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女儿子们 今天没有受委屈吧?” “累不累呀?宝贝” 近日,一类“电子爸妈”短视频 在网上爆火

视频中 一对满脸笑容的中年夫妻 把屏幕前的观众当作自己的儿女 对话中透露着满满的关心和关爱 因此被众多网友称为“电子爸妈” 截至目前,该系列视频 累计获赞2287.9万 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 达3800余万次 #年轻人为何爱上电子爸妈#话题 一度登上热搜 
当下年轻人为何爱看“电子爸妈”? 大众对此观点如何?
观点1 “电子爸妈”主打一个云端陪伴 提供支持、理解和慰藉 对于离开父母在上海从事审计工作的95后袁小姐而言,她第一次看“电子爸妈”视频,听到视频开头那声亲切的“女儿女儿,你累了吗?”,她马上鼻子泛酸,视线模糊。“我在外地打拼,除了春节我都没回家,一年在微信上也没有几次私聊。有时我感觉自己像孤单一人在世界上,遇到难过的事,也会在心里呼喊:‘妈妈!’但我又是个好强的人,担心爸妈担心,平日里习惯报喜不报忧。”
对于年轻观众而言 “电子爸妈”塑造了年轻人心中 想要的完美父母形象 每一次关心和鼓励 让年轻人收获力量和自信 感受自己被温柔以待 
在高校读大四的黄同学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电子爸妈’太治愈了,特别吸引我的是他们直接向孩子和对彼此表达爱意的方式。我爸妈也很爱我,不过是那种很含蓄的爱。‘电子爸妈’就像是生活连续剧,让我感到温暖。”在评论区,也有一些原生家庭有创伤的孩子吐露家庭的不幸,留言道,“自从我的父母分开后,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们在一起陪伴我。视频里是我梦寐以求的画面。”
观点2 “电子爸妈”起到补给作用 但不能替代现实生活中 与家人的沟通 从小读寄宿学校的00后大二学生陆同学告诉记者,“虽然我感觉自己缺爱,但是并不想看‘电子爸妈’,毕竟这是虚拟的。我更愿意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者‘搭子’,让自己有人陪伴不再孤单。” 从事资产管理的90后黎小姐表示,“我看过‘电子爸妈’视频,它只能给观众一时开心。我经常会遇到父母替孩子买好长期增值理财,为的就是守护好孩子的未来。到了关键时刻,能帮到你的肯定不是‘电子爸妈’,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爸妈。” 
高中老师陆女士也关注到在网络上爆火的“电子爸妈”系列视频,对此她抱着中立的态度。“一方面,‘电子爸妈’能起到补给作用,就像成年人也愿意看童话故事,美好的画面和场景可以让我们对父母的亲密关系保持向往;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视频中的‘电子爸妈’是经过剪辑和选择,和现实中的父母肯定存在差异,‘电子爸妈’不能替代和现实父母的沟通。” 女儿在读初中的蒋先生近期也在看“电子爸妈”,“我最初知道‘电子爸妈’是因为女儿在看,我也想了解现在孩子们的想法。视频中父母沟通的方式的确很温暖,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学习。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自己要面临上班的压力,回家后还要督促孩子学习,教孩子做题,很难保持像视频中那样耐心的态度。我觉得孩子如果和父母发生分歧,应该多和父母交流。”
观点3 “电子爸妈”只呈现 孩子希望的理想形象 需防范欺骗和诈骗等行为 在高校做辅导员的董老师看来,虚拟终究是虚拟,幻想终究是幻想。“首先,年轻人应该意识到,‘电子爸妈’视频是平台基于算法,拍摄者基于观众的点赞、评论和播放量,总结出的最完美的父母的形象。在视频中,并没有展现现实生活里中年父母的压力,比如上有老、下有小,以及职场潜在的中年危机。这样的视频容易让孩子加深对父母不理解和过度期待,也不利于搭建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从事高校反诈工作的陆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未出现‘电子爸妈’视频账号利用粉丝量进行诈骗的行为,但要提高警惕,以防未来有不法分子利用年轻人对于“电子爸妈”的依恋和信任,进行诈骗。“现在很多诈骗行为的前提,就是先搭建信任关系,当对方防范意识降低后,再实施诈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暂无“电子爸妈”诈骗案例,但在数年前,曾有位女孩在网络帖吧假装成一位父亲,温和安慰网友,结果被网络侦探揭发,最后女孩注销了账号。随着这位虚拟的“电子爸爸”消失,很多成年的“孩子”心里再一次破碎。当年在贴吧关注过“电子爸爸”的小贾告诉记者,“我经历过‘电子父亲’突然消失后的低落和伤心,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电子爸妈’也是如此,一旦停更,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尤其对于原生家庭缺失、内心敏感的人而言,会感到非常伤心。” 
专家提醒 要理解不完美的父母之爱 看“电子爸妈”要保持度 切勿沉迷 “电子爸妈”为何在年轻人中爆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莉娜认为,“电子爸妈”折射出孩子对于理想父母的期待,提供年轻人想要的情绪价值,视频中贴心的关爱和关心让年轻人感到很温暖。对于原生家庭有缺失的人而言,“电子爸妈”起到补偿作用。此外,俞莉娜分析道,“电子爸妈”系列视频也有吸引流量的目的,营造了完美父母的形象。 俞莉娜强调,看“电子爸妈”视频可以让年轻人感受到被支持和被理解,但是“电子爸妈”毕竟是网络虚拟的,切记要控制好度,不能长期沉迷。年轻人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中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和孩子因为时代差异,客观上会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此外,年轻人也要认识到父母的不完美,要理解父母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父母不仅要解决自己职场的烦恼,还要照顾家庭、关心孩子。身为孩子,也要理解父母,和父母多沟通,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 
你如何看待“电子爸妈”短视频?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部分来源:抖音@和女儿分享日常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林桂人 终审:扬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