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8月第一篇推文,留给他们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8-01 点击量:


8月的第一篇推文

第一条朋友圈

留给最可爱的他们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349.jpg

还记得

这些不寻常的春夏秋冬吗?


1949年解放上海

1949年5月12日

上海战役打响

三大战役胜利不久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响彻大江南北

解放上海迫在眉睫

面对国民党军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

毛泽东提出

“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不仅要消灭敌人

还要保全城市,争取人心”

当时陈毅讲了一句话

“人口最密的地方

一发炮弹打上去以后就死很多人

所以开枪,你看不到不要打

看不准不要打,不要误伤老百姓”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16.jpg

解放军围攻外滩守敌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坚决执行上级命令

使用步兵和轻武器

以短兵相接的方式歼灭敌人

解放军战士一批一批倒下

又一批一批往前冲

苏州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在渡江战役之前

三野就制定了

《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其中有不准开炮、不搞爆破、不使用重武器

以及“不入民宅”这一条

陈毅斩钉截铁地说

“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

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见面礼搞不好,是要被人赶出来的

野战军,到了城里不准再‘野’

纪律一定要严!”

陈毅要求各级干部下保证书

无条件坚决执行

部队全部模范地执行了入城守则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20.jpg

人民解放军经过南京路


1949年5月27日

杨树浦发电厂、自来水厂守敌缴械投降

上海市区枪声停止,宣告全部解放

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

上海市民推门出户看到的是

在自己家门口

成排的解放军战士

全副武装露宿街头

上海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

攻入城市,打了胜仗

却坚持“进城不扰民”

下雨天居然不入民宅

就这么睡在潮湿的马路上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23.jpg

解放军严守纪律,不扰民,露宿街头

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

三野规定解放军入城后

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

甚至部队吃的饭菜

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

再送到市区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28.jpg

原上海警备区副政委阮武昌说

(百姓)就给我们碗里面倒饭还倒菜

当然我们不肯啦

不愿意,大家就跑啊逃啊,四下里逃

当时我记得有一位大妈

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很生气

她说:“我真没有看到像你们这样的部队”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32.jpg

新生的上海市

电灯是亮的,自来水未停

电话畅通,工厂学校也保护完好

当晚七点

播音员夏之平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这个崭新的呼号开始播音

向千千万万的听众宣布

上海解放了!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35.jpg

上海人民庆祝解放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

为了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

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朝鲜

与金日成首相代表中朝两国政府

发表联合声明向世界宣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年底前全部撤离朝鲜

志愿军从3月15日到10月26日

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39.jpg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朝军队连续发动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敌人赶回三八线,敌我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这是志愿军某部渡过汉江后围歼残敌。


战争停止了

但给朝鲜人民带来的伤害却不会消失

殷悦书和宋廉夫妇

是1953年进入朝鲜战场的

那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

殷悦书回忆,当时朝鲜满目疮痍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炮弹坑

方圆几公里内很少见到房屋

偶尔有几户人家,房子都是用茅草搭建的

而且家里大多数只有女儿、老人和孩子

大部分部队开始陆续回国

而殷悦书和宋廉夫妇所在的部队并没有走

他们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开始重建工作

“当时,毛主席给我们安排了

为朝鲜人民办的三件大事:

一件是盖房子、一件是开垦农田

还有一件是修水库”

重建工作大部分由志愿军战士完成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43.jpg

那时朝鲜劳动力极少

妇女儿童只负责给劳动的战士送水

战士的食物和很多朝鲜人民的食物

都是由中国提供

“当时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关系非常好

除了援建工作外

很多战士为朝鲜人民干农活、干家务”

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和祖国汇报团

准备撤离朝鲜回国

当时欢送晚会在平壤举行

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一起载歌载舞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47.jpg

归国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举行告别联欢


离开朝鲜时,志愿军在朝鲜新义州坐火车

朝鲜很多民众到火车站送行

车站被挤得水泄不通,志愿军和送行民众

一一握手拥抱,民众们热泪盈眶

其中一位名叫福大娘的支前模范

将被炸了38个洞的一床床单

送给志愿军

她流着泪说:

“这是在我身旁牺牲的

一位志愿军烈士留下的床单

我们这里的母亲,永远感念中国儿女

感谢献出自己儿女的中国母亲”

在火车开动的一刹那

朝鲜送行民众的代表高喊:

“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万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殷悦书代表志愿军喊道:

“朝鲜劳动党万岁!朝鲜人民万岁!

中朝友谊万岁!”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52.jpg

朝鲜老人紧紧拥抱志愿军战士


在几年的艰苦奋斗过程中

志愿军从未拿普通群众一针一线

在朝鲜人民心目中

他们全部是万人敬仰的英雄

更是他们的亲人

按部队要求

除武器装备和个人物品外

其余所有东西全部无偿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55.jpg

朝鲜人民深情送别志愿军战士


10月26日中午12点10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官兵乘坐的

最后一列撤军列车到达丹东

等在鸭绿江这一侧的是

日夜期盼将士们凯旋的祖国人民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459.jpg

志愿军归国部队的炮兵部队受到丹东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98年抗洪救灾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

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年,长江流域暴雨频繁

最终酿成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数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奔赴前线

直扑滚滚洪流

1659592409346.gif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31集团军军长

98年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董万瑞将军

紧急飞临九江抗洪一线

在他的指挥下

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堵住了九江决口

成功围堰,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了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07.jpg

战士李向群,带病参加抢险突击队

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

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

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

最终,因为极度劳累而导致心力衰竭

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年仅20岁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11.jpg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20.jpg

