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进行,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受到热捧,体现了广大市民群众关心冬奥、支持冬奥的热情。但却有个别人打起了“歪主意”,在指定销售网点等地高价倒卖,非法牟利,扰乱正常购买秩序。
对此,警方迅速调查,予以严厉打击,目前查获3名违法行为人,均已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在此,警方提示广大市民群众:相关部门已公布,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将至少持续销售到今年6月底,目前已协调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生产,会有源源不断的“冰墩墩”供应到市场。请大家理性消费,切勿从“黄牛”手中高价购买,以免受到经济损失。
为什么“一墩难求”? “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来揭秘! 

近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霸占各大热搜,全国各地掀起了“冰墩墩”热,甚至买不到的网友纷纷COS起了“橘墩墩”“汤圆墩墩”“猫墩墩”等,真可谓是“一墩难求”。 
出生于2019年11月的“冰墩墩” 已经2岁零3个月了 对于它的爆火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 觉得是情理之中 “当年北京方面遴选了240名小学生作为评委,选出他们喜爱的吉祥物,230票都投给了它!”
从默默无闻到火出天际 “冰墩墩”出圈源于几个偶发事件,比如卡门事件、日本记者“义墩墩”等,这些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后的持续火爆,靠的是硬实力。很多人看到“冰墩墩”的人偶、表情包、动图等,觉得好可爱好萌,“王府井大街上,连续一周都有市民冒着严寒,从凌晨开始排队数小时。这些人等待的是他们捧上‘冰墩墩’时,温暖的那一刻。” 
曹雪前几天刷抖音时意外发现,满屏都是“冰墩墩”,他很意外,原来“冰墩墩”吉祥物锁定的目标客群是孩子,现在它受到了全年龄段人群的青睐,甚至覆盖不同阶层、不同国家。 前几天,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吉祥物‘冰墩墩’非常好玩、有趣,活泼又机智,肯定会成为我的收藏品。” 此次“冰墩墩”得到国际奥委会官员的高度评价,曹雪异常骄傲。“这说明我们讲中国故事有更多的承载性,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 花红无百日,那么“冰墩墩”会不会过气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曹雪冷静地表示,没有不过气的作品,不可能过了两年还会出现“一墩难求”的局面。但只要奥运会一届届举办下去,任何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师都绕不过“冰墩墩”,它将成为历史记忆。 让曹雪倍感骄傲的是,“冰墩墩”还是国内首个上过月球和火星的吉祥物。 
2018年10月11日创作团队第一次会议
“冰墩墩”的诞生少不了青春力量 曹雪告诉记者,设计团队中的14个人里有7名是研究生,也就是说一半都是年轻人,年龄最小的是95后。整个团队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为“冰墩墩”问世后老少通吃,打下基础。
事实上,怀胎10月而生的“冰墩墩”曾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孕育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成员之间发生过多次辩论。 
当时,组委会请来240名小学生,在体育馆的墙上贴上了“冰墩墩”和其他各种卡通形象,请孩子投票。240人中只有10人选择其他卡通形象,230票都投给了“冰墩墩”。 10个月的创作过程也是涅槃的过程,练就了设计团队强大的抗挫能力。其间,有人感到巨大压力,怀疑地问:“曹老师,我们到底有没有希望?”曹雪坚定地说:“希望不在别人眼中,而在我们手上。” 
外表儒雅的曹雪在广州美术学院有个外号叫“曹一刀”,在学术上以严苛闻名,在专业上更是“六亲不认”。“我曹雪只认功劳,不记苦劳。”时过境迁,他开始感谢自己的“狠劲”,若非如此,带不出这个团队,攻不下这个山头。 曹雪表示,启用学生加入设计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团队既需要富有经验、成熟老道的教师,更需要新鲜血液,给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因为年轻人的思维更加天马行空。“这10个月的创作过程,我当成一门课来上。通过这10个月的历练,通过彼此高粘度的合作,大家的感情超越了普通师生。”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贴符号 对于“冰墩墩”大热,曹雪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辩证地看待这件事。他认为,“冰墩墩”火遍全球借力了奥运会这个国际性的平台。 他介绍说,“冰墩墩”的设计思路也可以供其他设计师借鉴,比如它身上没有一个传统文化的纹样,冰壳也不是中国专属的;没有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做画蛇添足的事;设计上简简单单,用色主要是黑白两色,脸上采用了能量环,没有其他多余的信息。此外,获奖运动员拿到的特制的“冰墩墩”,就汲取了岁寒三友的灵感,高度契合了冬奥主题和中华文化。 在曹雪看来,所谓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具备系统思维,读懂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如何表达世界。比如中国画就是中国人用泼墨的方式画世界看世界的表现形式,这是高度概括、抽象的。
你拥有“冰墩墩”了吗?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没买到“冰墩墩”的童鞋 也别着急! 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踩缝纫机中! 墩墩马上就来啦! 

部分内容来源:平安北京 责任编辑:黄奕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