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3+62,上海本土病例最新情况汇总→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3-09 点击量:


市卫健委今早(9日)通报:2022年3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3月8日已通报)和无症状感染者62例(其中15例3月8日已通报),1例病例因症就诊发现,其余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年3月8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26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32例,其中来自中国香港26例,来自泰国2例,来自塞尔维亚2例,来自韩国1例,来自新加坡1例。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3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3月8日已通报)

病例1,女,25岁,居住于静安区平型关路300弄,因出现发热症状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女,17岁,居住于嘉定区宝乐路58弄,系3月4日本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男,33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系3月5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目前,已追踪到以上病例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19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对病例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3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2例。

无症状感染者1,男,28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无症状感染者2,男,26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无症状感染者3,男,21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无症状感染者4,男,36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无症状感染者5,男,29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6,女,29岁,居住于徐汇区梅陇三村,无症状感染者7,男,54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8,男,48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9,男,63岁,居住于长宁区延安西路649弄,无症状感染者10,男,40岁,居住于普陀区真南路1051弄,无症状感染者11,男,54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12,男,33岁,居住于闵行区龙吴路4221号,无症状感染者13,女,24岁,居住于嘉定区宝乐路58弄,均系3月5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3月8日已通报)

无症状感染者14,男,34岁,居住于静安区沪太路1329弄,系3月4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3月8日已通报)

无症状感染者15,男,49岁,居住于青浦区徐泾镇杨巷西区,系3月3日本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3月8日已通报)

无症状感染者16,男,20岁,居住于嘉定区徐行和桥村,无症状感染者17,女,31岁,居住于宝山区菊太路1399弄,无症状感染者18,男,32岁,居住于嘉定区宝安公路3705弄,无症状感染者19,男,23岁,居住于嘉定区宝安公路3705弄,无症状感染者20,女,30岁,居住于松江区陆家圈路63弄,无症状感染者21,男,52岁,居住于闵行区虹梅南路1578号,无症状感染者22,女,49岁,居住于闵行区虹梅南路1578号,无症状感染者23,女,37岁,居住于闵行区虹梅南路1578号,无症状感染者24,女,48岁,居住于徐汇区华泾路880弄,无症状感染者25,女,4岁,居住于松江区沪亭北路618弄,无症状感染者26,女,36岁,居住于闵行区华茂路1036号,无症状感染者27,男,49岁,居住于松江区洞宁路655弄,无症状感染者28,男,27岁,居住于松江区淀浦河路399弄,无症状感染者29,42岁,居住于松江区南期昌路458弄,无症状感染者30,男,48岁,居住于松江区方塔北路618号,无症状感染者31,男,39岁,居住于松江区沪亭北路618弄,无症状感染者32,男,23岁,居住于松江区博安路32弄,无症状感染者33,男,58岁,居住于松江区九亭镇庄家村,无症状感染者34,女,46岁,居住于松江区沪亭北路338弄,无症状感染者35,男,56岁,居住于松江区博安路32弄,无症状感染者36,女,43岁,居住于宝山区泗塘一村,无症状感染者37,男,71岁,居住于宝山区泗塘一村,无症状感染者38,女,35岁,居住于宝山区友谊路1869弄,无症状感染者39,女,56岁,居住于松江区涞坊路333弄,无症状感染者40,女,9岁,居住于青浦区徐泾前明村,无症状感染者41,男,29岁,居住于嘉定区康年路208弄,无症状感染者42,女,18岁,居住于嘉定区城中路20号,无症状感染者43,男,42岁,居住于青浦区赵巷和睦村,无症状感染者44,女,41岁,居住于闵行区普乐路333弄,均系3月3日本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45,女,34岁,居住于普陀区石泉东路168弄,无症状感染者46,男,56岁,居住于宝山区月浦六村,无症状感染者47,男,66岁,居住于宝山区真华路999弄,无症状感染者48,男,34岁,居住于宝山区鹤林路58弄,无症状感染者49,男,55岁,居住于宝山区罗东路50弄,无症状感染者50,男,45岁,居住于嘉定区沪宜公路3066弄,无症状感染者51,男,50岁,居住于宝山区德都路399弄,无症状感染者52,男,50岁,居住于宝山区月浦六村,无症状感染者53,男,37岁,居住于宝山区美丹路1033弄,均系3月2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54,男,42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55,男,41岁,居住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200号,无症状感染者56,女,34岁,居住于徐汇区宜山路250弄,均系3月5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57,女,72岁,居住于浦东新区长岛路85弄,无症状感染者58,男,11岁,居住于浦东新区台儿庄路579弄,无症状感染者59,女,44岁,居住于浦东新区台儿庄路579弄,均系3月7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60,女,25岁,居住于松江区洞坤路168弄,无症状感染者61,男,30岁,居住于松江区洞坤路168弄,均系3月2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62,女,39岁,居住于闵行区罗秀路1377号,系3月5日本市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被隔离管控,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已追踪到以上无症状感染者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16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曾活动过的场所已进行终末消毒。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病例1为台湾地区居民,在台湾地区生活,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年2月2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为中国籍,在台湾地区探亲,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年2月2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病例4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2月27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5为中国籍船员,自印度尼西亚出发,于2022年2月28日随船抵沪,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6、病例7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8为中国籍,在美国就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3月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9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0、病例11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2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2月19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闭环落实健康监测,其间核酸检测异常。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3为中国籍,在香港就学,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2月2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解除隔离前出现症状,即送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排查。经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4、病例15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6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17—病例19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0为中国籍,在香港就学,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1、病例22均为中国籍,在香港就学,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3为美国籍,在香港工作,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4为中国籍,在日本就学,自日本出发,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5为中国籍,在新西兰生活,自新西兰出发,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6为中国籍,在美国就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3月7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6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相关密切接触者166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3月8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0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台湾地区居民,在台湾地区探亲,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年2月2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香港就学,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无症状感染者5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6为台湾地区居民,在台湾地区生活,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年2月2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7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8、无症状感染者9均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0为中国籍,在香港生活,自香港出发,于2022年3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10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138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年3月8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7例。

