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囤菜赚百万?通行证可打印?高额跑腿?借“疫”敛财的手该收收了!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4-21 点击量:


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刻

各方都在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给

但近段时间

少数“黑心”经营者

利用封控而瞅准机会恶意哄抬价格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绝不是“正常现象”


警方通报

男子囤菜赚百万

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平台消息,近日,上海静安警方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相关线索,破获一起哄抬物价非法经营案。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30.jpg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35.jpg

警方接到市民举报,在陕西南路上有人通过大幅抬高价格贩卖鸡鸭等食材,涉嫌哄抬物价。接报后,静安警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陕西南路一小区开展现场检查,发现小区弄堂附近有快递人员聚集,且在弄堂内堆积大量青菜、鸡蛋、鸡、鸭等食品原料。经走访调查,警方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高某。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38.jpg

经查,410日以来,犯罪嫌疑人高某非法租用他人食品经营营业执照在网络平台开店,大量囤积青菜、鸡蛋、鸡、鸭等食品,并大幅抬高价格对外销售,累计销售175余万元,非法获利15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54.jpg

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正告:

对于利用疫情哄抬物价的违法犯罪行为,上海警方始终“零容忍”,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严惩不贷,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稳定,保障市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56.jpg


伪造车辆通行证倒卖生活物资

“疫”敛财必被罚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一男子竟持伪造车辆通行证倒卖生活物资,罔顾疫情防控大局,攫取不义之利。近日,长宁警方成功抓获一名使用伪造车辆通行证倒卖生活物资的违法嫌疑人,依法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微信图片_20220421145959.jpg

4168时许,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民警开展街面巡控时,发现一男子正从一辆无任何标识的商务车中搬运出大量生活物资,但他只佩戴了普通医用口罩而无其它任何防护措施,民警于是上前对男子进行询问盘查。

询问中,民警发现男子回答问题时神色紧张、逻辑混乱,他的“车辆通行证”制作粗糙,经进一步甄别核对,民警确认“车辆通行证〞是伪造的,随即将男子传唤至派出所进一步调查。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02.jpg

经违法嫌疑人张某交代,疫情期间他见市民对团购外卖需求量增加,但自己无通行资质,于是动起了歪脑筋,向朋友索取了假证图片并打印制作,通过贩卖生活物资牟利。

目前,长宁警方已依法对涉嫌使用伪造证件的违法嫌疑人张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相关伪造证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05.jpg

警方提示:

防疫车辆通行证件由相关部门根据防疫工作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严格依法审批发放。任何单位、个人伪造、买卖和私自挪用防疫通行证件的行为均涉嫌违法,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请广大市民发现此类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骑手坐地起价索要跑腿费

被采取强制措施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有外卖骑手借机通过收取高额跑腿费、代购物资坐地起价的方式,哄抬物价赚取不义之财。417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长宁公安分局,就侦破一起外卖骑手恶意哄抬物价的非法经营案件。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07.jpg

坐地起价的外卖骑手被抓获(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近日,家住长宁区的朱女士通过某平台求购了一批价值270元左右的民生物资。外卖骑手赵某接单后,按照朱女士的订单前往超市购齐商品,并向朱女士索要了330元的跑腿费。

而当赵某将物资送到朱女士居住小区的门口时,却拒绝向对方出示购物凭证,并临时坐地起价,称所购物品需支付577元的费用。换句话说,朱女士需要支付共计900元的费用才能拿到赵某代购的价值270元的物品。

朱女士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跑腿费”,应按商品实际价格支付货款。双方经过长时间沟通无果,最终一旁的志愿者为朱女士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属地派出所民警到场后要求赵某将订单取消,同时依法将赵某传唤至属地派出所。

到所后,长宁警方对赵某过往订单开展细致调查,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下,进一步查明外卖骑手赵某4月以来,通过平台接单、小区蹲点、朋友介绍等方式接单,在为客户代买、配送蔬菜、水果等商品的过程中,不仅私下联系客户提高跑腿费,还在将代购物资送抵目的地后,现场恶意加价,非法牟利2万余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赵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正告:

上海警方针对外卖骑手利用疫情趁机哄抬物价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将紧密会同有关部门,广泛收集线索,重拳严厉打击,全力维护上海的市场秩序和民生安全。


疫情期间高薪招聘?

谨防诈骗

当前,正值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却以“抗疫”之名借机敛财。通过反诈宣传,很多市民已经对冒充流调人员、快递阳性退款的骗局有了防范,但近期涉疫骗局又出现了新套路:不法分子以“疫情期间高薪招聘”为由实施诈骗。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10.jpg

近日,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狮山派出所接到了市民小薛报警,称其在网上报名志愿者被骗了。据小薛讲述,就在前一日中午12时许,他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布“招募方舱志愿者”的信息,于是便添加信息发布者的微信,进一步详聊。

添加微信后,对方先让小薛填写了个人信息,告知其方舱志愿者的招聘条件。“日薪2000/天的工作要求简单,只要接种过三针疫苗,45岁以下的成年人即可,而且包吃包住,还有专车接送,但需要交500元中介费预定名额。”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13.jpg

看着如此高的薪资,小薛心动不已。“转完钱马上给你报名,名额不多了。”对方催促着小薛赶快转账。小薛心想不过500元中介费而已,上小半天班就赚回来了,随即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500元转入对方账户。

微信图片_20220421150015.jpg

警方介绍,在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打着招聘志愿者的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待受骗人主动联系后,向其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核酸检测”等费用,待受骗人支付一系列费用后则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提醒:

1、寻找招聘信息应选择正规可靠途径,不轻信来源不明的招聘信息;

2、在未签订正式用工合同、未安排上岗的情况下,就提前收取各类费用的,大多是诈骗,请小心分辨;

3、招聘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等隐私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本轮疫情以来

这样的案例发生已不止一例

市场经营必须合法依规

某些经营者违规违法

一门心思想借机发“疫情财”

他们乘机哄抬价格的行为或许能取得一时利益

但终会被消费者抛弃,被法律制裁!







来源:共青团中央、青小小、环球时报、观察者网、上海法治报、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荔枝新闻、江苏新闻广播、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黄奕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