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废弃矿洞成网红打卡地?当地连忙封洞!年轻群体为何还在打卡野生“网红景点”?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8-17 点击量:


近日,四川省彭州市

龙门山镇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

导致部分在沟内戏水休闲的群众被困

共造成7人遇难、8人轻伤

连日来持续引发

网友关于野外网红打卡地的关注

 

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

成了近期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的

“避暑胜地”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639.jpg

在平台上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今年夏天有不少博主在矿洞前拍照露营,更有人进洞探险,精美的照片和刺激的攻略让矿洞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但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废弃矿洞真的适合旅游吗?

事实上,这些矿洞内岔路多像迷宫,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随时可能有落石。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村委会连日来顶着40度左右的高温,忙碌多天,终于把5个矿洞的洞口全部封死。


有小红书博主种草

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

在平台上以“矿洞探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系统虽然提示“危险行为,请勿模仿”,但仍有不少关于矿洞探险的图文,还有走进矿洞里拍照“拗造型”的画面。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645.jpg

而关于“杭州建德谢田矿洞”,多位网友指出,此前,其在小红书上的热度非常高,不仅有多位博主晒图文强推“种草”,还有博主在攻略中指出了具体位置。但目前,该位博主已经在原文中更新内容,提醒大家关于矿洞探险的风险,并且强调矿洞都已经封上了。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659.jpg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02.jpg

当地对洞口进行封闭


16日下午,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当地一共5个矿洞,此前都没人来探洞,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夏天,来矿洞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洞是相通的,不仅岔路多像迷宫,而且,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随时可能有落石,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前些天,当地采取了措施,用水泥和砖块将洞口进行了封闭,目前,当地5个矿洞的洞口已经全部封闭,无法再进入。据介绍,这些矿洞下一步是否开发,要等到勘探勘察完成后再决定。

工作人员表示,网上流传最多的是1号和3号矿洞,原本1号矿洞就是有铁门的,他们扒开进去了。后来我们放了三四块两吨重的巨石,也被他们拖开。这几天,已经把5个矿洞的洞口全部封死。


桐庐建德网红矿洞

是个关停的碳酸钙矿

据媒体报道,“杭州建德谢田矿洞”是个关停的碳酸钙矿。谢田村的碳酸钙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性开采,最开始粗放式地开采,在山上留下了10多个矿洞。直到2007年前后,采矿权收归国有,采矿点整合关闭后,最终由三家矿业公司得到采矿证,设立了3个采矿点。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06.jpg

桐庐建德网红矿洞。图自小红书


“有两家采了没两年就关闭了,那些矿洞封闭后也被杂草淹没;其中军祥矿业一直开采到2019年才关停,现在网上所说的1到5号矿洞就是当时军祥矿业留下的。”谢田村党委书记李晓伟说,这两年矿山在做勘探,探测还剩多少储量,这些矿洞也只是用铁门锁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10.jpg

小红书上的网红矿洞种草


网友们是怎么发现的?

前往矿洞的路崎岖坎坷,路况复杂,轿车颠簸得很厉害。既然路况这么差,网友们是怎么找到的?

“最早是桐庐那边的越野车爱好者们发现的。”钦堂乡村政建设办主任许林海说,谢田村与桐庐莪山乡一山之隔,沿着眼前这条路一直往山顶开,翻过山就是莪山乡,钦堂的千亩杜鹃就在山顶,所以这条路也成为越野车爱好者的选择,这两年矿石停采,他们就走进了路边的这些矿洞。

“我们在抖音上看到这些矿洞的推荐,考虑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就把矿洞关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16.jpg

小红书上的网红矿洞种草


近年来,野游屡禁不止

野生“网红打卡地”

为何对年轻群体有着这么大的吸引力?

野游背后有哪些风险和隐患?

出了事儿谁担责?

1660789247081.gif

锁住了?没开放?

为觅野地钻洞爬墙涉嫌违法!

在上海,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上海黄楼附近野地、丰翔绿地附近野地先后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小众野餐露营地”,有博主公然表示丰翔绿地“铁门一般会上锁,没人看管,可以直接钻进去”“还未对外开放,但是正门旁边有个入口可以溜进去”。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24.jpg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28.jpg

那些不负责任的“网红推荐”、罔顾事实的“网红滤镜”以及流量的怂恿已经让为寻野趣觅野地的游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也给更多活着的人敲响了警钟。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陈越峰告诉青年报记者,无视警示、逃脱费用、避开限制、想方设法钻空子去到景区或者未开放地等行为涉嫌违法,轻则受到行政处罚,若私自进入特殊禁区,重则还会触发刑事责任!

