有着天使光环的战友,有来自市东医院的同事;有来自兄弟单位第一康复院的老师,工作日在医院上班,周末放弃休息又来接种点支援;有所属的平凉社区服务中心的护士,在抗疫的同时,还要兼顾接种疫苗;有区疾控的老师,除了应对疫情流调,还要保证疫苗管理,每日统计上传各种统计报表。连轴转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有的老师连续工作超过40小时,正是这一群人的坚持,换来市民的安全。

安琳琳的孩子今年5岁,最忙的时候一个月她都没有和孩子见过面,照顾孩子的事就托给了家中的老人。

安琳琳是上海新冠疫苗接种一线工作人员的缩影。目前上海正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月12日24时,本市累计接种2350.3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220.56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70.01万人。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27.jpg


居委干部:

每天最多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

1月13日开始,静安的85后小巷总理、景华居民区书记张寒韵,每天最多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

原本,张寒韵每天开车上下班,为了防止自己在车里睡着,他不停地嚼口香糖,车内不开暖气开冷风,甚至将车窗摇下来,冷风嗖嗖地往脖子上吹。在家人的劝告下,他上班改乘地铁,防止疲劳驾驶。

他所在的居民区内有8户次密接家庭,听起来数量似乎不多,但沟通分外繁琐。流调结果下半夜出来后,张寒韵和同事忙着给筛查出来的次密接家庭装门禁。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30.jpg

“真的很累。”电话里的张寒韵声音疲惫。他透露说,平时自己入睡时手机搁振动档,最近眯一会儿都是搁铃声档,开着灯放着音乐睡觉,就是不让自己进入熟睡的状态,生怕错过居民电话。

记者从静安区获悉,在疫情防控目前的形势下,街道和各居民区接到密接、次密接人员转运隔离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楼栋封楼的指令基本都在晚上,甚至是半夜、凌晨,街道相关部门和各居委干部均根据防控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响应,冒着深夜的严寒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我们家平时都靠我买菜烧饭,我不在,儿子和老公怎么办?”被转运的次密接妈妈担心家人,在家隔离的儿子反过来安慰妈妈。“这位儿子的公司离家不远,为了让他尽量不出门。我们专门跑到他公司,把他的笔记本电脑取回来,让他居家办公。”张寒韵介绍说,此次他们对次密接的同住人采取了从严管理,要求参照遵循“六不得”的防疫要求。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34.jpg


志愿者:

被居委干部打动参与志愿服务

1月11日晚上,静安辖区内的38层的爱俪轩大厦发现了密接,需要进行2天的封闭管理。“我来报名!”平时负责垃圾分类的6名环保志愿者变身抗疫志愿者,穿上大白服,积极配合封控管理。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37.jpg

志愿者陈英告诉记者,大厦被封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了,有的居民早早休息了,志愿者们就挨家挨户敲门。38层楼的居民楼住了294户人家,敲门声回荡在楼栋里。

楼里住了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大多腿脚不便,志愿者就陪同医护人员挨个上门采样。大厦被封后,快递外卖只能送到大堂。6名志愿者轮值排班,将大家的东西送上门。

1月13日,大厦终于解封了,但要求所有住户每天提交自测体温表,物业最近人手不够,陈英主动揽下来了这件苦差事。

“我们有业主群,我要求业主每天在群里报体温。我负责登记在表格里。但麻烦的是楼里还有150余人是租客,不在业主群里,甚至还有租客是外国人。我就发动志愿者,自己设计了一张自测体温登记表,一一上门,挨个解释,让租客如实填写,24日交到物业。”

记者联系到陈英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我前面还在@群友们,今天别忘了传给我体温情况。”陈英告诉记者,最近自己每天忙活到深夜11点多。

陈英说:“我们之所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被居委干部的任劳任怨打动。疫情以来,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有需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力所能及提供服务。在封控期间,带着我们做好居民情绪安抚、情况解释和物资保障等工作。其实,街道、居委工作人员比我们都辛苦,相比之下,我们做的真的不算什么。”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40.jpg


公安民警:

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1月13日晚上8点,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将愚园路228号列为中风险地区。

静安公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丁晨回忆,1月11日凌晨,他带领党员先锋队辗转出现在各封控点,对接街道、防疫等部门组织警力开展封控工作。

当天上午刚抽空做完胃镜的丁晨,接到要对愚园路228号进行排摸、封控的指令,不顾休息,立刻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对现场做好最后一次检查后,丁晨的手机再一次响起,“周边楼宇需要临时封控,全员核酸检测”。接完电话,丁晨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43.jpg

由于愚园路228号封控点毗邻马路,且人行道狭窄无法搭建临时驻守点,许多民警被冻得手脚冰凉。不久前刚完成浦东机场防疫增援任务的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张鹏,作为党员先锋队的负责人,紧急调拨了一批防寒物资,分发到每位执勤民警手中。

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发生了温暖的一幕,一名外卖员给现场执勤的民警王海民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称这是路过的热心市民为你们点的,同时还留言:“民警同志疫情防控辛苦了,希望这能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

党员先锋队的建立,为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搭建了“红色堡垒”,筑牢了“红色阵线”。由静安警方成立的党员先锋队,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他们全力以赴、迎难而上,让党徽在抗疫一线中熠熠闪耀!

微信图片_20220118135746.jpg

感谢你们的坚守

这不仅体现着上海速度

更是一种合力的凝聚

这一次,我们一样能携手度过!







整合:麦乐蒂

责任编辑: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