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70%重点企业已复工复产,打通物流堵点,热点回应→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4-22 点击量:


422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61场)在线上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国资委主任白延辉,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422185546.png


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复工复产

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

据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近日,全市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各界对复工复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复工复产是在当前疫情条件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城市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

近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分批有序推动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平稳运行、复工复产。主要有几方面工作。

第一,强化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系统设计。本次复工复产工作,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胶着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第一个标准是企业必须满足高标准的防疫要求。为此,推出具体指引,从场所、人员、物流管理、防疫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21条指导性意见,相关内容已在网上公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行业特性制定“一企一方案”,强化“人、场、物”全方位的防控措施,保障生产经营安全。

举例来说,现阶段复工的企业,至少都具备封闭运营的管理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还会建立企业内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做好应急处置预案,目的就是在连续生产期间严防疫情输入、传播及外溢。

第二个标准是遵循“循序渐进、链式推动”的基本原则推进。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分工细、链条长,但同时带动能力也强。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企业加速复苏。因此,除城市运行、防疫物资和功能保障类重点企业外,全力支持对长三角、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大的大型产业链企业群率先复工复产。前期,聚焦上汽、特斯拉、中芯、华虹这些龙头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以点带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乃至物流链的协同复工,延伸带动长三角及更大区域相关联企业的恢复生产。

其次,通过产业链复工复产打通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转通道。生产物资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必要前提。深入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精神,推广使用国家统一制式通行证,并在兄弟省市支持下,推动建设了长三角一系列重要物资中转站,通过换司机、甩挂等方式实现无接触式的货物运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物资紧张问题。近期,这方面的协调工作还在持续推进。

三是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保障。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方式,上线了复工复产返岗人员电子通行证,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企业员工走出社区、返岗生产提供支撑。此外,和相关国家部委共同组建了工作专班,滚动收集企业遇到的“问题清单”,建立销项机制,逐项解决问题,打通断点堵点。

从近期工作成效来看,一周以来,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上汽、特斯拉等整车企业连续实现整车下线,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也陆续复工,汽车企业在产率、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集成电路、化工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张为表示,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更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势在必行。首批重点企业所探索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路径,将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企业统筹生产经营和高标准防疫,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而随着更多“无疫小区”、“无疫工厂”的创建,推出点对点、半闭环管理方式的时机也会加速成熟;城市普遍核酸采样检测网络的建立,在为城市提供应对新冠疫情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会为更广泛、更接近常态模式的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大支撑。

市区两级职能部门也将加大交通物流、人员返岗、核酸检测服务、物资供应等方面保障,帮助企业加快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更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昨天出院出舱人数27988例

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

封控区逐步缩小

据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421日,我市新增193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569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全市疫情已连续几天呈下降趋势。浦东、闵行、松江、青浦、普陀和长宁等6区,近三日总体疫情持续下降。徐汇、虹口、宝山和嘉定等4区总体疫情继续处于平台波动状态。静安区、黄浦区和杨浦区等3区疫情仍有所上升。奉贤、金山和崇明等3区疫情持续保持低位。

截至421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24例。

421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1例。平均年龄84.2岁,最大年龄94岁。11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终末期,脑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其中1例曾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截至422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413497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343467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73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6256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

415日,上海市启动清零攻坚以来,行动效果日益显现,每日新增感染者特别是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封控区逐步缩小。

吴乾渝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控工作正处于较劲爬坡的关键时刻,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清零攻坚工作成效,市防控办昨天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检测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全程查漏补缺”等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力争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接下来,将开展社区管控行动、检测筛查行动、流调排查行动、转运隔离行动、腾换扩容行动、中医药干预行动、清洁消毒行动等九大行动。其中的社区管控行动,将按照“三区”划分要求,实施从严管控,加大对流动人口、居家隔离等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动态梯次调整“三区”划定范围。还将开展检测筛查行动,采取分区分级检测推进模式,实施“抗原+核酸”组合筛查,全面提高“采、送、检、报”全流程效率。


打通物流堵点

4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日均仍超过10万标准箱

物流是供应体系的大动脉,疫情之下物流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打通物流堵点?

