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官方回应及求证来了
浦东唐镇有超市老板确诊 夜晚营业连累顾客? 官方回应来了 ↓ 近日,一组微信朋友圈对话称,浦东新区“唐镇昨晚(27日)超市抢货,目前超市老板已确诊,检测报告是滞后的”,且有“360名去过超市的人等待疾控中心处置”。 对话未提及是唐镇哪家超市,但“超市抢货”的描述以及精确的数字让网友半信半疑。 记者多方求证获知,截至3月28日中午12时,唐镇仅一家超市因相关人员核酸筛查结果异常而封控。该人员于3月27日下午3时左右在抗原自测中发现结果呈阳性。属地居委会下午就对超市采取封控措施,不再营业,不存在该超市当晚有人抢购并感染多人的情况。 
唐镇相关管理部门向记者平台介绍相关情况表示,截至3月28日中午12时,唐镇地区因核酸异常而采取封控措施的超市仅有一家。3月27日15时30分许,该超市经营者的儿子使用核酸抗原试纸进行检测后发现,经营者测试结果显示阳性,立刻告知居委会。居委会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唐镇城管,并对此商铺进行封控,拉设警戒线并安排小区保安进行值守,防止行人靠近。不存在该超市当晚有人抢购并感染多人的情况。 唐镇城管于3月27日16时45分上门对经营者的同住者3人(儿子、儿媳、妻子)落实进一步封控措施。18时05分,唐镇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上门对3人进行核酸复核采样。3月28日下午核酸结果证实,超市经营者儿子、儿媳核酸复核结果阳性,经营者妻子核酸复核结果阴性。相关结果已上报疾控部门,相关人员等待转运,不存在检测报告滞后的情况。 针对“360名去过超市的人等待疾控中心处置”的说法,唐镇方面解释,该超市周边小区居民平时在此采购蔬果的频次较高,有小区业委会第一时间发布调查小程序,对近期去过该超市的居民进行了统计。截至3月28日凌晨,此调查收集数据显示,近期去过人员累计有360多名,使得传言中出现了这个数字。目前,周边居民在3月27日使用核酸抗原试纸检测的结果均为阴性。 记者还找到了超市对面某小区的居民郭先生。他提供的截图显示,3月27日下午,该超市老板的儿子就发过一条朋友圈:“我和媳妇已确诊,信息我就不一一回了,很感谢关心,等120来。” 
“这个传言拆开来看,很多细节都是真的,但连在一起就是假的。”郭先生回忆,3月26日、27日分别是他们小区和超市所在小区进行抗原自测的日子。27日当天下午四五时,他曾经过超市门口,当时就注意到超市已经暂停营业,拉起警戒带。之后,他从业主群得知,超市“老板”抗原自测阳性。28日早上起床,他看到多个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着网传消息,发现事实逻辑和真相都不对。 对于网传信息,郭先生马上在部分微信群进行了解释。他首先强调了几个事实:小区附近的生鲜超市里确实有人核酸阳性,但“360名去过超市的人”的说法来自小区业主自发统计近日去过该超市的人员数据,“虽然昨晚唐镇有很多人都去超市补充物资,但跟这家超市没关系。有人强行将这家有核酸阳性人员的超市与市民抢货的现象嫁接在一起。” 小区附近的超市有人员出现阳性,不担心吗?郭先生说,“我知道事情原本是什么样的,而且事实更说明我们的抗原检测是有效的,能够及时筛查出潜在的病例。更重要的是,居委会的迅速行动让居民安心。”
此外,今天还有人称: 松江有企业出现确诊 老板放人跑路? “上海松江”也发布了情况通报 进行辟谣 ↓ 
做完核酸检测要立刻刷牙 还要喝热水预防感染? 想得太多,权威建议在这里 ↓ 从3月28日起,上海在全市分片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结果,一条“温馨提醒”开始在圈群中传播,声称“专业人士提醒大家:做完核酸检测后要马上涮牙,然后喝一大口白醋漱漱口,再喝一杯稍热点的白开水(最好是烫嘴的水,病毒怕热)。因为检测人员的䄂口上,可能会有上一个人检测时喷出的口腔细菌,吸服在检测人员袖口表面。”(编者注:原文如此,存在错别字)该提醒还表示,“这是家中直系亲属在医院电话告知的,这次疫情大爆发多半是这样感染”。 
上海辟谣平台求证发现,以上提醒夸大了风险。同时,该提醒称“这次疫情大爆发”由此而来,也没有任何根据。
检测时交叉感染风险很低 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默禾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荣告诉上海辟谣平台,网传说法并不准确。进行核酸检测时,当被采样者张开嘴后,如果打喷嚏或者咳嗽,确实会出现气溶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气溶胶立刻就黏在检测人员身上。因为气溶胶的传染力要看浓度和通风情况。目前,核酸检测都是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的,气溶胶很会就会被流动的空气稀释,所以因气溶胶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咽拭子采样时,被采样人做出“啊”的口型即可,不用发出“啊”的声音,这样也有助于减少气溶胶产生。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此前接采访时曾就核酸检测给出建议:检测时最好不要发出声,不要喊“啊”;不要嚼口香糖、槟榔或喝酒;咽部敏感者测前两小时最好不进食;保持1米距离不聊天;个人物品不要放在检测桌上。 但总而言之,公众不用太担心核酸采样时的交叉感染风险。
