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强台风一来,他们却兴奋地拼命去追!这些“追风者”真酷🤙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2-09-05 点击量:


超强台风“轩岚诺”来了

预计今天14时前后越过人民广场同纬度

最近距离上海海岸线约300公里

这是今年首个超强台风

威力不容小觑

上海关闭景观灯、轮渡停航

浙江气象预警已达80条!

多地中小学生停课

但有一群追风者

总是选择在这样的时候“逆行”出门

穿越狂风暴雨,奔赴台风中心

……


台风威力大、风险高

但有一群追风者

总是选择在这样的时候“逆行”出门

穿越狂风暴雨,奔赴台风中心


追风少年,想用镜头为气象科普出份力

7月2日下午,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

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登陆

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00后大三学生苏镝坷和上海的伙伴王路澄

携带气象传感器和摄影机等专业器材

驾驶着追风车连续5次进入台风眼

通过来回穿越

获得了气压、风速、湿度等数据

 拍摄到台风眼内高清影像素材

并测得台风过境时的气压变化曲线

 

说走就走的“追风”

五入“暹芭”台风眼

暴风雨前的平静

风雨来临时的咆哮

风暴过后的伤痕

都成了苏镝坷镜头中的画面

苏镝坷说: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

2019年台风‘米娜’,

2021年强台风‘烟花’,

如果算上我追击过的所有天气事件,

加上洪水追击,已经超过2万公里。”

仅2021年,他已完成100次风暴追击

去年追击台风“烟花”的时候

苏镝坷和同伴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这次追击台风“暹芭”却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追风”

1662442878685.gif

2019年,台风“利奇马”接近上海时,苏镝坷拍摄的画面。


7月2日

苏镝坷和王路澄结合大量专业知识

全面评估风险后制定追击台风“暹芭”策略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34.jpg

“我们这次的摄影系统和测量系统都是新的

精心准备过的,但是还没有实战过。”

在桥上观察到台风有加速趋势

他决定先布置好基本量传感器,果断上路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36.jpg

沿途暴雨夹杂着大风,苏镝坷专注驾驶

一旁的王路澄还在专心看着数据

判断台风登陆点具体方位

不断地进行微调,给苏镝坷指引前进方向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39.jpg

王路澄(左)、苏镝坷(右)


“吃风”并不顺利

但他们初心不改

追踪台风等强对流天气是有风险的

不仅会伴随强风、暴雨、闪电等现象

而且因为路径很难准确预测

经常要随机调整追踪路线

有时即便准备充分

追风也有很大风险

因此,每一场追风

都要结合大量专业知识

全面评估风险后才能制定追击策略

1662442957770.gif

苏镝坷在东北记录到的超级单体墙云。


苏镝坷告诉记者

他们想要“吃一口”回南风

测得台风眼里的各项数据

于是跟着“暹芭”的风眼走

沿着茂名港大道继续东行

寻找最佳点位,但过程不那么顺利

苏镝坷与同伴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每次实地追风前都会要查阅大量资料

利用各种地理系统评估最安全可行的追击方案

但是追风路上也并不总是坦途

其实以前追风时

苏镝坷和王路澄也遇到过不少“拦路虎”

在追“暹芭”过程中

苏镝坷的车陷进了泥土路里无法动弹

风暴过后,大雨渐停

一行人才敢下车

而眼前是一片狼藉

“台风和强对流天气具有危险性

普通人不能盲目追风”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46.jpg

在苏镝坷看来

每个风暴都有自己的个性

一次追风就如同和一个生命体“打交道”

获得了与风暴同频共振的机会

“它裹挟的风雨是温暖的,有热带海洋气息

它在云图上初生、发展、增强

巅峰、减弱、消亡

和人类的生命规律一致

值得记录和敬畏”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49.jpg

2021年,苏镝坷拍摄的江苏苏州超级风暴单体。


苏镝坷说他享受风暴带来的冲击

也喜欢风暴过后的宁静

真正处在风暴中的时间是短暂的

“经历了风暴后

会觉得彩虹就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52.jpg


心存敬畏,一路前行

为气象研究和防灾减灾做贡献

“由此可见,一个人追风还是挺可怕的。”

王路澄告诉记者

他没有一个人去追过风

但是一旁的苏镝坷却有多次独自追风的经历

苏镝坷被称为“火爆B站的00后科普大神”

作品《这才叫水视频》成为“入站必刷”

全网播放量超千万,追风总里程数已超过3万公里

总共追击了上百个对流天气系统

足迹遍布东北、内蒙、江苏和山东

1662443112814.gif

在内蒙古追风时,苏镝坷和伙伴的追风观测车与闪电的合影。


如今,对苏镝坷来说

“追风”不仅仅是一个气象爱好者的兴趣

他希望记录第一手天气数据

拍摄影像资料

为气象研究、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希望可以通过我的镜头

帮助大众树立对灾害天气的正确认知

不轻视也不恐慌,积极做好万全准备

是公众应有的观念”

毕业后,苏镝坷希望从事

与自然拍摄有关的工作

尽力追风,努力进行气象科普

“用自己的方式,为防灾出一份力”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859.jpg

有不少气象爱好者为他的追风视频点赞

“了不起的少年!”

“这是青春的模样”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02.jpg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05.jpg


“在观测点,就像不断有人在抽你耳光”

比苏镝坷更专业的

是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

汤杰带领的野外监测团队

2019年为了追“利奇马”,他们一行十余人

在浙江舟山,释放了臭氧探空气球

探测台风中臭氧浓度的分布

从而进一步探究

台风登陆对平流层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08.jpg

上海台风所科研工作者正在释放臭氧探空气球。


放到第三只时,正值台风在温岭登陆

汤杰说,“雨打在脸上

就像不断有人在抽你耳光

或是拿小石子往你脸上扔

风里面哪怕只有一张纸片

或是小树枝,都可能把人打伤。”

但此时正是获取数据的好机会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11.jpg

上海台风所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给臭氧探空气球充气


汤杰2006年进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某次在福建北部做台风野外监测

遇上海水倒灌

停在海边的观测车被水淹了,车轮断电

眼看着水位一点点上涨

人坐在车里,丝毫没有办法

最后在救援人员帮助下撤离

“再晚十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14.jpg

上海台风所的台风移动监测车


追风这么危险,值得吗?

虽然有风险

但追风者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用影像记录台风、飓风、龙卷风等一手数据

向公众展现其中危害

同时为科学研究和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苏镝坷想利用自己积累的素材

制作一部追风纪录片

他认为相比用特效合成的灾难电影

呈现风暴的真实画面

更能激发大众对自然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17.jpg

苏镝坷的B站首页


气象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追风者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记录

都是为了提升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上海台风所目前已上线了一个名为

“台风检索系统”的微信小程序

这是为公众提供台风动态的免费产品

近些年,长三角地区

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产品种类已达上百种

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从9公里到3公里,再到1公里

因为长三角的数值预报系统精准性高

已经成了预报员们的“香饽饽”

追风者们还在奔赴的路上

于他们而言,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微信图片_20220906132920.jpg

风暴过境后的彩虹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上观新闻、话匣子、华东局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整合:青春上海实习生 卜凡

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