张为回应道,上海是重要的国际口岸,也是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货物通关和运输的效率有所降低,有些地方出现了物流不畅的现象。

近期,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苏浙皖等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采取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正常运行,保障公路、铁路、水路物流运输畅通。

张为坦率地指出,物流不畅的程度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因此,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重建货流互信、提升物流效率。

公路方面,418日正式启用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严格落实省界道口“通行证+48小时核酸阴性”“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大力推广中转站转运模式以及更换司机、甩挂等无接触物流模式,提升货运效率。推出上海港集卡电子通行证,集成车辆、货物、驾驶员核酸及抗原信息,后者失效通行证即失效,既提升查验效率,也提升通行证本身的信用,大力推广无接触式大宗运输方式。

港口方面,强化集装箱“陆改水”,推出涵盖洋山、外高桥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港口的水运服务。从实施效果来看,3月份,上海港共完成水水中转212万标准箱,占比51.7%,环比增长17.1%

铁路方面,持续推进海铁联运。4月以来,海铁联运日均到发1670标准箱,较一季度平均增长25.8%。同时,在上海铁路局的大力支持下,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运输。3月中旬后,已共计完成9万余吨。

疫情发生以来,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仍然持续稳定发挥。

4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仍超过10TEU。国际机场入境航班执行率78.7%;浦东机场共保障货运航班2309架次,日均约100架次;进出港货量8万余吨,日均3500吨左右。

张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公路核酸检测服务点布局,加快落实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等管理要求。同时,持续关注货运物流方面的问题,及时回应诉求,全力协调解决,切实保障港口机场核心功能运转正常、货运“主动脉”“微循环”畅通。


本轮疫情以来

央企、上海地方国资国企迅速行动

围绕三方面开展工作

本轮疫情以来,国资国企支持抗疫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张为介绍道,本轮疫情以来,在城市慢下来、静下来的过程中,包括央企、上海地方国资国企迅速行动,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保障了主副食品兜底供应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市供销社等累计供应米面油3.1万吨、蔬菜26万吨、肉禽蛋21.69万吨、牛奶2.94万吨。

商超、药店经营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绿地集团、上药和第一医药等企业,推动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恢复营业共计1078家,恢复药房零售门店144家。

防疫物资供给方面,上药、东方国际、市供销社、华谊集团等统筹调配货源、加班加点生产,累计供应口罩1500余万只、各类防护服和隔离衣455万套、核酸抗原检测试剂2.34亿人份、消毒液原液156吨。

二是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有提供酒店、公租房、培训中心等各类隔离用房4.96万套(间)。

同时,承担方舱医院建设运营任务,中铁、中建、中交、五矿等各大央企,久事集团、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华建集团、上实集团、临港集团、东浩兰生等企业建设各类方舱医院、隔离用房项目25项。

此外,锦江国际集团、百联集团等为援沪医疗队提供后勤补给保障。在疫情防控中,上海国资系统党员干部也积极投身一线,截至目前,累计有36.69万人次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

三是服务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落实国企减租政策。扩大减免对象、延长减免期限,初步预计,市、区两级国企将减免租金超100亿元。

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市属金融国企通过加大贷款投放、提供优惠费率、适当延长信贷期限、发行专项债券等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撑。已累计投放各类抗疫支持贷款644.95亿元,展期、调整本息还款24.5亿元,发行防疫债券37亿元,减费让利1亿元,提供各类抗疫保险超过50亿元。

此外,还加大科技抗疫支持力度。比如,上海仪电升级核酸查询功能,上海信投设计的“数字哨兵”,联和投资公司研制的冷链监控系统等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重型、危重型人数有所上升

“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救治”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最近重症、危重症人数有所上升,他们的医疗救治情况如何?

吴乾渝回应道,近期重型、危重型人数有所上升,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的风险高。

为此,市卫健委按照“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患者、集中救治”要求,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重型、危重型患者医疗救治资源配备。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定点医院建设,组建多支重症医疗团队,充实定点医院的救治力量,在治疗新冠的同时,对原有的基础性疾病开展多学科治疗。

第二,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巡查会诊制度。每日开展专家组联合查房、会诊制度,根据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病情,开展疑难病例的会诊与指导。同时,全国新冠肺炎救治专家也定期开展各定点医院的巡查会诊机制,共同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第三,加强分类收治,发挥专科优势。对于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按照患者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需求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类集中或转诊至相应的专科特色定点医院治疗,降低病亡率。对于合并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基础性病种的患者,以及儿科、产科、精神疾病等特殊人群,划定专门病区相对集中进行收治,提高救治效果。

第四,加强监测预警,尽早干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轻型患者,存在进展为重型的风险。各定点医院加强了患者入院评估,关口前移,积极识别并早期干预高风险患者,防止轻型转重型,减少重型患者发生比例。对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进一步强化多学科诊疗,强化专科协同,一人一方案,努力降低重症患者病亡率。


我市正在稳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工业是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展如何?下一步还将在哪些重点领域推进复工复产?

