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为全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年大有可为。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就是一个倡导青年发展、助力全球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
今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 聚焦世界青年发展论坛 讲述以青年之力 塑共同未来的故事 节目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青年:肖寒。肖寒是第十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队长。2018年,他带领9名队员赴老挝万象,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以青春热情,服务老挝教育和社会发展,增进了中国与老挝人民的友谊。 

肖寒作为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志愿者代表,于2022年7月23日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以“从黄浦江到湄公河,我们用教育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主题,在“青年行动案例分享”环节进行分享,介绍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如何助力老挝青少年成长。 
从黄浦江到湄公河 我们用教育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 ——肖寒 2018年,我和9位队员参加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从黄浦江到湄公河,6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们与当地青少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我们与老挝学生之间,因教育而改变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包容”。我的队友林医生,除了医疗救治外,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在诊疗中带教老挝的医生。有一天她告诉我,一名高烧儿童前来就诊,经诊断是一种罕见疾病,林医生根据国内经验,给出治疗方案,并向她带教的医生解释,对方也提出当地的治疗建议,在认真探讨后,发现如果综合两种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最终,孩子也得到成功救治,对于林医生和她的老挝同事来说,这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验。 
林医生(右一)
在后来的带教过程中林医生会主动向老挝同事请教沟通。同时也发挥所长,在常规带教基础上,为老挝医生传授一些基础中医理论。在这样的教学相长中,双方的医疗水平都得到了一定提升,而林医生也成了一名“老挝医学文化粉丝”。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公平”。我们所有志愿者除了承担专业技能服务以外,还会为对中文学习有兴趣的老挝青少年提供免费汉语教学。 
我有个学生叫苏,她中文零基础,但学习特别认真努力,是所有学员中进步最快的。但她几乎不参加与其他学员的课后活动,一到下课就匆忙离开,后来才得知,原来苏的家境相对窘迫,需要兼职打一些零工,住得又比较远。我好奇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来学习中文?她告诉我,通过媒体得知,因为“一带一路”倡议,为老挝带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她意识到学好中文,可能是改变未来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契机。苏的执着努力让我倍受感动,我们不仅通过各种渠道,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教材和教具,还在她的建议下,开通了线上教学,即使回国后,我们和学生们也经常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分享两国发展的点点滴滴,把中老都当做彼此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2002年至今,从黄浦江到湄公河,118位上海青年志愿者接续奋斗,把教育梦想,传递给万千老挝青少年,帮助在医疗、信息、体育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进步和历史性突破,架起了两国青年心意联通的桥梁。更有无数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在奋斗服务的第二故乡奉献青春、播种希望、成就梦想,让中外青少年之间文明互鉴、发展共享、民心相通,让教育成为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遇和引擎。 
什么是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是我坚信,无论哪种答案,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能让教育者和受教者,最后都心怀感恩、受益终身!
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简介 老挝,与中国山同脉,水同源,比邻而居。2002年起,为配合国家外交战略,援助老挝经济社会各领域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团市委先后派遣了11批共118位青年志愿者到老挝开展中英文教学、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新闻广播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部分来源:共青团中央、焦点访谈、中国青年杂志 制图:吴佳斐 见习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