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圆明园:已报警!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3-03-10 点击量:


近日

一组发生在圆明园内的视频

引发网友关注


多名男子翻过护栏

还有人爬上顶部拍照

视频显示,多名男子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翻过护栏,进入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内部,还有人爬到建筑遗址的顶部拍照。就在攀爬位置的几米之外,就是醒目的“请勿入内”的提示牌。

其中一人更是攀爬到几米高的石柱残骸顶部,盘腿坐下,示意同伴拍照,同行的其他人则站在下面哄笑。

微信图片_20230310113507.jpg

“不是不让拍照,这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你们跑遗址上干什么?”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名工作人员制止、教育了他们,他们中的一人表示自己不知道相关规定,下次不再这样了。

但发视频爆料的网友称,这几名男子被提醒后,又再次进入到遗址围栏内部。

微信图片_20230310113510.jpg

有媒体报道,此事发生后,公园管理处当天就接到了很多电话,基本都是表达对这件事的愤怒。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评论:“应该拉入黑名单”“起码得罚款”

微信图片_20230310113514.jpg

微信图片_20230310113517.jpg


圆明园回应:已报警处理

3月9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关注到了网友发布的视频,此次事件园方已经报警处理,相信警方会妥善处理。

“看到这个情况,我们也感到很愤怒。”工作人员表示,园内文物没有发生损坏,公园正在跟进处理,研究对视频中的男子以及同类行为的处罚方式,处理结果将在网络平台公布。

记者注意到,该男子拍照的地方应为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据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方外观建成于1759年,曾被用作乾隆的维族妃子容妃做礼拜的清真寺。这幢建筑规模相对较小,高两层,面阔三间,与周围的花园、雕刻精美的石桥、八角凉亭、池塘以及南面一字排开的五竹亭一起,共同组成一处精巧的园林景致。

 

1678419809982.gif

最近有没有感觉刷不到团团了?

难道是因为团团偷懒了?

更新没有以前那么频繁?

并!不!是!

团团从不断更!

主要是因为

信改版了

不星标⭐️的公众号

很容易就被错过

😭😭😭

其实设置星标很简单!

跟着团团一起操作↓↓↓

进入“青春上海”首页

点击右上角“···”

点击“设为星标”

微信图片_20230307135055.jpg

点亮小星星⭐️之后

我们就不会再错过啦!

微信图片_20230307135102.jpg


1678419912026.png

微信图片_20230307135158.jpg

用青年讲给青年的方式

努力回应青年关切

解答青年困惑

触碰青年心灵

“青春上海”每天发布一个问答

希望《二十大“真问真答”》

能成为青年朋友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成为解决思想困惑过程中的精神食粮

  

Q:“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提的是不是有点高了?做得到么? 

这个目标其实是对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诠释展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也是近十年来法院开展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这十年来,司法公信力、透明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司法公正作为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一把“标尺”早已深入人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与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相契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冤假错案的纠正速度正大大加快,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念斌案等等,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勇于担当、有错必纠,对错判不回避、不袒护,相继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勇于纠错的态度和努力。

同时,为了确保司法裁判的公平公正,2017年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以上海为试点率先进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框架意见,改革的触角深入司法体制机制运行的各个方面,围绕制约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司法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此,上海法院不断聚焦责任认定标准化、责任追究系统化、责任落实智能化,出台了《上海法院审判权责清单指引》,明确权责边界、细化院庭长办案制度,同时还将审判权责清单细化为5大类300多项考核标准,嵌入法官办案、质效评估、业绩档案、风险预警等日常工作系统,确保了对审判权责的全覆盖监督与可视化管理。

除了制度层面不断优化以外,人民法院还注重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优化诉讼能级,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以我所在的长宁法院为例,始终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先后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多元纠纷化解平台、互联网在线诉讼平台等,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特别是近年来,涉疫情案件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长宁法院加大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减少群众的诉讼负担。例如,我院受理的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中,因受疫情因素影响,被告作为小微企业无法按期支付在原告处预订的机票、酒店、火车票等应付款项,原告也因疫情导致主要业务受阻,回款压力巨大,为更好地实现帮助当事人度过资金压力,减少维权成本和诉讼负担,法院主动调查了解了双方企业的经营现状,安排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在诉前主动介入,积极与双方沟通调解,最终在诉前即达成调解方案并当庭履行完毕,原、被告双方还表示将继续开展业务合作,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我相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每一个法院人在处理每一件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时所追求的目标,是每一个法院人一直在脚踏实地践行的方向。

 解答人  上海青年讲师团成员、长宁区人民法院一级法官 赵琛琛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崔茂辉

见习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

终审:刘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