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话题#00后女生做无人机飞手年入40万# 冲上热搜 引发了人们对于无人机飞手 这一职业的广泛关注

而在上海,伴随低空经济迅速发展 一场无人机“飞手”考证热潮 也正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一条崭新跑道 无人机飞手到底是干什么的 需要哪些资质 未来情景如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展开了调查
月薪一两万元 他们成为植保“飞手” 1988年出生的陆云亭 是嘉定区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 2011年从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 她进入嘉定一家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事研发工作 但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陆云亭 一直有着回归农村工作的冲动 在一片反对声中 2014年,他毅然决然辞掉了 那份稳定的工作 回到了农村 除了农场主这个身份外 陆云亭现在还多了一个身份—— 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植保无人机飞手 
“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无公害向绿色转变,绿色向有机转变,这必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作为嘉定区的首批试点 陆云亭的种植基地开始推行 无人机喷洒技术 精准投放农药和化肥 2018年,陆云亭自己也考出了无人机证 开始为自己的农田服务 与此同时,他还会为其他人的农田服务 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同样,家住金山的85后郑锡伦 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无人机“飞手” 是最早的一批“持证上岗”的植保飞手 有了郑锡伦的专业操作 植保无人机在田地上空灵活穿梭 精准地将农药喷洒到每一株农作物上 “收入还是不错的 最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10万元左右 日常一两万也是有的 加一起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郑锡伦告诉记者 
每年春耕和病虫害高发期 他都会奔赴各个农田 用无人机为农作物保驾护航 “忙碌起来,从凌晨两三点开始 一直工作到深夜十点 做一名好的‘飞手’ 就是要把对植物的保护 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而植保行业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同样看到了无人机的市场 纷纷成为“飞手” 就在去年,从事广告行业的朱元 也成为了一名“飞手” 她对无人机行业的火热发展 有着切身体会 朱元告诉记者 近年来,她的好几个朋友都去考了无人机证 他们在多个平台开设 航拍教程、进行器材测评 参与商业地产视频项目竞标 与伙伴创立“影像村”社群 
和朱元一样 很多年轻人从本职工作出发 拓展出无人机摄影摄像技能 取无人机执照成为他们提升个人能力 实现职业进阶的重要途径
“飞手”培训基地:学员激增五成 位于上海翰动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金山校区 (另外一校区为浦东) 前来咨询和报名考证的人络绎不绝 相关负责人施丽娟告诉记者 和去年同期相比 培训人数增加了五成 目前平均每天有20多人前来学习 
和驾驶证考试相似 学员需通过理论考和实操考 才能获得无人机执照 施丽娟告诉记者 培训课程主要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学习周期根据执照等级不同在10至20天 随着考证热潮的兴起 无人机培训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2023年,上海的专业培训机构仅有七八家 而2024年一跃增至20余家 培训费用根据驾驶员等级 机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 无人机飞手这一职业的未来 充满了无限可能” 施丽娟表示在选择培训机构时 学员需要保持理性 要警惕“几天内拿证”“包过”等虚假宣传 要确认机构的空域能否常态化进行培训 有些机构的空域是经常受到 其他飞行单位影响的 避免个人利益受到伤害 
就业市场岗位涌现 但考证≠就业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无人机飞手”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除电力巡检、测绘建模、农业植保等传统领域,在消防、医疗物资投送、应急救援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短视频平台兴起,更是让航拍需求激增,能完成建筑物穿透飞行等高难度动作的专业飞手供不应求。 
那么,考证成为“飞手”后的收入到底如何呢? 记者在某招聘网站搜索发现,上海地区约有200多个“无人机飞手”相关岗位,除了植保无人机“飞手”岗位外,薪资大致在6000元到1万元。从事低空物流的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不少飞手是快递小哥转行而来,也有与职校合作输送的人才。据该人士表示,公司的物流无人机多为中型机,且是超视距的,需要相关资质证明,这方面的人才缺口依旧很大,但是要达到年薪40万元并不容易。 不过,无人机飞手并非有证就能轻松就业。记者在招聘网站发现,许多公司除要求操作证这个“硬指标”外,还明确要求飞手具有“相关行业经验”。获得操作证书只是成为合格飞手的第一步,作为职业飞手,飞行前要对无人机进行巡检、提前申报空域航线、制定飞行计划;飞行中要确保飞机巡航;飞行后还需对无人机进行维修保养。不少企业招聘人士表示,更看重飞手的实操经验和综合素养。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AI技术快速迭代,许多无人机已实现自动化作业。“未来无人机的自动化水平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趋势。”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如同汽车智能化降低了对司机的技能要求,无人机的自动化、智能化也会减少对飞手的依赖。“飞手应成为‘十字型’人才,除操控无人机外,还应拓展技能,如飞行数据处理、机电设计等,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