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石楠花这么臭,为何还要种这么多?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3-04-12 点击量:


四月是赏花的季节

桃花、樱花、海棠、山茶花......

百花争艳

但有一种花

怎么说呢

有点一言“楠”尽


1681543038781.png

没错

就是石楠花

这两天

盛放的石楠花凭借自己独特的气味

霸榜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238.jpg

有人提到

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等地

都将石楠花作为城市绿化植物

引发了网友热议

这玩意又臭又腥

也并非“花中第一流”

为什么要种在街头???

1681543089432.png


石楠花的花语:“yuě”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闻过

光看照片

很难想象它到底有多臭

毕竟论长相

尤其是远观

它长得还挺清秀的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258.jpg

可谁知道

凑近一闻

差点给人臭吐了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03.jpg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05.jpg

到底是什么味

能无差别攻击每一个人的嗅觉?

网上有段子说

闻香师将石楠花的味道描述为

四分海腥气

三分杏仁牛奶味

两分茉莉玫瑰混合花香

与一分怪诞上头的浓稠黏腻感

通俗一点讲

就是臭中带腥,腥中带臭

1681543186144.png

有研究认为

石楠花的臭味

主要是精氨酸氧化导致的

精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类化合物

当它与氧气相遇的时候

就会释放出这让人一言“楠”尽的特殊味道

不过可以放心的是

石楠花的这种味道虽然不大好闻

但对于人体并没有什么影响


何为石楠花?

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的常绿乔木。树枝为褐灰色;鳞片为褐色,没有毛;叶片呈革质,叶片的形状为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瓣为白色,近圆形;果实为红色球形,后成褐紫色;种子为平滑的棕色卵形。花期4—5月;果期10月。李时珍解释因“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楠)。在古籍《别录》《本草从新》《纲目拾遗》中均有石楠功效的记载。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13.jpg

石楠原产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及淮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稍耐阴,能耐短期-15℃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为佳。

石楠常种植于庭院、路旁、街头交叉点,树冠还可修剪造型,木材可制车轮及器具柄,种子可榨油做肥皂, 根可提取制成栲胶,果也可作为酿酒原料。干叶可药用,有利尿、解热、镇痛的作用。


为啥种那么多?

其实许多网友并非对石楠有意见

只是不明白它这么难闻

为什么要种得哪哪都是

公园、小区、学校、街道......

难道它还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你别说

还真有

石楠花除了臭

几乎没有别的缺点

石楠四季常绿

早春有红叶白花,夏季常绿

秋季有红色的果实

一年四季都很有观赏性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18.jpg

另外

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赵凯歌告诉记者

石楠花有降尘和稀释有毒气体的功效

被称为抗霾神器

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在道路两旁种植石楠

生态效益极为突出

“石楠种在街道上

还能抗烟尘、吸收汽车的尾气

将这些特点综合起来

没有多少植物能够替代它的作用”

1681543301924.png

送给沙尘天气中的朋友

石楠适应很多城市的气候环境

成活率高,易养护

在平衡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石楠的果实

对于一些鸟类来说

是城市中易于获取的过冬食物之一

此外

石楠花还有驱蚊的功效

(网友:还有这事?原谅你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对石楠花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李白曾写下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广受诗家好评

石楠花气味虽刺鼻

但并无害

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昆虫传花授粉

为自身繁育长久考虑

最后

还是得为石楠花说句话

虽然它的花语是持久

但石楠花期其实很短

一般只有15-20天左右

实在不喜欢这味道的

出门记得戴上口罩

忍一忍就过去了哈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26.jpg

起飞、喷洒、落地……

如今,“开飞机”种地、“智慧农场”

正成为新农人的日常

从传统人工到科技创新

从跟随到引领

众多青年选择

把青春力量贡献在希望的田野上

松江90后返乡创业青年

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何杨阳正是其中一位代表

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新理念

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40.jpg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一起来看

松江90后新农人何杨阳

描绘的现代化、数字化的农耕画卷

微信图片_20230415151347.jpg








来源:央视网、红星新闻、长江日报、上观新闻、齐鲁晚报

部分内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吴恺/视频

制图:李肇

责任编辑:陈思焙

校审:姚佳森

终审:刘忠研