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62场)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长宁区副区长杨元飞,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 总体在封控区、管控区 集中隔离点内发现 据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4月22日我市新增273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063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4月22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57例、危重型患者18例。 4月22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2例。平均年龄88.2岁,最大年龄99岁。12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多脏器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呼吸功能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脑梗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等。上述病例均未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患者入院后,因原发基础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875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0768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吴乾渝指出,从近阶段疫情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增阳性感染者总量基数大、仍处于高位波动,总体在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点内发现。
五区增幅较大 昨日增加幅度较大的区:浦东新区(较前日增加约3000例)、松江区(较前日增加约2000例)、宝山区(较前日增加约1000例)、黄浦区(较前日增加约800例)、杨浦区(较前日增加约800例),与近期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等现象普遍存在)、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疫情有关。 吴乾渝表示,针对社区防控,封控区严格做到“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做到“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 针对聚集性疫情较为突出的企业、工地等,进一步强化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封控措施,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加强健康监测和人员筛查,做好厂区内的环境清洁消毒,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长宁区推出18个“小哥驿站” 保供离不开快递小哥,长宁区目前有多少快递人员在岗?了解到有些快递人员为了工作在外面露营露宿,这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据长宁区副区长杨元飞介绍,长宁区目前有1073名快递小哥在岗服务,他们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是保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快递小哥的服务保障,长宁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是推动“应放尽放”,在确保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快递小哥回到保供岗位,充实人员队伍。 第二是建设“小哥驿站”,整合区内资源,先后推出了18个“小哥驿站”,包括宾旅馆、文化设施、企业园区等,方便快递小哥们集中居住、临时休息、闭环管理,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歇歇脚,吃口饭,充充电。 第三是开设绿色通道,通过“固定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的组合模式,让小哥们的核酸检测更加快速便捷,减少等候时间,优先出具报告。 第四是强化防疫举措,压实电商平台管理责任,确保核酸检测、抗原测试、个人防护、场所消杀等防疫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同时按照每天上岗人数10%的比例,抽查核酸和抗原检测结果,努力让小哥能够“安全上岗”,让市民能够“安心收货”。
长宁区211个保供网点订单数量 呈稳步上涨态势 前几天长宁又公布了一批保供点位,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区内已经恢复的超市卖场和电商平台的情况?另外对政府发放的保供物资,如何做好质量监管? 杨元飞回应道,长宁区按照最新的“三区”划分的要求,整合区内各方面资源,先后公布了三批保供名单。 目前,网点数量达到211个,在岗工作人员2375人。在保供工作中重点抓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注重“点线面”结合,通过大型商超、区域性菜场等核心网点的带动,让分布在10个街镇的电商前置仓、物流站点形成“分装线”、“配送线”,激活便利店、餐饮店、药店等“社区小店”量大面广的优势,进一步形成立体的保供网络。 从目前情况来看,所有保供网点订单数量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我们已经从每日订单在一周前5.2万单增长到昨天13.6万单。 另一方面是发挥“大平台”的作用,支持各类电商平台开展保供服务,特别是支持重点企业拼多多在长宁的临空园区临时开设两个网格仓,让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保供能力。目前,这两个临时网格舱日订单超过3.5万单。 同时,长宁区非常注重国企托底保障作用,开发出“美天菜小睿”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志愿者上门、集采集送的方式,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购买生活物资,目前已累计订购超过4.2万单。 关于政府发放的保供物资,杨元飞表示,长宁区成立了由区商务委、市场监管局、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通过全区统一采购、严格资质审核、现场抽检留样等手段,努力把这件事关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市绿化市容局: 组织环卫一线作业人员尽快复工复产 开展集中垃圾清理行动 市民封控在家已经比较久了,每天都会有大量生活垃圾产生,如何做好清运处置?另外,个别道路出现垃圾堆积的现象,如何加强清理?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回应道,疫情期间,尤其是实施封控管理以来,本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封控区域要求足不出户,市民扔垃圾需要小区物业或志愿者上门协助。 