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疾控机构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有所增强,以甲型流感为主。一时间,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再度被推向风口,部分地方出现断货现象。 由于甲流和新冠在症状上极为相似,使得很多人无法判断自己到底得的是新冠还是甲流,无法自行对症吃药。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感染甲流?有必要囤药吗?应当如何预防?
奥司他韦多地断货 甲流侵袭,被称为治疗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再度被推向风口,出现热卖甚至紧缺、断货的情况。查询某电商平台,15mg*10袋/盒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标价60元,月销量6万+,另一规格销量也达1万。+75mg*6粒/盒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标价85元,月销1万+;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价格为109元/瓶,销量2000+。 相比快递,奥司他韦同城配送渠道没那么畅通。上海市静安区某住宅区,当日可配送奥司他韦的药店数量仅有5家。再将定位分别切换至北京朝阳区、成都市武侯区某住宅区,可当日配送奥司他韦的药店数量分别是9家、1家。 记者走访线下部分药店,多家药店表示, 近期由于患甲流的人多,很多人都来药店购买奥司他韦。有药店工作人员表示奥司他韦出现断货;有些药店的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刚刚卖完,工作人员建议“可以过一两天再来问问”。
奥司他韦 不宜长期服用、自行服用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流感病毒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传播以降低致病性。主要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感染科主任李立艳介绍,奥司他韦对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不宜长期服用。“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李立艳表示,可以作为没有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最好在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服用。在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吃一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流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患者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能够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如果处于单位或学校时,未戴口罩近距离接触了甲流患者,可以服用奥司他韦预防甲流病毒感染。但奥司他韦这类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那么,面对甲流侵袭 我们怎么防护? 甲流和诺如病毒感染最近进入高发季,此轮流感以甲型H1N1病毒感染为主。据某搜索指数,近几日,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2月26日,搜索量高达109129。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 我们能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新冠吗? 甲流与新冠会叠加吗?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甲流呢? ↓↓↓ 甲流典型症状为发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其中甲流流感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与新冠叠加的概率较低 对于甲流与新冠的叠加,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几率很小,即使出现,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是否成为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还是继续做好防护。”
流感也会引起“白肺” 据央视新闻报道,感染流感后大部分患者都是轻症病例。但需要知道的是,流感也会引起“白肺”,且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发生。 据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微博发文,甲流和乙流两种类型的病毒都有可能导致流感病毒肺炎。对免疫力低下、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而言,感染肺炎的可能性更大。感染肺炎的表现为咳嗽、咳痰持续不好转,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出现上述症状需前往医院检查胸部平片或者胸部CT,症状严重甚至需入住ICU治疗,少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治疗。胡洋说,每年都有因流感病毒导致“大白肺”去世的基础病患者,也有不少经治疗后恢复的流感病毒肺炎患者,他们肺部通常都会留下纤维灶甚至纤维化的后遗症。
怎么判断自己是感冒还是甲流? 特征一: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甲流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出现高热发热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特征二: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特征三: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整天想睡觉,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特征四:胸部压迫感。 胸部压迫感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
预防甲流,首选接种流感疫苗 王宝增表示,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除了流感疫苗外,甲流其他的防护措施与新冠防护基本相同。面对流感,“防”大于“治”。流感和新冠肺炎同属呼吸道传染病,因此,“戴口罩”、“少聚集”等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对流感的防控也同样有效。 那什么时候能运动呢?王宝增表示,和感染新冠类似,感染甲流后休息3至4周再运动,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


用青年讲给青年的方式 努力回应青年关切 解答青年困惑 触碰青年心灵 “青春上海”每天发布一个问答 希望《二十大“真问真答”》 能成为青年朋友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成为解决思想困惑过程中的精神食粮 Q:怎么理解“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不是意味着收缩和封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两次报告,再次明确,体现出党中央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高度共识。 世界经济史表明,如英、美、德、日在内的经济大国,都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的发展历程。现代经济大国的发展几乎都经历了由主要依赖外部需求,向以内需为主的转变,进而走上“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结合”的新发展道路。 故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正确理解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就是闭关锁国、发展内循环就会导致内卷化的错误观点。如何正确认识新发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短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制约、确保产业安全和战略主动。通过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国外技术“卡脖子”的制约,有利于缓和与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为稳定发展国际经济循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要深化供给结构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水平居高不下。针对这种新形势,要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例如在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开展市场化改革,推动供需良性互动,把发展的基点牢牢放在国内力量的基础上。 要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处理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一定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胜利。 解答人 团松江区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吕明远
来源:综合整理自央视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北京日报、红星新闻、科技日报、澎湃新闻、百度指数等 编辑:粟瑶 校审:沈蔚 终审:刘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