截至2022年3月8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220例,出院3647例,在院治疗573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22例。

截至2022年3月8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病例411例,治愈出院385例,在院治疗19例,死亡7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3月8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402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7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1例。


—— 青年时评 ——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本土病例,上海也迎来了一波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叠加的严峻考验。

在昨天的疫情发布会上,上海疾控不避讳疫情的复杂性,也解释了为何居家防疫天数会有变化。比如一个小区里只有密接,但是一旦密接变成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或是次密接因此变成密接,就要对封控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及,集中隔离是否有心理疏导?居家管控如何开具证明?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都在被一一解答。

我们看到,在“动态清零”的防控方针下,上海正在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为把疫情传播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相关小区、商场、学校、医院正开展排查工作,落实管控措施。

连日来,广大基层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等一线人员发扬“事不过夜”精神,连续作战。流调、排查、采样、转运、隔离,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落实的背后是惊人的工作量。“连轴转”成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常态。

在外,上海疾控正在赶一个“快”字。在内,我们心里也要求一个“定”字。

抗击疫情到现在,人们渐渐出现了消极心理。有人说,最难对付的已经不是病毒了,是处于这场疫情中形形色色的人心。

这其实很正常:人有时会搞不清什么是切实的危险,什么是想象中的危险,防疫生活中很多情绪超载恰恰就来自于这种混淆。有的人一接到流调人员的电话,就开始心跳加速,内心慌乱,大脑一片空白。这实际上是一种情绪过载,我们只需要积极配合,如实回答,而不是故意挂电话、刻意隐瞒。

疫情当前,每个人应该要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要提高“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三件套”,牢记“五还要”,做到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同时,家长是孩子们的榜样,遇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少抱怨,不添堵,多理解,多支持,这就是对疫情防控最有力的支持。

如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加大,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一方面,重新进入“疫情大考”状态下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生活和防疫中找到恰当的平衡。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着上海继续用理性和温情,带给人们细致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也是上海一贯的“优秀作业”,也是我们在疫情前引以为傲的底气。

惊蛰已过,春意渐浓。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疫情引起的紧张情绪如何调节?

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这样说

最近本市连续出现新冠肺炎新病例,我和朋友亲戚见面的机会又少了,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我朋友在居家隔离,情绪很不好,我能怎么安慰她?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又该如何去安慰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普通患者……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最近本市连续出现新冠肺炎新病例后,和朋友亲戚见面的机会又少了,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

答:疫情的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换个角度而言,疫情也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现在抽烟、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大家养成了带口罩、勤洗手的习惯,呼吸道、胃肠道疾病也明显减少了,各种聚会减少后暴饮暴食、酩酊大醉的人也少了……

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确限制了和朋友、家人之间物理距离的亲近。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探索更多沟通和交流方式,比如在网上同样可以聚会,还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疫情也让家人之间更多地嘘寒问暖,相互关心,有更多的话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所以,看见了吗?所有事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当然,如果情绪持续低迷,难以摆脱,建议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我朋友在居家隔离,情绪很不好,我能怎么安慰她?

