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渔阳里 见证了一代代青年不一般的奋斗 如今,迎来了一位新朋友 周冬雨担任渔阳里青年志愿服务大使 她在这里等着和你们一起 倾听渔阳里的声音
城市中 总有一些地方 被人铭记

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 这座石库门小楼曾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 隔着一整个世纪 来到了你们 最初开始的地方

谢谢你们 用肩膀 扛起希望

听过太多 有关于你们的故事 那一群“90后”“00后”在这里学习 在这里碰撞思潮 在这里创造时代

来到这里 才会有 不一样的感动 仿佛看见了 你们的足迹

我们见证着 不同时代的 壮阔波澜

在这里 似乎还能听见 那时 你们许下的誓言

那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初心 追随先烈的脚步 感受青年的力量 我是渔阳里青年志愿服务大使周冬雨 在这里,等着和你一起倾听渔阳里的声音

当青年演员周冬雨接过“渔阳里青年志愿服务大使”的证书时,灿烂地笑了,她说:“我真的觉得,我很光荣!”
带着证书赶往剧组的她,特地恭敬地问了一句:“我能带走这把扇子吗?”扇子上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是团旗的重要元素,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她坦言,这次对渔阳里志愿服务的推广,和以往拍戏、获奖的感觉不同,这份喜悦里承载着很多使命感。

“我相信很多人跟之前的我一样,不太了解渔阳里,但当你来到这里,真的有种独特的穿越感,就像我在宣传短片中说的那样,‘在这里仿佛能听见那时的誓言’”

周冬雨坦言从不了解到被感动,只需要踏入“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这幢别致的小楼里,静心感受历史是能获得力量的,更能滋生使命感——知道如今的盛世得来不易,知道不同时代的同龄人都是如何奋斗拼搏,就能更好地鞭策自己。

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八名平均年龄仅24.5岁的青年在新渔阳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机关设在当时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在这里还诞生了党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 60 余名来自各地的青年先后在这里学习。这里还有党组织领导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讯社,将中国的青年强音传播给世界。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
青年吸引青年,青年汇聚力量。1920年,渔阳里聚集起大批有志青年,共同参与风风雨雨的兴国之路,从这里播撒出去的点点星光,汇聚成了革命的熊熊烈火,深刻见证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伟大征程。
“我现在好像接到了接力棒,如果可以,我想和大家一起奋斗,和当年‘90’后‘00’后一样,热爱生活,追逐梦想,敢拼敢为”。周冬雨在渔阳里感受到了“初心”的力量,也呼吁所有的青年,来到渔阳里,倾听渔阳里,同时成为渔阳里的志愿者,帮助更多人了解这段不一般的历史。
 青年演员周冬雨接过证书
2020年 新渔阳里依然伫立在淮海路 这里见证了一代代团员青年的成长 也必将唤起更多新时代青少年 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断追梦的精神品质

文字:陈晨琪 摄影:@WarmStudio @Eric-Tsui 常鑫 责任编辑:黄奕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