这段时间,在居委的组织下,广大物业从业者、志愿者辛勤付出,基本保障垃圾及时驳运至小区垃圾箱房。但也有部分小区存在收集贮存时间较长、驳运不及时等现象。 对出现阳性感染者、实施封闭管控楼栋的生活垃圾,实施专项清运并直送焚烧厂无害化处置,相关人员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清运作业强化全程消杀。 因此,专项清运作业量大,但效率比平常低。据统计,2月份专项生活垃圾日均73吨,这两天达到每天3300吨。 另外,由于大量人员被封控在居住地等因素,4月17日统计环卫一线作业人员到岗率只有46%,垃圾清运力量受到影响。 总的来看,4月1日至4月20日,全市日均生活垃圾量下降到17700吨,比2月份日均下降19.6%,但在岗的环卫作业人员仍需要加班加点,才能保障垃圾及时清运处置。 发现确实存在个别道路垃圾堆积现象,特别是小区门口、商店门口,有的快递盒子、食品包装等拆开后就堆放在门口。此外,由于封控的原因道路保洁频率也低于平常。 针对这些问题,市绿化市容局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要求各区在落实防疫要求的基础上,组织环卫一线作业人员尽快复工复产。根据全市管控区域调整情况,同步安排道路保洁、垃圾清运作业力量,力争垃圾日产日清。 另一方面,结合预防性消杀工作,开展集中的垃圾清理行动。4月17日、19日已经开展了两次道路大冲洗,清除卫生死角盲区2405处、清理垃圾744吨。唐家富表示,下一步还将对垃圾堆积严重的区域继续组织专项清理行动。
市爱卫办:做好科学消杀要注意“六不” 近期全市正在开展环境消杀,但是有些消杀方式引起了质疑,比如大量喷洒石灰、对着绿化带使用消毒剂等等,能否介绍一下如何进行科学消杀? 市爱卫办副主任王彤介绍道,清洁消毒行动是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之一。近期,市环境整治消杀专班、市爱卫办会同市疾控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等制订了18个技术规范和指引,推出了20多个面向一线操作人员和广大市民的消毒知识科普材料。 消毒是有一定专业技术要求的,如何科学、有效消毒?至少要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对阳性感染者转运后的住所、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公共区域、发生过阳性感染且即将复工复产的单位、出院出舱治愈感染者携带的物品、快递集散场所和小区收发地点等的消毒,这是当前消毒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选对方法。煮沸法主要用于餐(饮)具。擦(拖)拭法一般用于硬质物品、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浸泡法一般用于耐湿的玩具、织物等消毒。喷洒法常用于公共场所物体表面的消毒。喷雾法常用于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剂应查看备案情况、有效期,并按照说明书使用;要配制合适浓度;要明确用途,明确是适用于物体表面还是空气消毒。 三是居家消毒有侧重。日常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勤开窗通风,日常勤洗手。居家消毒尤其要注意取团购、快递物品环节,要戴好口罩、手套,采取无接触式收货。物品外包装可使用消毒液喷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喷洒消毒以包装可见湿润或消毒液挂珠为宜,消毒后放置10~30分钟再接触。纸箱、包装袋等尽量留在门外。处理结束后,及时清洁双手。 四是避免不科学消毒。 针对当前一些消毒误区,市爱卫办提出“六不”: 1、不使用消毒剂直接对人喷洒; 2、不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 3、不对外环境(绿化、道路、墙面等)进行大规模消毒,包括用无人机、“大炮车”以及对道路播撒生石灰等; 4、不使用消毒无效的方法(如用烟雾机、弥雾机)进行消毒; 5、不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 6、不往下水道大量倒消毒剂、投消毒片。 王彤指出,这些做法基本无效,而且造成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等后果。比如往下水道过量投放消毒剂,会腐蚀管道,也污染环境。只要居民楼邻居之间下水道的气流是不相通的,通过下水道传输病毒的可能性极低。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理想高于天 青春梦启航” 弘扬航天精神主题思政课 (战疫云团课)即将上线! 本次系列课程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指导,由上海市团校、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主办。课程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请各学校做好组织动员,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集体收看、学习。 第一节课:听习总书记谈“航天梦”——走近“神州十三号” 主讲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樊萍 首播时间:4月24日(周日)中午12:10—12:30 收看平台:哔哩哔哩—UP!云课堂专题页(可扫描海报二维码收看) 


第六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021年7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之所以选择在5月5日召开是有含义的,1922年5月5日年正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在这个纪念日召开大会,表明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先驱》报道团的一大召开

团的一大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
之所以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更为年轻的青年团”,这基于三方面史实:一是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随即就委派党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牵头组建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时,党的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尚未满一个月。二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团一大1922年5月召开时,党成立还不满一年。三是当时党的成员大多数是青年人,中共一大13名正式代表平均年龄28岁,而青年团成员的年龄更为年轻,团一大选出五位执委——施存统、张太雷、高君宇、蔡和森、俞秀松,他们的平均年龄才24.6岁。 
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上左为施存统(书记),右为张太雷,下左为高君宇,中为蔡和森,右为俞秀松
编写: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部分来源:上海发布、东方网、劳动报 责任编辑:黄奕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