答:几条小建议送给大家。

首先,需知晓:居家隔离期间,的确可能会出现因不确定感而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或抑郁;

其次,聊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多和朋友聊聊大家的兴趣爱好,如果发现适合自己的不妨尝试做做;

第三,会放松:若焦虑明显,也可以一起做做放松练习。

感到焦虑时可以每天做1次,每次约5分钟:首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静坐,然后闭上眼睛然后用鼻子来吸气,用嘴巴呼气,缓慢吸气呼气,默数“一二三四五”,数到“5”的时候缓慢呼气,这样从头到脚渐次放松你的全身肌肉,一个循环下来以后再重复,这样重复五六次。

最近本市连续新增本土病例,感觉很悲观怎么办?

答:要有信心,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虽然疫情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些许不便,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契机。相信这些变化大家是能够感受到的,所以请好好回忆和总结。您也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减压,比如做正念,用科学的方式疗愈心身,可以每天做下面的正念小练习,也可以在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上海新冠肺炎公共服务平台心理服务模块寻找心理减压小练习跟着做。

作为医护工作者,如何安慰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普通患者?

答:首先,医务工作者首先要保持自己专业的形象,有足够的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其次,医务人员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要保持镇定,态度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从中找到切入点,以专业的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要多给予支持和鼓励,进行正面的引导,必要时指导患者做一些放松训练。最后,如果发现焦虑抑郁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建议其到专科医院就诊。

目前上海出现新病例,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很担心疫情怎么办?

答: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又不必过度紧张。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已建立起积极应对疫情的方案,尤其在建立疫情常态化管理方面拥有优质资源。同时,上海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上,一直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请用信心、爱心和安心来积极面对疫情的常态化,做好自身的管理,同时做好社区的防控建设。

每当听到上海有新发新冠肺炎病例,就非常紧张,晚上也睡不好,怎么办?

答: 对待疫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和重视是需要的,但是不必过度。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疫情的防控,以及病例的救治都有非常完备的方案。而且,我们已经认识到,新冠肺炎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的。所以,请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坦然面对,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难道人类的生活就不能安定下来吗?有时让人感觉很无助。

答:近日,新冠疫情在很多地区散发的报道给广大市民带来诸多压力。可以理解大家在自然灾害面前,出现的无助和无力感。经过2020年的洗礼,人们从最初的未知和迷茫,到后来对新冠肺炎知识的探索和普及,从对疫情发生时的恐慌和无措,到现在发现新发病例半小时内集结应援……每个人都在进步,都在和新冠病毒做着斗争。值得肯定的是,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和接种、疫情大范围爆发缩减到小范围散发,人类的抗疫得到了重大成功!有国家做后盾,国人健康有保障。之所以对每一个散发病例都力求全方位追踪溯源,正是全民一心极尽重视之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心,不给国家添乱,不给自己添乱。所以,积极应对,做好各人防护,保持警惕,不必过于担心忧虑,疫情常态化下,生活一样也可以美好和充满阳光!

前段时间我已经打了疫苗,但是听说打过疫苗也没有用吗?我好焦虑。

答:全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总剂次已超97亿余次,我国已超29亿剂次。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方面,尤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因此相对比不打疫苗人群,虽不是完全免疫,打了疫苗的人群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会更高。与其焦虑和紧张,不如依旧认真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自身防护,正所谓“防胜于治”。

如果新冠疫情一直此彼起伏,除了担心害怕,我们普通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何时才能结束啊?

答:持续的高压之下,我们很容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随着焦虑和恐惧的增加,情绪的起伏会影响生活节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这时候不应仅把目光放在困难上,而需更多地去关注积极的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很好地适应了这些变化;目前新冠疫苗已经逐步开始在国内开始接种,未来我们应对新冠病毒会有更好的措施。请记住,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困难总会过去,生活依旧持续。

如果疫情常态化,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适应明天?

答:经过数千年的生生不息,人类本就拥有了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没有新冠疫情,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压力,比如环境污染、其他流行性疾病等,但人们依旧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享受日常的喜怒哀乐。疫情常态化下,更需要我们的心情也保持放松的常态化,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我们可以回顾去年疫情时期生活的变化,结合目前的情况重新调整自己的防护措施、生活和工作计划;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一聊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交换一下接下来的日常安排。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尽力保持生活和工作秩序,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更好地适应明天。


用信心、爱心和安心来积极面对疫情的常态化

做好自身的管理

同时做好社区的防控建设

积极应对,做好各人防护

保持警惕,不必过于担心忧虑

疫情常态化下

生活一样也可以美好和充满阳光!


防控不懈怠

非必要不聚集,戴口罩莫忘记!

微信图片_20220309105411.jpg

微信图片_20220309105416.jpg

微信图片_20220309105419.jpg

微信图片_20220309105422.jpg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陈嘉音

海报:李肇、吴佳斐

部分来源:上海发布

责任编辑:冯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