战士高建成,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

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紧急关头,救生器材不够

他脱下救生衣给队友穿上

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

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

用尽最后的力气

将水中挣扎的战士推到大树边

精疲力竭的他却被一个巨浪卷走

于1998年建军节那天壮烈牺牲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25.jpg

战士罗伟峰,连续7次下水救了7人

当他第8次跳入洪水中时

被一位老大爷死死抱住

情急之中,他紧紧抱住了一棵大树

让老人坐在自己的肩上

一整夜下来,水涨一寸

他就将老人往上顶一寸

硬是用自己的肩膀扛到了天亮……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30.jpg

将士们纷纷立下生死牌:

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33.jpg

洪水像猛兽没过了肩膀

水里的战士用木盆托着孩子屹立不倒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37.jpg

饿到了极点,才想起要吃饭

累到极点,便在河堤上就地而眠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41.jpg

当记者采访董万瑞问道:

您两天两夜没睡觉了?

他双眼含着热泪哽咽道:

“我们的兵都不睡我们睡什么!

我们的兵非常好!非常可爱!能打仗!”

当水位慢慢回落

抗洪大军仍死守长江大堤

灾后,解放军还要冒着酷暑

帮助村民收割水稻

开展免费治病、维修等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46.jpg

被解放军救出的儿童,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安静地进入梦乡


1998年9月

几十万群众在凯旋门下

挥泪送别抗洪救灾的士兵

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泪水洒了一路又一路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50.jpg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558.jpg

无数群众高喊着

“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的口号

一双双激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灾民哭着喊着:

“亲人,啥时候再见到您呀?”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02.jpg

铁血将军董万瑞在火车站送别凯旋的战士

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戳中了亿万网友的泪点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07.jpg

《将军有泪不轻弹》,燕平/摄


2008年小木岭救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近7万人丧生,满目疮痍

地震灾区道路损坏严重

地面救援部队难以抵达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10.jpg

地震发生46小时后

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

在没有地面指挥引导、地面标识

气象资料的情况下

空军15名伞降队员

从4999米的高空完成惊天一跳

跳进了“孤岛”茂县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14.jpg

绝岭救千人


小木岭救援是从2008年5月16日开始的

当时小木岭由于地震导致道路垮塌

使得在岭上工作的近千名工人被困

事发地区交通完全阻断

大型施工设备完全无法开进

即使依靠人力进行施救

也需要翻越高百余米且近乎垂直的峭壁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18.jpg

但特功八连的战士们

偏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战士们制作出足够长的绳梯

派遣6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

登上百余米高,65度的陡坡

又徒手爬上高达十余米

坡度达80度的电站混凝土大坝

在宽度不到1米的水坝平台上固定软梯

这条软梯成了联结小木岭山上与山下的

唯一一条交通线

战士们将一批又一批被困群众护送

并将由于受伤、病饿

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的群众背在肩上

顺着绳梯爬下百米山崖

到第五日,小木岭所有被困群众

均顺利到达安全区域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24.jpg

在整场救援中

空降兵15军特功八连出动的总人数

仅有93人

6天内,仅凭人力

从绝岭之上一共救出756人

这支英雄部队

在这个叫小木岭的地方

书写了人类灾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28.jpg


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

2021年7月17-22日

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

郑州、新乡、鹤壁等多地

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灾害造成全省16市150个县(市、区)

1478.6万人受灾

多个拦水坝附近河堤出现决口

造成多个村庄进水,大量村民急需转移

灾情发生后,随时可能垮塌

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

在接到转移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任务后

冒着大雨紧急驰援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32.jpg

1659592877319.gif

火箭军某部救援士兵接到任务后

立刻向目的地机动

道路中积水严重

一度漫至军用卡车车窗

但士兵们仍坚定破浪逆行

承担了转移被困群众

封堵决口等艰巨任务

为救援蹚开了一条生命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640.jpg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01.jpg

河南郑州中牟县灾情严重

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驰援抢险

在连续奋战12个小时后简单休整

他们席地而睡时露出的脚

被水泡到浮肿褶皱,让人心疼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05.jpg

7月22日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

卫河河堤突发决口险情

一度达到40米宽

新镇镇多个村受灾

经过昼夜不停地紧急抢险

至7月26日凌晨2时27分

溃口被成功封堵合龙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11.jpg

7月26日下午

陆军第83集团军的官兵们

从鏖战多日的浚县卫河决口撤离

当地群众得知消息后

自发夹道相送,并高喊:

“人民子弟兵,你们辛苦了

浚县人民感谢你们”

送行的人群中

有人手拿五星红旗挥舞

有人抱着慰问品并不断往军车里塞

用最朴实的方式

向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子弟兵

道别、致谢

道路两旁群众

一直不停地往撤离军车上

扔水果等食物

又被士兵们反复挡回

1659593052075.gif

在党的领导下

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

这场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最终被战胜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19.jpg

70多年过去了

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24.jpg

60多年过去了

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31.jpg

50多年过去了

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37.jpg

10年、20年过去了

他们的梦想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40.jpg

那支叫人民子弟兵的军队

从未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45.jpg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51.jpg

穿上军装,你选择坚强无畏

钢筋铁骨,你突破身体极限

逆行而上,你不惧困难险阻

为国泰民安铸就钢铁长城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致敬人民子弟兵!

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

微信图片_20220804114755.jpg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学习时报、共产党员、红色之声、空军新闻、中国军网、央视新闻、中国防汛抗旱、鹤壁新闻网,微博@中国之声,知乎@共青团中央,抖音@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央广军事、@珠江经济台、今晚报等

制图:李肇

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