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守“沪”,有“伞”!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3-21 点击量:


作者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阳光下的一把伞

撑起的是时不我待的速度;

雨天里的“接伞侠”

撑起的是风雨互助的温度;

玉兰花下的居民“伞队”

撑起的是坚持守责的态度

疫情严峻复杂,共同守“沪”

离不开一把把为自己

也为彼此打开的“伞”


1647933581311.gif

这把伞,是我们之间的双向奔赴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18.jpg

已然入春的上海三月

阳光不止于和煦

中午时分

同济大学大操场上的核酸检测现场

排队人群的旁边

正拿着机器扫码的“大白”们头顶

很快多了一顶顶阳伞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22.jpg

不是嫌太阳晒

而是怕阳光直射太刺眼

影响到扫码机器识别二维码

学生志愿者们

四处搜罗了花花绿绿的伞

站在了医护人员旁边

默默为他们撑起了一把把伞

小心翼翼

不能影响视线

又要能挡住强光

也别戳到其他人

跟着“大白”在队伍中穿梭

举着伞的手一会就有点酸了

但听到扫不出来的时候

护士小姐姐一个劲地说着“对不起”

志愿者们举着伞的手

不由地又抬高了一点

早几秒钟扫码完成

就能让队伍前进得快一点

尽早完成大量的核酸检测任务

守护师生的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25.jpg

20223月的上海各大学校园

是两年来第一次

这么大规模全方位地迎来封控、

准封闭战疫模式

也让年轻的学子们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

一线医护工作人员

志愿者们说:

“其实不是我们为他们撑伞

是他们一直在为我们撑伞。

从白天到晚上

他们看着他们熬过一个个不眠夜

不分昼夜连续作战

手套里都在往外滴着汗水

有护士因连续高强度工作在操场晕倒

醒来后的一句话是:

“真是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耽误大家进度了

别管我了,我趴一下就好了!

晒了一整天、闷了一整天

看人都重影了

还是不停地告诉自己

打起精神,晚上还要赶去下一场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28.jpg

312日清晨

40位来自松江区中心医院

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

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

他们之中,妇产科的“大白”最多

感动于妇产科“大白”们的默默奉献

上外2020级广告学专业的肖徐欣

在朋友圈留下这样的感慨:

“你接待新生,还帮助苍生。”

凌晨2点半,操场上

年轻的学生们排成一行

为对面刚刚完成检测的“大白”们

齐声鼓掌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31.jpg

阳光下,载着“大白”的大巴缓缓驶出校园

同学们站在道路两旁挥手送别

1647934188045.gif

这些画面,和医护头顶的那把伞一样

是年轻的心奉送上的

最诚挚的“双向奔赴”


1647934236897.gif

这把伞,是倒春寒下的守望相助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39.jpg

317日,风雨交加的一天

也是上海网格化筛查

重点区域核酸采样的第二天

歌林春天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外

居民们正一个接一个地

轮流“入棚”做检测

手上的伞没处放

站在一旁的社区志愿者徐师傅

就自然而然地接了过来

帮着居民继续打着伞挡住风雨

等居民们做好测试

再递还给他们

就这样,一个上午

他的手上就“经过”了

200多把各式雨伞

还有了个绰号:“接伞侠”

伞下的笑意弥漫在风雨中

撑伞人闪亮于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42.jpg

“请大家10人一组,准备好二维码

手机调至最亮,有序排队!

汤佳慧每天都要把这句话重复六七百次

松江区方松街道月亮河社区

开展48小时内两次核酸

包括汤佳慧在内的

松江区财政局团支部的5名青年志愿者

第一时间到现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

一个周末就为居民累计采样4200多份

穿上“大白”隔离防护服的汤佳慧

忐忑又激动

“这些日子必定是我青春中难忘的一页”

她笑着这样说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45.jpg

每天早上6

准时出现在隔离楼栋门口;

中午12点,变身“大白”

骑着人力三轮车一家家地去送生活物资;

下午2点,扒完一口午饭

继续帮助做全员核酸检测;

晚上回到家,两人各自一台电脑

开始批阅白天没来得及看的学生视频练习

这是戚可和张夏婷

这对年轻夫妻这周末的生活

工作日,他们上午还要坐在电脑前

在线当“主播”,给孩子们上课

两人分别是金山初级中学

和金卫小学的体育教师

小区封闭了

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志愿者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48.jpg

小推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

大家拿出了各家能用的交通工具

帮助居民运送货物

“今天一直在下雨

小区内的居民会提醒我们‘小心路滑’

