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63场)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嘉定区副区长李峰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每日新增感染者特别是 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 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4月23日我市新增140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965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4月23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19例。
截至4月24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450200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377306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24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6626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安排好接返工作。 近期,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增多,重型、危重型人数有所上升,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比较高。因此,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 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按照国家“动态清零”总方针,专家认为如果社区存在比较广泛的传播,就必须做大规模核酸筛查,迅速从人群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专家指出,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能有效识别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分区分级检测推进模式,将继续开展分区分级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请大家能够继续理解并积极配合核酸筛查工作,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文明排队不聚集、不交流,保持2米以上间距,遵守采样检测点的现场秩序。 赵丹丹指出,前一段时间,在广大市民朋友的大力配合下,在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每日新增感染者特别是社会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 但形势仍然严峻,每日新增还在高位。恳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给予理解和支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巩固前阶段清零攻坚行动成果,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闭环隔离管控外发现的 新增阳性感染者比例逐渐降低 这两天感染者数量有所回升,大家有点担心,能否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疫情形势是否可控? 赵丹丹回应道,从近阶段的疫情数据情况来看,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还是比较多,处于高位波动状态,主要是在部分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疫情有所抬头。因此,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上海疫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 从近期疫情数据的分析来看,新报告的阳性感染者,在闭环隔离管控外发现的比例逐渐降低,总体是在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点内发现。从绝对数量看,昨天的新发感染者数量较前一天下降了1733例。 针对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情况,市、区两级防控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四方责任”,加强健康监测和人员筛查,做好有关区域内的环境消毒,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赵丹丹说道,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深入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进一步巩固扩大清零攻坚工作成效,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推动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增配重症医疗团队 畅通转诊通道 早期干预高风险患者 最近死亡病例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直接原因是基础疾病,新冠对他们到底造成哪些影响? 赵丹丹介绍道,本轮疫情以来,本市共有死亡病例8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81.10岁,最大101岁。 上述病例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终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一般来说,高龄老人免疫力低、体质弱,是新冠的易感人群。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增加救治难度。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对于防止感染者转变为重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病例中发现新冠疫苗接种率低,只有5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增配重症医疗团队,畅通转诊通道,早期干预高风险患者,防止轻型转重型,减少重型患者比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加强基础性疾病的专科化管理,做好疑难病例的会诊与指导,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还是一句话,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
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积极做好市民的就医保障工作 市民反映不少市级医院门急诊业务还没有完全开放,现在诊疗服务还有非紧急手术恢复情况如何?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指出,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有比较大的增加。 相比4月初,36家市级医院的门诊量增长了103%,急诊量增长了65%。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市级医院在门急诊服务和手术方面主要开展了这样一些工作: 一是在急诊方面。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近期,还通过增设专人接听、设置语音提醒等方式,保障与市民沟通渠道的畅通。 二是在门诊方面。在开齐、开全各个专科门诊的基础上,不少市级医院根据人员情况、空间布局,逐步扩大门诊,特别是专家门诊的服务规模。同时,不少医院也组织了一批高年资的主任在普通门诊看诊,保证门诊医疗质量。 同时,针对市民封控期间提出的配药需求,市级医院还组织增加了一批简易门诊和志愿者代配药门诊专窗。针对孕产妇、放化疗患者、血透患者等特殊群体,不少医院也探索了一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措施。 比如,有的医院通过微信群把“准妈妈”们组织起来,产科医生在群里和大家互动,及时解疑释惑、合理安排就诊需求。有的市级医院安排主管医生对接门诊放化疗在治患者,根据疗程统筹合理安排患者来院时间。这些好的做法,我们也正积极在面上推广。 还在18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增设了26个应急血透点,尽量满足有特殊要求的血透患者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三是在手术方面。市级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急诊手术的开展。 近期,市级医院也努力为在院患者开展限期和择期手术,同时重点梳理、优先开展恶性肿瘤(限期手术)等各类疾病的手术。从监测数据来看,近期市级医院的住院手术量不断上升,本周的手术量相比4月初增加了一倍。 王兴鹏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做好市民的就医保障工作。