并且由于“野地”情况不明、环境复杂,若游客未经允许私自闯入,一旦发生任何意外,设施所有者和管理者可以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闯入者自身反倒可能因为侵犯他人正当权益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陈越峰提醒广大游客:“既然是禁止进入的场所,那么钻进去肯定是不对的,即使网络博主为了获得流量、博取关注公开说可以躲避开,可以随意闯入,但这种行为明显是违法的,违法的事情不能去做,否则会承担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出了事儿平台是否要担责?近日公众十分关注这一点。陈越峰认为,对于互联网平台上明显含有违规违法信息或教唆、煽动他人违法犯罪的内容,平台应该履行主体责任进行制约和监管,及时予以删除。并且,如若已经有人举报和申诉相关内容但是平台未予处理,平台可能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责令平台进行整改。

与此同时,平台内容创作者也应当注意发布合法合规的内容,以增进公益和增进用户的利益为基本原则进行内容创作,否则一旦出了事儿,不仅要承担相应责任,背负一辈子良心上的谴责,以后的内容创作也会难以为继,作品不再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应当追求健康的、合规合法的、良性的发展。

此外,陈越峰指出,属地政府监管部门也不能仅仅以柔性的方式进行劝说,一旦有了警示牌,就要让警示牌发挥警示作用,而不只是一个摆设。警示牌真正的力量在于它背后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违反的人一定要承担后果,至少要被纠正,避免“破窗效应”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野游为何屡禁不止?

年轻群体旅游方式已转变

本次引发公众关注的龙漕沟山洪灾害事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近年来,野游屡禁不止,全国多地都在发生因打卡野生“网红景点”出事的情况。

8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的“网红赶海地”“金石滩西海渔港”因浮桥断裂,导致600多名游客被困,消防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疏散被困群众,所有游客均转移至安全地段,万幸无人员伤亡。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30.jpg

断裂的浮桥


为什么互联网平台上

“小众”“无人”“野地”“秘境”这些字眼

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晓文指出,这是因为老百姓的旅游方式已然发生了转变。现在老百姓的旅游需求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种按部就班参观游览收费景点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自然的、非人为的、商业化不高的地方旅游,而不是以传统方式旅行。

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崇尚自由,喜欢亲近大自然,向往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外界干扰,喜欢有探险精神的东西,相比于跟团游,他们更青睐自己找地方,自己规划路线,给自由发挥最大的空间。所以现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去探险和自驾游,这也是社交平台上那些野生“网红打卡点”受到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有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仅仅是休息,不仅仅是看看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的东西,他们更想要贴近大自然,所以对人为的、过度商业化的、高收费的旅游景点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陆晓文分析道,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社会心理,所以互联网上一旦有人分享一些既不收费,景色又好,又没有人打扰的地方,游客们就会趋之若鹜。而那些户外矿洞探险、城市废墟游一类的内容推荐,则恰好迎合了年轻群体的游玩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去打卡的那些无人管理的“网红”野地往往没有相应的应急设备和急救人员,而年轻人本身又缺乏应急自救知识和能力,所以才会有一系列户外旅游意外的发生,显然游客不应当冒险野地打卡,要增强自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专家:敬畏规则、自然与生命,野游当回归理性

在流量的怂恿之下,野地“网红打卡点”屡屡“翻车”。而在龙漕沟山洪事件的相关视频里可以看到,河道内撤离的人群中仍有一些人不慌不忙,有的游客还想着要去拿财物,更有甚者在听到“山上涨水了”的时候侥幸心理作祟,还放不下手中的麻将,称“要把这盘打完”。

据悉,山洪暴发前,管理员胡敏曾为劝离河道中的游客连喊:“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快要涨水了,你们快跑。”但没什么人理他,不少人还在慢吞吞地收拾装备,洪水冲来时,河道中央没有撤离的几名游客被冲走。就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仍有游客看了网上推荐前去打卡,经村民劝阻后才及时撤离。

在听说了龙漕沟的山洪灾害惨剧后,仍有在户外野地戏水的游客向记者表示:“感觉我们这边没什么危险。就算有危险也没事儿,等到危险真的来了,跑也来得及。”

鲜活生命的逝去何其令人心痛,野游当回归理性。那么,面对互联网平台上各种“网红推荐”的野地旅游我们如何从容应对?怎样避免盲从?如何区分和辨别其中的信息?

陈越峰给了三点建议:

首先,老百姓自身守法意识要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做。

其次,要保持自身理性,只要我们足够理性,就不会盲从,面对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都总有自己独立的科学判断。

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无论是对规则还是大自然,都要保有敬畏,生命是很宝贵的,要珍惜生命,千万不要以身犯险。

最后,陈越峰也呼吁广大关注龙漕沟山洪事件的朋友:“我们应当尊重所有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既不能去吃‘人血馒头’,也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疾言厉色。我们一起怀着悲悯之心,相互提醒,理性地、守法地去安排我们的生活。这样整个网络的生态也会变得更好,“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34.jpg

《新青年·学习社》第二季

第三篇章:青春之家庭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

被称为“英雄夫妻”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对党员夫妇

缪伯英、何孟雄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37.jpg

缪伯英

她是杨开慧的发小

李大钊的爱徒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

她以身许党,巾帼不让须眉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40.jpg

何孟雄

他是毛泽东的好友

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共产党员

一生5次被捕入狱依旧坚贞不屈

被陈毅称为“真正的英雄”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43.jpg


· 本期长卷讲述人 ·

于美美: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上海青年讲师团讲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嘉宾。

微信图片_20220817135747.jpg

主要从事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在原创实景沉浸式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中饰演邓颖超,担任《百件文物进校园》党史教育活动的讲述者。推出《紧跟党走 锤炼初心》、《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等课程。 









作者:青春上海·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部分来源: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上游新闻、观察者网

整合:贝塔

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