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里,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表示,他从来不吃预制菜,“那是猪狗食”。此言一出,顿时引发网友热议。

9月14日,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直播间谈到预制菜时表示:“那是猪狗食,不要吃预制菜。生活一定要懂得‘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我在中国吃东西,从来不吃连锁店。一旦连锁,就没有意义了。” 此后,智纲智库工作人员回应外界说,王志纲的言论属于心直口快的个人发言,不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个体。 然而,“预制菜是猪狗食”言论仍旧持续发酵。一边是有人大声表示“不吃”甚至“不能吃”预制菜;另一边是老字号、新品牌争相推出预制菜,《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更是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在10%至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至20%,市场规模可达到1.2万亿元。 很多人由此关心, 预制菜到底能不能吃? 会不会以后餐饮店都是预制菜?
是不是“猪狗食” 大众说了算 “我们并不太在意‘预制菜是猪狗食’的说法,因为市场反应最有说服力。”多名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从业者表示。他们觉得,消费者的口碑要比个体发言更重要。 盘点美味是上海预制菜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伍俊峰估算了一下,这个月销售环比上个月又增长了30%,今年以来的销售额同比去年更是增长了40%以上,“增长背后,是消费者认可预制菜,选择复购。” 他说,今年的疫情让很多市民重新认识了预制菜,“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消费者选购预制菜后,自己就能还原出餐厅的味道乃至高星级酒店的美味。所以,如今生活回到正轨了,消费者依旧愿意买预制菜,企业也愿意研发更多的预制菜品种。” 
在叮咚买菜研发中心,预制菜团队也正忙着研发新菜,各色暖锅、火锅底料等是当下重点,为的是赶上冬令市场。 对于“猪狗食”的言论,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并不在意,“身边很多朋友问我了,但这对行业不太会有影响,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不强求大家都接受。我们平台上的预制菜一直很受欢迎。预制菜能占据一席之地,是消费者决定的。” 
她觉得,把预制菜当成普通商品就好,“既不要说是‘猪狗食’,也没必要说是‘风口‘。它就是一种伴随着消费习惯变化而诞生的商品,能不能持续发展,依靠的是消费者的口碑,不因资本驱动,也不会受个人负面评价影响。” 在专业人士眼里,“预制菜”其实无所不在:不论是连锁快餐企业中的半成品,还是已经上市许久的净菜,以及餐饮企业中惯常会提前加工腌渍的食材,都属于“预制菜”。 某知名餐企的厨师长坦言,“要说完全不吃预制菜,几乎不可能。举个例子,虽然我们的食材当天采购当天烹饪,但使用的调料是提前准备的,还有些属于’复合调料‘,由供应商按照我们的要求加工。从某种程度说,这类调料也是预制菜。” 是懒人救星还是营养杀手 在大多数人眼中,预制菜这种半成品,往往被视为“懒人救星”。不用切菜、洗菜,更无须担心厨艺不精。调研数据显示,“节省时间”是用户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达71.9%,其次是“美味”和“不喜欢做饭”。 即便预制菜市场广阔、拥趸众多,但是仍有不少人对预制菜并不感冒。根据市场调查,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买一道预制菜平均花费21元到40元,从价格上看并不比外卖便宜。
有常买预制菜的网友表示 预制菜方便快捷 对打工族来说省时省力 


不少网友直言预制菜不好吃 很多预制菜可能存在着 油、盐、糖含量过高的问题 甚至含有添加剂 

有网友觉得 预制菜也有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并不像专家说得如此不堪 

营养师:食用预制菜需注意这些问题 对于王志纲的言论,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王思露认为其说法较为片面,“单凭个人的态度对于预制菜这样一个新鲜业态作出评价,存在科学上的误区。” 王思露称,预制菜在营养价值方面肯定不如新鲜食品营养密度高,比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另一方面,为了延长保质期,会加入较多的食盐;为了口感,加入较多的油和糖,长期食用存在健康威胁。 
那么日常生活中食用预制菜时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王思露称,首先,看标签买放心预制菜,减少食用次数,控量是关键;其次,吃的时候同时要进食新鲜蔬菜、豆类等食材,增加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概率;最后,吃的时候“涮涮水”,减少食盐等调味品的摄入量。
你喜欢到菜市挑选新鲜的菜 还是购买预制菜呢?
来源:上观新闻、观察者网、红星新闻、网友评论等 见习编辑:周韵洋 校审:沈蔚 终审:何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