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9日)下午两点,松江区沪亭南路某小区门口,张卓臻和张思远两兄弟轮流抱着“吉祥”,温柔地抚摸着它,舍不得松手。
“吉祥”是一只出生刚满两个月的幼貉,因为机缘巧合,它被居民救助,得以存活并健康成长。 这场疫情下的特殊告别后,“吉祥”被送往上海动物园的哺育室,将进行近一个月的防疫隔离,再由园方正式收养。 
6月9日下午,“吉祥”平安抵达上海动物园
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吉祥”要走了,张卓臻和张思远的脸上写满不情愿。妈妈胡楠也很不舍,但她告诉记者,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来照顾“吉祥”,才是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我们爱它,也想把它一直留在身边,但这种爱是自私的。它不是家养的宠物,而是个特殊的‘姑娘’,需要回归它的群体,将来才能‘谈恋爱’‘结婚’‘生子’。”胡楠说,“吉祥”理应追求更自然更适宜的生存方式,人没有权利剥夺它的自由。 虽然尽量保持理性,但在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交接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胡楠反复说了好几次:“要是收养有困难,就送回来,我们继续照顾。” 5岁的张思远告诉记者,“吉祥”其实最喜欢的是外婆,这两个月朝夕相处,“吉祥”似乎把外婆当成了妈妈,听到外婆的脚步声,就会主动跑过去,“别人的味道它不喜欢,只有趴在外婆的手上,才睡得着。” 记者注意到,这场告别仪式中,话最少的就是这位外婆,她忙着用手抚摸“吉祥”的肚子,帮助它排便,忙着帮“吉祥”准备好它熟悉的玩具和垫子,甚至连它之前喝惯的羊奶都带来了。 “刚开始照顾它的时候,还没巴掌大,现在胖了,软毛也长出来了,我知道送去动物园对它更好,但我真的舍不得。”外婆的眼眶红红的。 
充满爱心的一家人
长不大的“小狗” 胡楠表示,最初是邻居发现了“吉祥”,4月8日,刚出生的它躺在院子的草丛里,身上还连着脐带,以为是刚出生便被遗弃的小狗。 
“吉祥”刚被发现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邻居在小狗周边并未发现母狗的踪迹,又不擅长喂养,拍照发到小区微信群里求助。胡楠一家有丰富的养狗经验,尤其是胡楠的妈妈,多次照料怀孕的猫狗并帮助它们生产,就主动收养了这只“小狗”。 送到胡楠家里时,“小狗”已经全身冰凉,足足孵了48个小时的电热毯,才缓了过来。照料一段时间后,“小狗”再度休克,胡楠一家接力按摩小家伙的心脏,它又一次奇迹生还。 对于这只“小狗”,小区业主都很关心,天天有人在微信群里“催更”,拜托胡楠多晒“小狗”的照片、视频。得知它数次转危为安,大家都觉得是一条“幸运狗”,便给它起名“吉祥”。 胡楠说,真正怀疑“吉祥”不是小狗,是在5月中下旬的时候。一来,将近两个月大的小狗不可能长得这么慢,体型过小。二来,“吉祥”的粪便味道明显有别于小狗。第三,“吉祥”的爪子更像熊爪。 于是,胡楠联系了认识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很快确认“吉祥”竟是上海“土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 经过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沟通协调,“吉祥”在上海动物园有了新家。 

两个月大的“吉祥”还是小小的,惹人怜爱 陈玺撼 摄
只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心市民对野生动物的及时救助和悉心照料,让我们敬重、感动,但不鼓励所有市民都这样做,有时候只有爱心是不够的。”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即使貉是上海“土著”,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不认识、不了解它,更不要说去救助、收养它,这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如今,上海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建议市民发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后,第一时间通过拨打电话12345等方式,联系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由专业人员处理。 这一次,“吉祥”其实相当幸运,遇到了有丰富经验的居民,将它两次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如果“吉祥”遇到了非专业人士,有爱心但“技术”不过关,很可能已经夭折,又或者因为“底子”差,在两个月的家养环境中发生不测。 

上海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将“吉祥”放到车辆上,立即送往上海动物园
李梓榕特别提到近期崇明发生的一个救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例子。 今年5月的一天,一只纵纹腹小鸮幼鸟飞入市民家中,被热心市民放到纸盒中,带到附近的派出所。经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幼鸟无明显外伤,但因其太小尚不能自主觅食,后送至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站,交由专业人员照料。 没想到,幼鸟送到派出所的次日,一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在派出所周边徘徊,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野保部门工作人员猜测鸟窝应该就在附近,这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可能是闻到气味前来寻找同类。于是,幼鸟被送回派出所,期待它的同类能将其带回种群。 “热心市民当时再等一等,不急着主动干预,让成年鸟来寻找幼鸟,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李梓榕表示,疫情期间,各区林业站工作人员收到了比往常更多的野生动物求助电话,其中不少涉及野鸟在居民窗阳台上筑巢育雏的求助,专家均建议不要惊扰成年鸟或触碰鸟巢、鸟蛋、幼鸟。 这种“克制”的方式,恰恰是对待野鸟最科学的方式之一。 
飞到居民家中的纵纹腹小鸮幼鸟 图片来源:上海崇明


第五十二期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赞扬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青年一代,深刻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青年们披坚执锐、挺身而出、一往无前,在生死考验的特殊环境中体悟人生、触摸社会、感知国家,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诗篇。 编写: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是青年报社73岁生日! 创刊于1949年6月10日的《青年报》 是新中国成立前夕 我国第一张公开出版的青年报纸 深刻影响了几代青年的成长 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 70多年来,《青年报》永葆青春 一直以年轻形象活跃在青年身边 陪伴和服务着自信成长的中国青年 今天生日,也为大家准备了超值生日福利! 青年报·青春上海携手NOWWA挪瓦咖啡 共同为青年们送上540杯咖啡福利 只需支付一分钱 就能喝上一杯现磨咖啡 先到先得! 
重磅预告 青年大学习积分商城 下周一也将上线咖啡福利兑换 敬请期待 
来源:上观新闻 整合:青春上海实习生 杨昊霖 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