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上海众多年轻志愿者的缩影 面对疫情 他们主动请缨报名志愿者 “我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为防疫出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也正是他们的身影 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上海的有序和温暖
在封控小区做志愿者 00后高中生度过别样十八岁生日 在封控小区做志愿者化身“闪送侠”,在志愿期间度过十八岁生日,对于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高二学生李喻而言,这个十八岁生日格外有意义而又与众不同。 早晨8点准时到岗,马不停蹄地打开电脑,协助居委会梳理核酸检测人员名单,或是打电话沟通小区外卖等物资。一天打上百个电话,为居民送外卖物资......这是近日李喻在小区的防疫志愿工作日常。 穿上防护服,戴上医用隔离面罩,李喻化身“闪送侠”,帮助小区防疫工作人员进行外卖等物资管理和运送。由于近日上海升温,防护服显得格外闷热,汗水顺着李喻的脸颊流下。 “这几天居民越来越适应了,外卖明显增多。因为穿着防护服上洗手间不方便,我就尽量少喝点水。”当小区居民核酸检测时,李喻有条不紊地提醒居民提前打开健康云,帮助不会操作检测码的居民打开检测码,从而节省排队时间。一场核酸检测结束,李喻不知不觉中已经站了近5小时。不仅如此,戴着口罩说话更加费力,李喻的嗓子也有些哑了。 
3月10日是李喻的18岁生日,令他感动的是,小区居委会等工作人员给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为他庆祝生日。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同学做志愿者已经有好几天了,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特别有责任感。我们得知他生日后,就买了个蛋糕为他庆祝这个别样的生日。”望着闪烁烛火的生日蛋糕时,李喻心中涌起阵阵暖意,“这个18岁生日格外特别,在大家的陪伴下,在志愿工作中度过生日特别有意义。今后我也会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 
95后快递小哥 在这个封控小区里有了新岗位 “毛毛,我的快递到了吗?” “毛毛,什么时候到我们楼送饭啊?” “毛毛,我买的菜麻烦快点送一下哦!” 近日,在闵行区浦江镇的一个封控小区里,常常能听到居民们在呼唤一个名字:“毛毛”。那这位“毛毛”究竟是谁呢?原来,他的全名叫张毛毛,一个出生于1995年的顺丰快递小哥。 
“平日里我负责的是浦江镇该小区的顺丰快递工作,前几天,听一个同事提到这个小区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被封控了,我就想着自己是否能够帮上忙。”张毛毛说道。各种物资从小区大门送到各个楼道门洞都是靠“大白”志愿者徒步完成的,往返一次很费时,许多志愿者为了节约时间,一次会拿很多物资,物资的重量加上不透气的防护服,他们往往来回一次就已经大汗淋漓了。” 张毛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主动询问防疫管控工作人员自己是否可以报名当志愿者。管控人员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便将他分配到了快递组,在对他进行了防疫知识的培训后,张毛毛正式上岗了! 一上岗,因为有充足的实操经验,他总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三轮车的每一块空间,码放好尽量多的物资,在配送的时候根据小区门牌号分布,优化配送方案,节约时间。张毛毛的高效配送让居民们都非常满意。 当记者好奇地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当封控小区志愿者的,张毛毛表示,只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会一直做到小区解封为止。 张毛毛只是千万名快递小哥中的一员 但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 他为我们传递了平凡而伟大的战“疫”正能量
大白刷屏背影照的背后: 一群00后医学生志愿者走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两天 一张复旦大学医学生志愿者的照片刷屏了 画面中的主角并没有露脸 而是正在穿起防护服,防护服内是一件T恤 正巧露出T恤后背 “我在春天等你” 字样的暖心鼓励 
原来,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和被拍摄者都是复旦大学医学生志愿者,在社会需要的时候,这群00后走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拍摄者复旦大学医学生李玲、 T恤主人医学生张娜 听她们讲述那一天里她们看见的有序和温暖 以及感知的自我成长和价值感 那天李玲正等分批次去往下一个站点,她正好看到了一位身着“我在春天等你”字样T恤的同学正在穿防护服,上面还有复旦的校徽和复旦上海医学院的院徽。 “当时就觉得这个画面好难得,就赶紧拍下来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这是加油祝福,对我们医学生来说,更是成长,是身份的切换。”在李玲看来,穿那件T恤时大家还是医学生,但穿上了防护服,肩上就担起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有一种就是从医学生到真正医者的过渡。当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个要直面疫情的工作人员。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也非常值得定格纪念。” 
这件T恤还是一件很有故事的T恤。T恤主人、医学生张娜说:“这件衣服是《山河无恙》开演的纪念品,我一直收藏着。当知道有机会真正的参与到一线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件衣服,对我来说这件衣服代表了上医的荣誉,穿上这件衣服会有一种自豪和信念感,它带给我很多的勇气和安慰。”张娜说。 其实,张娜当时专注穿着防护服 并没有意识到有同学在拍摄 在事后的刷屏中 才得知这样一行字慰藉到众人柔软的内心 
…… 这几日 在疫情闭环管理下 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不少学生让音乐声飘荡在校园 希望音乐能扫去疫情的阴霾 给同学们带来温暖 一个路过松江大学城4期的学长 听到同学们在阳台上的充满快乐的歌声 他停下了脚步 用无人机把此时此刻的你们记录下来 加油! 随着华政五期公寓12号楼警戒线拉起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开启闭环管理 同学们陆续回到宿舍 等待学校的防控安排 在这个繁星闪烁的夜晚 他们亲身经历了紧张与奔波 亲眼目睹了温暖与感动 一幕幕对比强烈的画面 彰显了华政青年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 上海政法大学的学生们在羽毛球馆核酸检测时 艺术团的学生在2楼走廊演奏起小提琴 现场秒变音乐会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宿舍楼里 传出了阵阵歌声 一首《小幸运》引发阵阵笑声 疫情下,既然足不出校 那就宿舍拉歌 校园管控期间 宿舍阳台传来的小提琴声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朱歆怡、许舒萌以 小提琴、中提琴合奏的方式演奏《我的祖国》 为抗疫加油 在这些音乐声、歌唱声中 我们看到了勇毅逆行的你们 操场、宿舍区,满目是你温暖的脸庞 我们看到了从容淡定的你们 整齐的队列,默默看书的身影挥之不去 我们看到了团结友爱的你们 挺身而出、互帮互助、光芒闪耀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陈泳均 通讯员:李玲 整合:陽仔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责任编辑:张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