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上海的社区图书馆 基本上都是下午四点半关门 白领下班后是没有办法入内的 所以这些基层图书馆也被称为是 “老年人的图书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最近半年以来 不少社区图书馆采取了 工作日延长开放的办法 力求为青年人“夜读”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 这一举措却出人意料地“遇冷”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晚间图书馆明显“供大于求” 听说社区图书馆夜晚很冷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将信将疑地 用了3个晚上探访了6家社区图书馆 发现此言不虚 在几家基层图书馆里 九里亭街道图书馆算是比较热闹的 夜幕降临,上百平方米的宽敞阅览室 大概也就七八个读者在夜读 图书馆志愿者叶紫藤对记者说 读者的多与少与天气好坏 以及工作时间有很大关系 如果天气好一点 可能有二十几读者同时来图书阅读 
记者采访的时间属于工作日的晚上 在这一时间段里 泗泾新凯图书馆和 九里亭街道图书馆的读者居多 平均每晚能够接待20位左右读者夜读 而广富林街道图书馆 方松街道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 就相对冷清不少 每晚接待读者不超过10人 这些基层图书馆之前 大多经过了全新的改造扩容 很多地方可以同时容纳六七十位读者来阅读 现在接待读者数量 不及接待能力的三分之一 明显供大于求 记者看到 图书馆阅览室内灯火通明 零零星星地坐着一些读者 显得相当空旷 

图书馆投入大量精力 此前有不少都市白领 反映他们缺少“夜读空间” 去年至今 上海的社区图书馆就在为 延长开放时间而努力 这应该可以追溯到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该《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第二十一条 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合理确定开放时间,不得少于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最低时限,鼓励提供延时服务、错时服务。 

过去社区图书馆大多在下午四点半闭馆 而现在经过了努力 不少图书馆将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八点 (周末有的场馆保持四点半闭馆不变) 为了能够夜间开放 一些基层图书馆也作了很多努力 包括添置了台灯等夜读设备 在工作人员配备也进行了调整 这不仅仅是图书馆志愿者要“两班倒” 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要开始晚间上班 因为晚间也有人来办读者证 投入是巨大的 但是效果好像不及预期 年轻人为什么不来呢? 记者在现场看到 不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其实也都很无奈 因为他们作好了 为更多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准备 
不少市民并不知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遇见的夜读者 大多都称自己是通过看到 图书馆门口张贴的通知 才知道图书馆延长开放了 尽管有的图书馆延长开放已经半年多 但不知道此事的大有人在 全职妈妈盛女士很爱去社区图书馆 但是听记者说图书馆 已经延长开放到晚上八点时 她大为吃惊 “我到现在还以为图书馆是 下午4点半关门 中午还要休息的。” 图书馆开放时间延长了 但很多读者却并不知情 这确实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 但是开放时间延长得够不够 这也是一个问题的关键 目前上海开放时间最长的 公立图书馆是徐家汇书院 周末会开放到晚上8点 而馆外还设置24小时 可供阅读的沙发桌椅台灯 青年读者顾先生表示 “现在社区图书馆延长开放 肯定是一个好事情 但是延长开放的时间 好像还是比较短。” 顾先生下班回到家里要7点左右 吃了饭立刻赶往社区图书馆 最快也要晚上7点半 此时距离闭馆只有半小时时间 “既然只能夜读半小时 那还不如不去了。” 
不过一些社区图书馆管理者 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以目前的投入和成本支出 延长到每晚8点已经是一个极限 如果要再增加时间 那必须在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 有一个大的提升
延长开放时间 也要提高服务质量 另一个问题是 在现在读者居住条件普遍提高的当下 明明家里可以夜读 为什么还要去图书馆夜读?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社区图书馆中 拥有18840册藏书的 泗泾新凯图书馆算是“汗牛充栋”的 但是显然 这点藏书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有的读者甚至于家里的藏书 都超过了这个数字 
的确 夜间开放的社区图书馆 可以青年人更专注地夜读 读者张小姐是从事游戏行业的 她每天回家与人合租的家里 要想夜读总是会分心 而到了社区图书馆就可以立刻沉浸 学习效果也大幅度提升 但是她也希望社区图书馆 能够大幅度增加藏书的数量 因为“夜读”固然可以读自己带去的书 但其实她也很想读一些图书馆里 随手拈来的书 这种美丽的邂逅会更给人启发。 业内人士洪辉告诉记者,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更要提高服务质量。“现在其实很多基层图书馆的经费也是有限的,这些资金不仅要购买新书,还要支付延长开放所带来的成本,日子过得有点紧巴巴。不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每个公立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所在,应该想办法解决。”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朱彬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扬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