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92岁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债务” 再次登上了网络热搜榜 三个关键数字的关联令人“难以置信”
还记得“诚信奶奶”陈金英吗? 30多年前 退休后的陈金英开始创业 租民房,买机器,找工人 生产中老年羽绒制品 生意最好的时候 一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事业高峰期,她热心公益 曾捐赠善款57万多元 以及价值几十万元的羽绒制品 81岁那年 陈金英公司资金周转出了问题 有人劝她申请破产,她果断拒绝 “这哪成啊 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 
陈金英在翻看借条。原本厚厚一叠的借条,慢慢变少(2017年11月27日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她变卖厂房抵债 企业家变街头小贩 为支付工人的工资 陈金英开始去街头、老年公园 摆摊叫卖羽绒服 
陈金英。图源|浙江新闻
即使在寒冬,当时年过八旬的她 也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 在户外一待就是一整天 随着时间推移 陈金英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她也被评为“全国十大守信人物” 2018年1月 陈金英还清了55万元银行贷款 没隔几天 87岁的她就冒着冬日寒风 给敬老院的140多名老人 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羽绒服 她说:“大家对我这么关心 我也要把温暖传递出去 让老人们穿着新羽绒服过冬” 
2018年,陈金英还清银行贷款后,小店门口张贴的感谢信。图源|浙江新闻
2021年2月5日 陈金英还清了她借款里的最后一笔 她用10年时间,还清2077万元 还清最后一笔债务时 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般 
图源|浙江新闻
今年,“诚信奶奶”92岁了 她表示,自己年纪大了 想今年卖完羽绒服就结束了 陈金英说: “做人,背可以驼,但腰不能弯。” 她因为守信重诺 荣获2021年度 “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称号 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90岁“诚信奶奶”十年还债2077万 如何让更多人见贤思齐 “诚信奶奶”陈金英十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的故事,在网络刷屏。 十年间,老人的背越来越弯,但守信的她腰杆却越来越直。有网友坦言,这个故事“看哭”了。从退休后创办年销几千万元的企业,到经营困难时拒绝申请破产避债,再到耄耋之年仍在街头摆摊卖羽绒服筹钱,这位奶奶起伏跌宕的一生,每一步都让人动容。 
2021年2月7日,陈金英在家中打电话。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为节省支出,陈金英老人自己当上了缝纫工(2013年2月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近年来让人动容的诚信故事还有不少:农民江新波,种菜、养牛十年,为患癌去世的儿子偿还20万元外债;68岁的母亲从慧玉洗碗8年,还清了儿子意外去世留下的50万元债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中华文化,向来以一诺千金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无论是“诚信奶奶”,还是“诚信父亲”“诚信母亲”,都代表了一种美好的价值观。这美好,不论沧海横流,也无论白云苍狗,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的奥秘之一。 
陈金英坐在堆满羽绒服的沙发上发愁(2017年11月27日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为这些诚信故事点赞,正是希望中华美好价值和优秀传统,继续支撑我们前行,让诚信真正成为民族的标尺,成为社会的共识。 不过,也有网友在跟帖中说,越是让人感动的,往往也越是社会稀缺。这话,有某种道理,但也没有道理。于前者,不妨提醒我们要保持问题意识,正视当今社会的确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背弃信义、弄虚作假、“逃废债”、当“老赖”等失信行为仍时有发生;于后者,是因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建设诚信社会的信心。毕竟,诚信的价值,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基因;毕竟,失信者仍然是少数,背信弃义的现象,只是社会支流。 
2021年2月7日,还清债务后的陈金英在擦拭她和老伴的金婚合影照片。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陈金英在清点库存(2013年2月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当然,基因只是决定了可能性,支流也会污染主河道。诚信建设,靠文化滋养,也需要制度保障。 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陈金英坐在仓库里为产品打包(2013年2月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陈金英在查看债务本(2017年11月27日摄)。图源|新华社(雷宁 摄)
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就是要着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可见,诚信建设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树立清晰的导向,那就是“赏罚分明”。制度完善,久久为功,文化滋养的力量就会得到更大释放,引导更多的人见贤思齐。
92岁丽水“诚信奶奶”卖货最后一年 打算捐点钱和衣服 近日,在丽水大厦商城 陈金英奶奶 乐呵呵地坐在店面里,穿得很保暖 她说: “这几天生意好,昨天盈利2000来块, 今天就卖了2条裤子,40块。” 12月初,受寒潮影响 丽水城区的最低气温一度降至1℃左右 御寒用品热卖 陈金英平时一天只能售出一两件羽绒服 这些天能卖出五六件 她打算趁天冷 抓紧售空剩下的羽绒服库存就歇业 “因为自己年纪大了。” 尽管她的故事影响力颇大 她的年纪也大 但卖的羽绒服价格却实实在在 今年尤其低价促销 裤子最低价去年卖30元一件,现在卖20元 衣服本来卖300多元,现在卖200多元 债已还完一身轻,她接下来 还打算捐些钱和衣服给需要的人 做些公益事业 “总想着能做点什么。” 陈金英笑了笑说 变卖厂房抵债 企业家变街头小贩 10年时间,还清2077万元 这份诚信精神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愿“诚信奶奶” 身体健康,诸事顺意!
来源:江苏共青团、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新闻、青春浙江等 整合:青春上海实习生 崔茂辉 见习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