上课的时候有住在一个小区的同学会跟我说

在服务站隔着防护服也能认出我的声音

这种时候就觉得值了

戚可说

“疫情隔远了物理距离,但拉近了人心”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52.jpg

大学校园中

每天爬十几栋楼

给封闭在宿舍楼的同学们送饭、倒垃圾

累极了也只能靠在楼道里歇一歇

一张监控拍到的影像

不清晰的画面里是略显佝偻的身躯

脱下隔离服

却都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年轻脸庞……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55.jpg

递上请战书

00后无所畏惧地走上了战“疫”的第一线;

大小社区中

刚结束服务又请战新“战场”、

主动为外籍居民架起语言沟通桥梁、

耐心守候为“疫情焦虑症”解忧……

上海青年志愿者星夜兼程

响应号召

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758.jpg

有如微光,当我们互相撑起那把伞

小小伞下的一方天地

便不再为风雨浸染


1647934749061.gif

这把伞,是温柔坚守下的同行脚步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03.jpg

雨天下的上海

有市民拍下这样一张照片:

小区楼下的道路上

正排队等候核酸检测的居民们

撑着色彩各异的伞

向着同一个方向

蜿蜒于绽放的玉兰花下

每个人之间自觉保持的一米间距

让这条“伞队”显得温柔而有序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06.jpg

守序,是每个人给予这座城市的温柔

这份温柔

是唱着沪语分享上海风景

告诉大家在家“屏牢”

是用画笔为“文‘邬’双全”的疫情发布会添彩

是在被封闭的校园宿舍阳台上

开启的一场场演唱会

这份温柔,更是在每个岗位上的坚守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09.jpg

313日一大早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李霁友老师

匆匆赶往学校上辅修课

门口安保人员提醒:

“延安路校区即将开启封闭管理

进去就暂时出不来了

眼看8:15就要上课了

李老师想都没想就冲进校园

从此开始了留校生活

即便面对的是空无一人的教室

但看着屏幕对面一张张学生的脸

他说:“不能因为我

耽误了课堂进度和同学们的宝贵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12.jpg

宝山区杨泰实验小学

四(1)班的教室里

这几天只有王颢喆一名学生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

他成为班级里唯一需要

留校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

只有他一人的教室

值班老师、生活老师和学校后勤保障老师

“接力”为他保驾护航

上课互动、午休、阅读、运动、做作业

一日三餐、衣物换洗

王颢喆在校的一日生活依旧丰富多彩

“虽然学校安静了很多

但我一点儿不孤单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18.jpg

拖着行李和被褥

来自中国科学院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

一群科研人员

搬到了松江的实验室留宿

每天打地铺、睡睡袋

只为照看700多只狨猴

13000笼小鼠大鼠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22.jpg

实验室里有国内最大的实验狨猴种群

常被用于神经科学研究

是极为重要的宝贵科研资源

实验动物饲养工作需要取得实验动物上岗证

动物饲养必须24小时接受行为监控

严峻的疫情下

没被封闭的4名员工

12日当天就简单收拾好生活用品

赶去了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26.jpg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315日凌晨547

金山公安分局山阳派出所民警杨阳

更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奋战到凌晨3

他在车上稍稍休息了2个小时

又要再度上岗

原本此时

他应该和妻子甜蜜筹备婚礼中

“婚礼可以推迟,身上的责任不能缺席”

选择婚礼延期,夫妻俩各赴“疫”线

与病毒赛跑

并肩奋斗,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1647935225011.gif

疫情下,坚持就是胜利

撑伞而行,同行守“沪”

是每一个普通人展现的力量!

--END--


1647935288147.gif1647935288147.gif1647935288147.gif

他在封控小区做志愿者

度过了别样的18岁成人礼!

今天,一起来看

闪光青年李喻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36.jpg

漫画:姚晓霏


早晨8点准时到岗,马不停蹄地打开电脑,协助居委会梳理核酸检测人员名单,或是打电话沟通小区外卖等物资。一天打上百个电话,为居民送外卖物资......这是近日李喻在小区的防疫志愿工作日常。

310日是李喻的18岁生日,令他感动的是,小区居委会等工作人员给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为他庆祝生日。望着闪烁烛火的生日蛋糕时,李喻心中涌起阵阵暖意,“这个18岁生日格外特别,在大家的陪伴下,在志愿工作中度过生日特别有意义。今后我也会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322150840.jpg


闪光青年手绘海报持续征集中!

如果你也想把这次疫情中

青年们闪闪发光的样子

用画笔记录下来

就赶紧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吧

期待你的作品

为大家讲述更多闪光故事!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策划:杨羡之

插画:上海交通大学老师 许歆瑶

整合:乔安娜

责任编辑:黄奕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