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春节,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 当用非遗的方式打开春节 扑面而来便是十足的烟火气 和中华大地上绵延千年 仍璀璨鲜活的生命力 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 “非遗年味”春节特辑 迎接乙巳蛇年 让“非遗版”春节,越过越有味! 正月初一 便是一出“重头戏” 这不仅是文化、是传承 更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带的 地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 答一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 三林舞龙 划八字、绕圈、定点…… 浦东三林镇 伴随年味十足的音乐 三林龙狮队正虎虎生威地耍龙 不少路人停下拍照喝彩 但与过往不同 这次“龙头”格外“吸睛” 竟是个老外 新年时节,来自埃及的马晓宇 一头扎进了非遗的世界 浦东绕龙灯(又称三林舞龙)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教学中 这位外国友人与中国本土的非遗 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马晓宇 大家好~我是马晓宇,上海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的阿拉伯语外教。我已经来到中国十几年,普通话很流利,也认为自己很熟悉中国文化,可看到三林龙狮队队员手中拎着的布龙时,仍然感到好惊奇! 初识非遗很新鲜 三林龙狮队的队员们 已经准备好了 在教练的带领下 他们换上红彤彤的队服 系上黄腰带 领着几米长的布龙出场 
“古时候,大家祭拜,希望龙王能够天降甘露,这便是绕龙灯的起源。发展到现代,它已演变成一种文化活动,甚至成为竞技比赛项目。” 谈及绕龙灯的历史和故事,三林龙狮队队员徐哲锴娓娓道来。作为一支龙狮队,从1994年开始,在大大小小的国际、国家级赛事里,三林龙狮队斩获了共83枚金牌。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不是表演,而是尽一回老师的职责——教上海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的阿拉伯语外教马晓宇老师“舞龙灯”,体验一把上海的传统非遗。 “在浙江时,我看到过舞龙。”聊到绕龙灯这一传统,马晓宇回忆说。那么,浦东绕龙灯与别地域的有什么区别?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肯定是一个难以分清的难题。 面对好奇又困惑的马晓宇,徐哲锴耐心解释:“全国各地习俗不同,文化不同,舞龙的道具制作、舞法都有所区别。比如重庆有火龙、烟花龙,而我们三林的则是布龙、网纱龙。” “真巧,我也是属龙的!”对十二生肖还有一些了解的马晓宇冷不丁地宣布道。 亲身体验非遗年味 在课堂上教学生阿拉伯语 马晓宇早已驾轻就熟 但作为学生,自己上手绕龙灯 则可以说是平生头一次 这次绕龙灯的队员共六位 “授课人”徐哲锴暂且退到一旁 做起了指导老师 而马晓宇代替他成了“龙头” 马晓宇首先要学的动作 就是八字舞龙,牵着棍子 让龙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 形成圆润的八字轨迹 听起来不难,马晓宇跃跃欲试 但他拿起棍子轻轻一转 龙好像泄了气,脑袋耷拉下来 龙身歪歪扭扭,扭成怪异的形状 “没事,再试一次!” 徐哲锴安慰马晓宇,提醒诀窍说 “用手腕在两边拧!” 在绕龙灯的技艺里,八字舞龙是一个入门动作,主要的难度就在于如何运用手腕。如果动作近似于流畅地画了一个阿拉伯数字“8”,那便符合标准。 徐哲锴接过杆子示范了一次 马晓宇看得全神贯注 认真地模仿徐哲锴示范的动作 
“这下对了!” 龙在空中盘旋起来 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形 徐哲锴惊喜地感慨: “上手相当快!” 舞到兴头送祝福 学会了八字舞龙 下一个动作就是绕圈游龙 所谓“绕圈”,就是举着棍子,围场慢跑,边跑边完成八字舞龙,如此龙也会跟着人步伐的游走而变得生动,可以理解为八字舞龙的升级版。 马晓宇上手后 领会得相当迅速 徐哲锴刚吆喝完“走起来” 他就带着队伍游起了龙 
完成 “绕圈游龙” 后 便是下一个动作 此时,龙头向场地中心绕动 龙身则在外圈层层裹绕 领队高高举起杆子,示意龙头定点。这是整个绕龙灯表演中最难的,也是最后一个动作,被形象地称为 “龙出宫” 。 马晓宇顺利完成 前两个颇具难度的动作后 兴致愈发高涨 迫不及待地开始挑战这最终关卡 “打过来” “上、下、上、下” “走到中间的点!” 八字舞龙、绕圈游龙、龙出宫 将所有单个动作都学会不算什么 只有将它们连贯流畅地串联起来 才算是真正学会了绕龙灯 这么“玩”了几把 马晓宇还十分不过瘾 对着拍摄的摄像机 他灵光一现 成了指挥主场的表演者 想出了个好主意:“在定点的时候 我想对大家说一声新年快乐!” 虽然是老外 这一刻却有了中国味儿 一语道出了中国人一年当中 最期盼的一句话 专业表演尽显海派特色 马晓宇上阵体验了一把绕龙灯 下了场后仍然恋恋不舍: “很好玩,我之前从来没有 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紧接着欢快、喜庆的音乐奏响 徐哲锴归队,和队友们一起 献上了三林龙狮队的专业表演 
刚才练习的八字舞龙成了“开胃小菜”,只见龙狮队一面舞龙,一面耍起了杂技,挂腰、跨背,高难度动作频出,让围观的观众们惊叹不已。 聊到浦东绕龙灯的特色,徐哲锴介绍说:“我们三林龙狮队海纳百川,将传统意义上的舞龙,水里面的龙舟,以及天上的风筝龙也就是天龙、水龙、地龙结合在一起,融入各种元素,创编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也算是我们上海的海派特色。” 
在推广上,近年来,除了参加如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节日演出,浦东绕龙灯也在积极靠近青少年群体,如文化比赛,进入中小学教课等,希望将传统文化带给下一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马晓宇 #留学生眼中的非遗版春节# Q: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好玩的是什么? A:在上海,我会和我的朋友们相聚吃饭。有时候,我会根据习俗,和朋友们包饺子。包饺子很好玩。我还会和朋友们一起打麻将,打麻将很难。 Q:今年春节你会怎么度过呢? A:今年我准备回到我老家,也就是埃及,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在我的老家埃及,我们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春节”。 Q:关于春节,你有没有喜欢的食物呢? A:我很喜欢汤圆,因为汤圆的汤好喝,汤圆的馅也是甜的,有黑芝麻在里面。 
你看过三林舞龙吗?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图片、视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邬伊倩 制图:小琼 责任编辑:宝丁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