怎样预防传染病?权威专家原话在这里 上海辟谣平台求证时还发现,所谓“通过刷牙、白醋漱口、喝白开水预防感染”的说法,是将此前相关专家就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建议嫁接到核酸检测过程中,表述并不准确。 原始说法是在3月21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就市民如何进行主动防疫给出的建议。 当时,宁光院士表示,近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容易造成病毒肆虐,主动防疫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建议市民严格执行“三件套,五还要”。其中“三件套”是指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是指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经常洗手、门窗尽量开保持空气流通。必要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不要参加聚会聚餐、聚众打牌等活动。 另一方面,公众可以增加室内运动,强身健体。在房间内可以通过做俯卧撑、打太极拳等方式继续开展体育锻炼。对于居家的小朋友也要注意个人作息时间,增强抵抗力,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多补充蛋白质、水果、蔬菜等。 宁光院士还建议,疫情期间,可食用一些行之有效的食材,比如红糖姜水、大蒜等;并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口诀“漱口漱到喉咙口,喝水喝到勤如厕,天天维C加睡觉。我分享这些小窍门,希望对市民朋友们有些帮助。总之一句话:多喝水,勤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社交距离。”
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采样棉签有毒? 我们找来了各种棉签 发现了真相 ↓ 正在上海分片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时,一条传言在圈群传播,大意是“采样时使用的棉签上有试剂,有毒”。 有网友还给上海辟谣平台后台留言,表示家中老人看到相关传言后,表示不想参加核酸筛查,并希望小辈也尽量不要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时使用的棉签和普通棉签有区别吗?上面有试剂会威胁健康? 上海辟谣平台向多家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求证,均得到“采样棉签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棉签不一样,但不含试剂,更没有毒性”的明确答复。 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默禾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唐荣介绍,严格来说,采样用的棉签应该叫“采样拭子”,而不叫“棉签”,因为它们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棉签。两者最大的差别是:日常生活中的棉签原料为脱脂棉,而采样拭子看起来与普通棉签类似,但顶端其实是植绒拭子。 之所以要用植绒拭子,是因为它更适合采样和检测。植绒拭子采用尼龙纤维植绒技术制作而成,前端涂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龙短纤维,使得整个采集拭子的采集区域内没有吸收孔。这样,采集到的的样本就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相关数据显示,植绒拭子可以洗脱85%以上的样本收集量;传统的棉签、特别是使用脱脂棉制作的棉签并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脱样本。 
采样拭子放大
其实,但凡进行过“全家捅”的市民也能感受到采样拭子与普通棉签的区别:在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时,采样完毕后需将采样拭子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再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秒,这样就完成了样本的洗脱。如果是普通棉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洗脱样本,而且脱脂棉会吸入保存液,即便挤压出来,也是样本与保存液的混合物。 网上“采样棉签有毒”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唐荣表示,采样拭子是为了采样生产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试剂,也无需含有试剂;同时,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合格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无毒无害。 为了进一步了解采样拭子,上海辟谣平台还随机选择了市场上流通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看看它们搭配的采样拭子究竟是什么。从收集到的采样拭子看,全部是独立小包装,中文产品名称为“一次性使用采样器”,而不是“棉签”。产品包装上均有医疗器械备案证信息。 
不同品牌的采样拭子
多家生产企业均表示,根据国家规定,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一类医疗器械产品,不仅生产要进行备案,而且有严格的生产环境要求和质量监管标准,合格产品肯定无毒无害。同时,“一次性使用采样器”属于医疗领域通用产品,可以对不同部位进行采样,也应用在不同的检测行为中,并非特别为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生产,所以拭子上也不会含有其他试剂。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松江、上海网络辟谣 责任编辑:黄奕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