据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本次疫情以来,我市一些战略功能、城市运行保障、防疫物资、连续生产、基础配套类工业企业,如能源通信企业,民生用品、口罩防护服和第三方检测企业等,克服困难、持续运行,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

其中,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既有央企、国企,也有民企、外企,都对服务城市运行和关键产业运转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但同时,本轮疫情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3月份产值同比下降7.5%,造成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仅4.8%,增速放缓。

从重点产业领域看,比如:汽车、集成电路产业,上海是全国重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重镇,是全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要基地,也是全国70%集成电路化学品原材料进口口岸。这段时间,兄弟省市一批汽车、电子等企业亟需我市解决产业链配套的问题;同时,上海也亟需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同步推动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打通物流通道,共同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目前,随着我市正在稳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大家都很关心的汽车领域正在逐步恢复生产,上汽集团三家整车厂、特斯拉均已开始闭环管理生产,419日上汽乘用车、特斯拉第一批整车下线。此外,重要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正相继开工,相关物流企业也陆续复工运作,将有力保障汽车产业链运转顺畅。集成电路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以及芯片设计、装备制造类企业,也将提升复工复产水平。防疫物资生产领域,凯宝药业、3M公司、美迪科等企业等正在全力保障产线有序运转。化工领域,上海石化、科思创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一直坚持闭环运营,为全国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基础生产原料。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原则,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的要求,不断扩大复工复产企业范围,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如汽车行业,以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并逐步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船舶海工、先进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的复工复产,推动产业链原材料供应、核心部件配套、运输物流企业等恢复生产运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同时,也将加强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依托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通过专项政策扶持、贷款融资服务、人员返岗、物流畅通、核酸检测等服务,帮助企业共同渡过难关、坚定信心、恢复发展。


明确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的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全部免除2022年6个月租金

上海之前出台了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21条,其中包括国企免租金的举措,目前政策落地情况如何?

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表示,疫情以来,各类市场主体都遭遇了生产经营上的挑战,国有企业也不能例外。但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国有企业挺身而出,为社会排忧解难。

市国资委已要求全市各国有企业集团努力克服自身经营困难,扛起责任担当,全力落实好房租减免工作。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组织实施。各国有企业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抓紧抓实房租减免工作。目前,已在“上海发布”、“一网通办”、市国资委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公布了免租政策和市、区国资委、相关国有企业联系方式。各企业集团也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本企业免租公告,明确了受理部门、联系方式和办理流程,方便承租人办理免租手续。

二是加强解读指导。自免租政策公布以来,市区各渠道收到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和诉求,各相关单位及时予以了解答。

针对承租人普遍反映的免租期限认定问题,市国资委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明确: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需提供受疫情影响的证明材料,全部可以免除20226个月租金,其中租期不满一年的按比例免租。

针对广大承租人普遍关心的转租、外省市房屋适用口径等问题,我们将制定操作指引,并在市国资委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针对经营特别困难的民非组织能否参照享受免租政策的诉求,我们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尽力给予帮助。

三是深入排摸调查。经排摸,本次国有企业房租减免共涉及超过8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一免除6个月租金测算,免租总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已要求各国有企业按照“应免尽免,能免尽免”的原则,严格执行免租政策,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能享受到政策。

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持续加大督导力度,落实好免租政策,支持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1650625631831.gif


微信图片_20220422185600.jpg

第五期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20195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650625709392.png

192111月到19225月,全国有18个城市建立了地方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达5千多人。随着建立全国性组织的时机逐渐成熟,1922222日,上海团临时中央局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的名义向各地团组织发出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准备4月在上海召开全国青年团代表大会。

微信图片_20220422185609.jpg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大沽路400-402号)


后因192012月至19219月,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长期居住在广州,他对广东的革命形势、青年运动了如指掌。同时广州的政治环境比较好,并且全国劳动大会也将在广州召开,党、团中央于是决定将会议召开地址改为广州,党中央决定派陈独秀、张国焘在广州指导团的一大的召开。

微信图片_20220422185612.png

各地团的章程

编写: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部分来源:上海发布、东方网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责任编辑:陈思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