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 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 这两天重型患者的数量又有所增加,大家关心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情况,能否介绍一下? 王兴鹏介绍道,这两天重症患者数量有所增加。 本轮收治的重症患者中,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老年患者的比例比较高,目前在市级定点医院患者中,7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二是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比例比较高,超过60%,其中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的占比四成,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这类患者疫苗接种率比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本轮重症患者救治中坚持三个原则,即防止轻转重与重症救治并重、新冠救治与基础疾病治疗并重、中西医治疗并重,主要从三个层面综合施策开展救治工作。 一是加强市级定点医院的救治能力。针对本次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的特点,我们汇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36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共同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家市级定点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 在硬件配置上,配齐设施设备,满足临床救治需求。同时,建立对重症患者早监测、早预警、早研判、早干预的救治工作机制,重点关注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 二是调配市级医疗资源支持市级定点医院。发挥市级定点医院母体医院的综合学科优势,组建医院多学科专科治疗组,对所属医院收治患者逐一研判。 同时成立了15个专科5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市级专家团队,利用紧急开发的会诊平台系统,对市级定点医院重症患者实施清单式管理,每天固定时段进行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一人一策开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是支持指导各区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我们成立了由300余名专家组成的8支市级专家救治组。每支专家组包干负责2个区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与区级专家组协同开展联合会诊,指导做好相关救治工作,并将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救治工作机制、配强医疗力量、强化医政管理,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
嘉定建立“4+7+12”联动机制 保障居民应急就医配药需求 封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市民求医问药的需求积累了不少。嘉定区是怎样保障居民应急就医和配药需求的? 在回答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提问时,嘉定区副区长李峰表示,现阶段,为满足市民应急就医和配药需求,嘉定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安排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到定点医院(南翔医院),防范区居民到其他医院就医。 同时向各街镇发送工作提示,明确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就医流程,建立急危重患者120紧急就医绿色通道,以及非急危重患者就医流程,畅通“居村上报-家庭医生初诊-救治团队研判-定点医院收治”便民途径。 建立了“4+7+12”联动机制,即4家区级职能部门与7家区级医院、12个街镇联动,落实专人负责就医服务保障队伍,建立扁平化工作平台。 二是建立需求收集、医疗研判、协调处置、跟踪服务闭环管理机制,组建就医服务志愿者队伍,对封控区、管控区内居民就医配药需求进行排摸,并制作志愿者培训短片,告知相关任务和注意事项,统一标准、规范服务。 尤其是针对多次就医需求人群(如孕妇产检等),提供持续跟踪服务。4月共完成就医服务26700多人次。 三是根据前期排摸需求,做好送医就诊安排。除120转运急危重患者外,区交通委及各街镇还配备就医专车230多辆,由志愿者陪同护送,建起快捷畅通就医通道。 最后一个是成立代配药志愿者服务队,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线上,各街镇指导市民使用健康云、互联网医院等平台进行配药。线下,为市民提供“收集、代配、送药”全流程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开通代配药绿色通道,增加配药诊室,延长配药时间,放宽家庭医生延伸处方范围,加强区级医院药物调配。 社会化购药方面,截至4月23日,全区零售药店目前共有160家营业(其中81家为医保定点药店),覆盖12个街镇,多种渠道解决市民配药需求。
嘉定区根据企业特点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之前公布的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录里,相当一部分是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作为有众多汽车生产企业的区,嘉定如何根据企业特点,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李峰介绍道,之前公布的全市666家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录中,嘉定有125家,其中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97家。目前,区里73家复工企业中,汽车相关企业49家。 为进一步做好汽车企业复工复产,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尽早启动。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做好准备,4月后,区里留有211家工业企业保持封闭生产状态,近5万名员工在岗,发生疫情的企业不超过5%。 最近,又进一步制定工作方案和详细指引,封闭生产的企业继续生产,并加快启动未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划定第二批重点企业名单。 二是从严手势。制定复工复产“一企一方案”,确定企业返岗人员名单,申办“复工码”;对返岗人员按岗位风险级、班次等进行分组管理,减少交叉流动;对进厂生产、生活物资进行消杀,实施无接触转运。 同时,做好应急预案,按一定比例设置复工企业隔离用房,应对紧急状况。 三是全面服务。成立服务企业防疫专班,各街镇为重点企业安排点位长,负责联系服务企业。针对供应链上物料运输问题,上汽集团在安亭设立生产资料保供中转站,做好跨省物流。同时,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的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保障,提供全面服务。
“重症八仙”中 已有三位专家抵沪 据健康时报消息,曾经驰援武汉的“重症八仙”,现已有三位专家奔赴上海进行支援。 4月7日,“重症八仙”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就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通知,奔赴上海支援,与全国重症专家一道指导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相关工作。 4月21日,刚结束吉林支援工作没几天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华西天府医院院长、“重症八仙”之一的康焰也紧急奔赴上海,将围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另外,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邱海波,也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奋战在抗疫一线。 4月18日,邱海波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收治的情况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老年感染者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容易演变为重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重症病例要一分为二地看,一种是单纯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从轻症发展为重症,另一种是多种基础疾病叠加新冠,两种情况都会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目前,上海正努力做好“关口前移”,避免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发展成重症。
  
这个春天 上海众志成城,齐心抗疫 按下“暂停键”的城市 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沪”
居委干部、医护、志愿者、配送小哥
……
他们说,只要心在这里,城就在这里


第七期 “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2019年5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为动员全团行动起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会上,青年团郑重宣告:我们决议不再使用“以前那种不甚合当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名称,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是帝国主义、军阀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最恐怖的名词,我们正应当很勇敢的揭示我们共产主义者真面目,让他们在我们的面前发抖。” 
团三大的《决议案及宣言》
团三大闭幕后,共青团中央马上组织各地方团组织和广大团员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协助党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广大共青团员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崭新的姿态,成为推动大革命高潮到来的重要先锋力量。 编写: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部分来源:东方网、健康时报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责任编辑:陈思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