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去世一年以后 2月13日中午12时 北京互联网法院对 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 进行网上开庭

刘学州生前照片(来源其社交账号)
两名大V被控“网暴刘学州” 曾发帖指责刘学州“不懂感恩心机重” 2021年12月,15岁的刘学州发布寻亲信息后,辗转找到亲生父母。因为令人同情的人生(幼年时养父母双亡)和离奇的寻亲过程(通过疫苗本自行联系到生父),他的寻亲进展一直受到网友关注。但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刘学州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生母更是指责他强行索要房产。最终刘学州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遗书,在三亚海边服药轻生。 刘学州舅妈(养父母一方)柴丽(化名)认为,刘学州在密集的网络暴力攻击中以自杀证明清白。柴丽说,她事后查阅了刘学州的社交账号信息,与遗书内容比对发现,从2022年1月17日生母在采访中对他指责之后,大量网友向刘学州发来了侮辱性、攻击性信息,还有众多网友、自媒体发布了类似内容。 “其中‘真话哥’和‘暖心姐姐’是最活跃的账号之一。他们发布视频,兴致勃勃揣测、污蔑刘学州动机,指责他不懂感恩、心机深、白眼狼,甚至挑衅一样到刘学州账号下留言。”柴丽说,她委托律师对多个类似账号进行了取证,因为这两个账号粉丝量大,发布的内容传播广,此次将他们作为首批起诉对象,其他一批活跃的网暴者,后续会继续起诉。 
这两个账号遭到大批网友投诉后已被平台封号。在网络流传的资料中,“真话哥”称刘学州抛弃养育之恩执意寻亲,是嫌弃养育他的家庭买不了房;找到亲生父母就要求买房是无度索取;刘学州抛弃养父母家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四位老人中年丧子丧女后,老年被养孙抛弃孤苦无依等等。 
网络大V“真话哥”视频截图
舅妈:自己被网暴才知道他的压力 那些人至今没道歉 柴丽介绍,养父母意外去世后,刘学州被接到姥姥家生活,她当时刚嫁过来不久,对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还专门去影楼拍过一张“一家四口”的照片。 
由于见惯了家庭的不易,刘学州对家里一直是报喜不报忧。13岁时他就曾谎报年龄,瞒着家人到饭店传菜、洗盘子,后来还做过快递分拣员、便利店理货员……没想到,他用打工挣的钱买的高仿衣服、鞋子,后来也成了网暴者们攻击他的理由。 “他的生母在媒体上发声后,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被网暴了。我当时不知道网暴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有人骂他。让他不要理会就行。”柴丽说。 但年轻的刘学州无法一个人消化扑面而来的网暴,他在遗书中表示,每天被大量小号谩骂攻击,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据新浪微博当时公布的数据,1月17日起刘学州收到的私信量急剧攀升,微博一共清理290条被举报投诉内容,暂停了1000多名用户的私信功能。 “那些人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来,出了事又全部退散,甚至连当初谩骂的内容都删除了,像没来过一样。”柴丽说,以前她认为,把手机关了,什么都不看不就好了,但现在她切身体会到刘学州生前遭遇的压力,“说我有团队,剧本,演戏,把州州害死了,虐待孩子,教孩子跟家里要房子,就是各种编。”2022年3月,柴丽确诊了抑郁症中期,后来因此丢了工作。 2022年10月份,柴丽的丈夫在做空调装卸工作时从六楼摔下,高额手术费让她束手无策,她在网上发起求助时,又被一大批网友攻击“蹭流量”“吃人血馒头”“戏精”“你把刘学州害死了”。 
柴丽。图源:纪录片《半年之后》
“刘学州用死证明自己清白,但那些网暴他的人至今没道歉。”柴丽说,她想为刘学州求一个公平。 柴丽的代理律师周兆成介绍,已经在网上提取了2000多条针对刘学州的网暴言论,刘学州养父母这方的家属没有提起经济诉求,只希望让这些网上造谣吸引流量的人付出法律代价,希望类似悲剧不要再发生。他们清楚,案件无论什么结果,也无法让逝去的刘学州活着回来。“我认为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对网暴者重拳出击,零容忍!”周兆成说。

· 青年时评 · 
让法律成为悬在网暴头上的一把刀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刘学州去世后,律师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刘学州的2000多条网暴言论。随着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的开庭,一堂面向全民的打击网暴普法课正式开堂。 我们身处社交时代,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到网络的戾气,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遭网络暴力,最终跳楼去世;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因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糖水爷爷”卖2元糖水走红后遭网暴放弃摆摊……一条评论就会被误读,一个表情就会引来攻击。匿名下,网络暴力便随着人性的幽微而滋长蔓延。 虽然网络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公众身心健康,但却很少有人因此遭到惩罚。这也就滋生了另外一群靠舆论牟利的人,他们利用公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炮制各种谣言。各种蹭热度、搅浑水、扰乱人心,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没有仇恨也要煽动仇恨。真是乌烟瘴气,令人不胜其烦。不要“数据”看多了,忘记账号后面是个人,自己也是个人。 网络治理,法律和道德是前提。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张雄等40位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建议采取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来应对网络暴力,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法律。其中,明确提出了加大网络暴力的刑罚力度,严惩恶性网络暴力事件。 如今,我们正在为规范网络暴力做出探索,力求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掐断“养号”黑色产业链。同年8月《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展示IP地址归属地信息……治理网络暴力行为既需要从道德、法律、监管、技术等多个层面发力,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平台、企业以及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不能推卸责任,出了事只是“一封了事”。要明确网站平台、网络媒体和网络论坛法律责任,承担反网络暴力的义务。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于我们自己,也应看清楚、想明白、多考证再去发表意见。被“带节奏”时情绪先行,就容易沦为“网暴扩散器”。打着正义的名号无视真相,才是最大的恶。否则随着网络热度消退,留下的只是一道道淌血的伤口。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封面新闻、大河报、新民晚报 部分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实习生:崔茂辉 编辑:粟瑶 校审:沈蔚 终审:刘忠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